钟连福
引言:
随着初中语文教育的持续性改革,作文批改方式也成为了改革的重要内容。初中语文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而言,教学目标并不重视最终的成绩,而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对此,在作文批改过程中也需要更加突出学生的表现、成果的多维度批改,进而保障批改的合理性以及指导性价值。对此,本文简要分析多样化评改方式在初中语文作文评改课中的运用,希望可以借助本次研究帮助其他教师改善课堂批改方法与技巧。
作文批改属于教学过程的关键性环节之一,其主要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应用行之有效的批改方式与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对语文教学而言,作文批改的方式比较多,其作用主要是集中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在批改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做出积极的改变,从而实现提升自我的目标。对此,探讨多样化评改方式在初中语文作文评改课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初中语文作文批改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存在问题比较多,最为普遍的体现在两个方面:
1.1批改方式过于绝对。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下,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經常会出现应付的现象,抵触性情绪比较突出,此时便需要借助多样化的作文批改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传统批改方式仍然以终结性批改为主,这种批改方式存在信息反馈途径单一、反馈内容绝对的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有明显的阻碍作用。
1.2批改内容简单。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涉及技能、情感、认知以及社会发展等多个层面。但是,一直以来,语文教育的批改都是以错字病句、情感表达为主,对于其他教学目标,例如语文态度、团队意识以及社会性发展等并不关注,这也导致考核目标与学生的发展相脱节,从而无法发挥批改本身对学生的正面影响。对此,便需要语文教师根据当前初中语文教育的现状,针对批改本身的缺陷与不足采取有效改进措施,从而发挥批改本身的正面作用。
2.多样化评改方式在初中语文作文评改课中的运用
2.1突出学生主体,优化批改模式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两者共同参与,构建了课堂教学。所以作文批改也可以量化成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把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作为维度,在这一基础上制定出具体的批改标准。
师生互动的具体维度可以分为教师与学生两个层面。从教师维度看,互动批改主要靠教师在教学当中的语言组织能力来实现,完成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学习方式的认知以及问题的设置、解决等。从学生维度看,互动批改主要是以学生的参与程度、对于问题的思维活跃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与教师的沟通询问等为主,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保障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两者之间高度融合,才可以确保课堂教学步入正轨,才能保障教学质量稳固提升。
2.2突出个性化批改,培养学习热情
成绩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反馈,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参与语文训练时的意识、态度。成绩批改是语文教学当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批改结果不仅是对学生某一段时间学习效果的一种客观性评定,同时批改的内容也是一根标杆,引导学生奋斗、发展、拼搏。对此,教师在批改时,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陪伴批改,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在批改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肯定,鼓励的方式非常多,可以采取语言、手势、眼神等多种途径。与此同时,科学并平等地批改,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不仅是维持团队凝聚力、强化团队成员参与热情、增强成员责任心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是语文教育中陪伴教育的原则之一,是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团队精神的有效工具。教师的批改可以以陪伴为主,不针对学生的“差”而针对学生的“闪光点”,准确发现并点出学生的优点,从而让学生在批改中得到肯定,实现学习热情的稳定,促进参与热情的持续提升。
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批改过程中,教师需要保障维度选择的多元化,批改标准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在课堂批改过程中,教师批改的目的必然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逐渐提升其学习能力。对此,在批改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消除自身主观思维,公正客观地进行批改,肯定学生的付出,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