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慧, 李建彬, 冯石献, 李国伟, 王松强, 陈欣然
1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所(河南郑州 450007); 2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所(河南郑州 450002)
脑卒中是目前我国主要的死亡和致残原因,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较高的死亡率,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严重威胁居民的生命质量和身体健康,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了解不同类型脑卒中发病率及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2-3]。同时,伴随人口老龄化,脑卒中业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4]。近年来,脑卒中引起的死亡一直稳居郑州市死因顺位的前3位[5]。本市于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对户籍居民开展连续性脑卒中事件监测报告,为了解脑卒中发病及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并为实行有效干预提供数据基础和决策依据,本研究对郑州市户籍居民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脑卒中病例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1.1 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慢性病监测管理网络系统”报告的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郑州市户籍居民的脑卒中发病病例为研究对象,人口数据来源于各县市区公安局,死亡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统”登记的郑州市死因监测资料。
1.2 方法
1.2.1 相关标准 应用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编码)将脑卒中不同类型进行编码。根据《河南省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方案(试行)》,脑卒中的报告标准包括脑梗死(I63)、脑出血(I61)、蛛网膜下腔出血(I60)和未分类脑卒中(I64),不包括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和慢性脑血管病。
1.2.2 发病期限计算 脑卒中的发病期限为急性发病后28 d,28 d(包括28 d)内如有新进展或再次急性发作均不另外登记;28 d后有新进展或急性发作则登记为一次新的发病事件。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合并35岁以下年龄组,35岁以上年龄组仍以5岁为分组组段。分别计算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郑州市户籍居民的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标化率的计算按照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年龄构成。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1 脑卒中发病与死亡总体情况 4年间郑州市户籍居民脑卒中累计报告发病178 299例,死亡25 56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612.55/10万(标化率351.52/10万)和87.84/10万(标化率57.48/10万)。监测年间郑州市居民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脑卒中年均发病率男性为685.87/10万,女性为535.14/10万。年均死亡率男性为96.68/10万,女性为73.34/10万,男性脑卒中发病和死亡均高于女性。见表1。
表1 2014—2017年郑州市居民脑卒中发病和死亡情况 /10万
括号内数据为标化率(/10万)。标化率计算根据2010年中国标准人口构成
2.2 不同性别、年龄脑卒中发病与死亡情况 监测年间郑州市居民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3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死亡率仅为7.80/10万和1.54/10万。从35~岁年龄组开始,脑卒中发病率缓慢上升;从60~岁年龄组开始,脑卒中的发病率升高速度明显加快,6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至85~岁年龄组呈现发病率峰值(5 935.58/10万)。死亡率从60~岁年龄组(104.33/10万)开始缓慢上升,70岁(325.79/10万)以后急剧升高,死亡率最高的年龄组为85~岁,达2 064.72/10万。见表2。
表2 2014—2017年郑州市居民不同年龄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 /10万
2.3 各型脑卒中发病与死亡情况 4年间郑州市居民脑卒中累计报告发病178 299例,死亡25 569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150 218例,年均发病率为516.08/10万,出血性脑卒中22 831例,年均发病率为78.44/10万,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是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的6.57倍。年均死亡率缺血性(44.26/10万)和出血性脑卒中(34.99/10万)无明显差异。缺血性脑卒中年均发病率、死亡率在脑卒中总发病、总死亡的占比分别为84.24%和50.39%,其次是出血性脑卒中,占比分别为12.81%和39.83%,未分类脑卒中所占比例最小。各型脑卒中历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构成情况与监测年间年均发病率和死亡率一致。在各型脑卒中中,脑梗死为主要的发病和死亡类型,年均发病率(516.08/10万)和死亡率(44.26/10万)最高。脑出血发病率(69.45/10万)和死亡率(25.89/10万)位居第二,脑出血发病占出血性脑卒中总发病的88.54%,在出血性脑卒中总死亡中的占比为73.98%,蛛网膜下腔出血年均发病率(8.99/10万)最低,未分类脑卒中年均死亡率(8.59/10万)最低。见表3、4。
表3 2014—2017年郑州市居民各型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及构成 /10万
括号内标注为百分比%
2.4 脑卒中发病、死亡的季节分布 缺血性脑卒中春、夏季多发,尤以春季高发,病例数为42 686例,发病率146.65/10万,冬季病例数最少,为33 185例,发病率114.46/10万。而出血性脑卒中发病为冬季高于其他季节,冬季发病数为7 428例,发病率25.52/10万,夏季(13.86/10万)最少。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死亡均以冬季最多,夏季最少。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冬季死亡4 054例,死亡率13.93/10万,夏季死亡2 653例,死亡率9.25/10万。出血性脑卒中冬季死亡例数为3 392,死亡率11.65/10万,夏季死亡例数为1 903,死亡率6.54/10万。见表5。
郑州市作为河南省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监测的试点城市,本研究基于收集我市自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工作以来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4年间的发病和死亡数据,旨在系统分析和总结全市户籍人群脑卒中的流行病特征,为下一步在河南省全省范围推广使用《河南省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平台,开展覆盖全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工作提供经验支持。
表4 2014—2017年郑州市居民脑卒中分型发病死亡情况
括号内标注为百分比%
表5 2014-2017年郑州市居民不同季节脑卒中发病死亡情况
郑州市居民脑卒中监测数据显示,我市脑卒中年均报告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发病率[6],也高于上海松江[7]、浙江桐乡[8]等地的监测结果。发病率高的原因可能与本市位于中原地区,整体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居民生活节奏快,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缺乏规律运动的生活方式有关。与上述上海、浙江等地研究相比,郑州市脑卒中报告死亡率较低,我市脑卒中患者死亡率低可能的原因有,我市开展慢病监测工作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慢病干预措施,慢病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效。此外,死亡率偏低可能与死亡病例漏报、脑卒中死亡未及时补发病和地区差异有关。提示目前我市在居民死因监测及死因漏报调查工作方面尚有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重视和加强对居民的死亡资料收集,提高死因报告质量。
监测年间的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但未出现大幅波动,随年龄增长,我市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且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至85岁以上老年人发病、死亡最高,与国内研究[9-12]相符。这与老年人群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多发,肥胖、血黏度增加、动脉血管硬化等身体因素有关。提示,年龄为影响脑卒中急性发病的重要因素,根据脑卒中发病的年龄趋势,应注重加强对中老年人高危因素筛查与管理,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要高危筛查和干预对象,以老年人为重点管理人群,加强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宣教和社区干预。
脑卒中发病、死亡男性均高于女性,与相关报道[11-13]一致。可能与男性本身雌激素水平低,长期承受的社会、心理压力大,抽烟、喝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14],提示我们在脑卒中防控工作中更应加强对男性的健康宣教。
本研究结果显示,郑州市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差异不大,而脑卒中的发病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这与国内多数文献[15-16]的研究结果一致。就本研究而言,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均发病率是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6.57倍,提示脑卒中的防控工作重点应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控。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17],因此应重点加强防控高血压,定期随访,并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用药、生活习惯指导。
各地关于缺血性脑卒中高发季节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有研究显示春夏交际季节多发[17],亦有研究表明秋季高发[18]。本研究显示,郑州市脑卒中发病特点为缺血性脑卒中春、夏高发,而出血性脑卒中冬季高发。本研究结果亦表明,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死亡集中发生在冬季,夏季死亡率最低。可能与天气原因有关,冬季天冷,人体交感神经受冷空气刺激易兴奋[19],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小血管更易破裂。作者认为,本研究对季节分布的结论和发现,启发我们对脑卒中防治工作的新见解,提示我们应根据季节变化结合不同类型脑卒中的发病、死亡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社区干预、随访和防控措施。此外,脑卒中的防治应得到政府部门支持和全社会共同参与,提高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减少脑卒中引起的伤残和死亡[20],降低其对家庭、社会以及公共卫生资源造成的负担。
本研究首次系统收集和分析我市自《河南省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平台运行以来连续4个年份的脑卒中发病和死亡数据,为下一步全省全人群监测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提供了数据基础。作为对全市户籍居民脑卒中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的分析讨论,本研究尚缺乏对研究人群职业和地区分布的分析,脑卒中的发病和死亡是否存在城乡差异以及从事不同职业人群的发病和死亡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