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延芳
(青海省海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 海北 810299)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越来越强,注射疫苗也不断得到重视,加之我国大力宣传疫苗接种,使甲型肝炎疫苗接种的人数不断提升[1]。本文通过对甲型肝炎疫苗接种致过敏性休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进行分析,探究其护理效果,见下文。
将本院100例接受甲型肝炎疫苗接种治疗的患者(病例搜集时间: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平分为50例对照组和50例观察组,纳入符合接种疫苗临床标准患者,经伦理会审核批准和家属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男VS女=28例VS22例;年龄区间(35-68)岁,平均年龄为(50.21±5.76)岁。
观察组男VS女=30例VS20例;年龄区间(36-70)岁,平均年龄为(50.53±5.87)岁。
对比2组接种患者的病例资料,可对比研究,P>0.05。
1.2.1 对照组【基础护理干预】
注意观察患者输液时是否通畅,并询问身体有无出现不适感等情况,一旦发生泛红、丘疹等情况,需及时汇报医生。
1.2.2 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干预】
(1)观察病情。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了解进展,尽量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分析过敏原因[2]。
(2)针对性护理。定期培训医护人员相关抢救知识,讲解给药方式、抢救步骤等;准确判断病情,并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抢救工作;能够保证各类急救药品按时需要,注射疫苗时需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相关禁忌症、过敏史等[3]。
(3)做好记录。在实施相应抢救措施后,做好患者的相关记录工作,严格做好患者的心电监护措施,尤其对输液患者,并不断观察输液患者是否产生疼痛、瘙痒及红疹等症状,若发生异常,需立即告知医生,给予处理[4]。
以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等)、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考察甲型肝炎疫苗接种致过敏性休克的护理干预效果。
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统计学测算。核算软件的版本为:SPSS22.0;检验方式是:t检验和卡方检验;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表达形式:“均数±标准差”;两组患者的依从率表达形式:“%”;P<0.05时,说明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
表1 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n,分)
详见表2。
表2 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依从率(n)
甲型肝炎疫苗接种可导致少数患者产生过敏性休克现象,严重者可威胁到生命安全,但临床发生过敏性休克概率较低。 一般情况下,接种时不易产生过敏现象,但由于机体体制和地区差异等因素,少数接种患者会出现过敏现象,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现象,危及生命安全。为此,加强护理干预可减少临床发生死亡情况。在进行疫苗接种前,需认真询问禁忌症、过敏史等,且需留院观察半小时,预防异常事件发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疫苗接种患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病症,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5]。本次研究结果再次得到证实: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及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观点想符合。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中,通过对甲型肝炎疫苗接种致过敏性休克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进行干预,不仅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得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认可,值得借鉴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