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诊断中3D-CTA的应用价值

2019-07-03 02:11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灵敏度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脑内科少见疾病,指颅内动脉管壁异常瘤样扩张,一旦破裂出血,有较高的病残率及死亡率,且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因此,如何在发病早期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对患者质量方案的制定及生存时间的延长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可为临床提供更为立体及清晰的图像,可提高颅内动脉瘤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1-3]。本文为了分析颅内动脉瘤诊断中3D-CTA的应用价值,特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来源于我院自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纳入标准:理解并签署该研究制定的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重症心肝肾功能障碍者;精神病。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55.67±14.23)岁;基础疾病:22例有糖尿病史,11例高血压病史;入院时Hunt Hess分级:Ⅰ级15例,Ⅱ级18例,Ⅲ级12例,Ⅳ级5例。

1.2 研究方法

患者入院后第2~5天行头颅3D-CTA、2D-DSA及3D-DSA检查。3D-CTA检查方法:采用SIEMENS Definion AS128层基准线听眶线以上,颈内动脉浓度达180 HU,自动触发;造影剂碘海醇35 g/100 mL,5 mL/s注射速率,剂量60~80 mL;注射完后40 mL生理盐水4 mL/s冲刷;高压注射器Mallinckrodt,扫描参数5 mm扫描,再0.75 mm重建;数据传输至工作站VRT及MIP重建。

2D-DSA及3D-DSA检查检查方法:采用DSA机,以Seldinger法于穿刺股动脉,5F猎人头造影导管行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血管造影,并将图像导入到DSA三维工作站内,进行后期影像处理,由阅历高的影像学医师评价图像。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本研究对三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进行对比分析;灵敏度=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头颅3D-CTA、2D-DSA及3D-DSA检出情况

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经过手术或栓塞治疗确诊有53个颅内动脉瘤,3D-CTA检查出52个颅内动脉瘤,占98.11%;2D-DSA检查出47个颅内动脉瘤,占88.68%;3D-DSA检出53个颅内动脉瘤,占100.00%。3D-CTA、2D-DSA及3D-DSA检出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 头颅3D-CTA、2D-DSA及3D-DSA检出情况(例)

2.2 三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

3D-CTA、3D-DSA的灵敏度及特异度高于2D-DS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 3D-CTA、3D-DSA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示。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血管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颅内动脉瘤破裂又是蛛网膜哦下腔出血患者的主要原因。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颅内动脉瘤一旦出血,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4-5]。因此,快速及确诊诊断颅内动脉瘤是降低致残率、死亡率的关键,可有效预防颅内动脉瘤的破裂。

表2 三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

长期以来,临床将DSA作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传统的2D-DSA可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平面形态,但需多角度检查患者动脉形态及大小,相应增加了检查负荷。同时2D-DSA仅仅能够提供平面图像信息,无法判断血管复杂及弯曲处所发现的动脉瘤,降低了临床诊断率。随着3D技术的发展,3D-CTA与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6-7]。3D-CTA是一种容积成像技术,具有无创性、安全性及快速性,可同时显示表浅及深在结构的影像,有着较强的三维立体感[8-9]。与DSA相比,该检查方法并不受颅外血管条件的限制,且可多角度的观察血管走形、形态,显示病变与邻近结构的立体关系,可听过直观的三维旋转图像,尤其增加了在血管复杂及血管弯曲处动脉瘤的检出率。加上临床医师的阅片水平的不断提高,3D-CTA可作为临床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3D-DSA结合了DSA技术、旋转血管造影技术、计算机三维图像处理技术,通过2次旋转DSA采集图像,行3D重建,可排除血管成角、重叠等因素的干扰,进而提高诊断准确性。此外,3D-DSA可从多个角度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形态、结构、位置等。但该方法操作较复杂、且创伤性较大,加上价格昂贵,患者不易接受,不宜作为普查方法。在本次研究中,3D-CTA与3D-DSA的检出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2D-DSA,但3D-CTA与3D-DSA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由此表明:3D-CTA与3D-DSA都可显示动脉瘤的瘤颈情及其与周围血管、关键组织的结构关系。但从整体来讲,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钙化及血栓相对较敏感,且该方法较小损伤,检查快速及方便,价格适宜,患者容易接受[10-12],可作为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综上所述,3D-CTA检查效果优于2D-DSA,与3D-DSA效果相当,可提供清晰的动脉瘤形态、大小及与周围重要血管、骨骼的毗邻关系,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灵敏度
基于机电回路相关比灵敏度的机电振荡模式抑制方法
基于灵敏度分析提升某重型牵引车车架刚度的研究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复合数控机床几何误差建模及灵敏度分析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穿甲爆破弹引信对薄弱目标的灵敏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