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飞 张亮 李傲 薛维亮 董演 张玲
急诊科是临床十分特殊且重要的一个科室,是医院中急危重症病人最多、最集中的科室,肩负管理和抢救任务,急诊科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耳鼻喉科和眼科等专科诊室,是医院工作的缩影,直接体现了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护理服务质量和医护人员职业素养[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的是对急诊科规范化住院医师进行临床医疗工作系统培训,给予系统化、规范化教育培训,使其能够熟练应对临床工作,提升其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包括理论专业知识、临床思维模式和操作技能[2]。如何优化临床教育培训模式,在短时间内提升住培医师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工作能力,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是临床培训教育过程中的面临的难关[3]。文章探讨应用互联网教学平台临床思维教育模式的培训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40人急诊科规范化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2016年5月—2017年5月轮转学习的20人医师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教育培训),2017年5月—2018年5月轮转学习的20人医师作为观察组(应用互联网教学平台临床思维教育模式进行教育培训)。对照组:男12人,女8人;年龄范围24~27岁,平均(26.04±0.32)岁,观察组:男13人,女7例;年龄范围24~28岁,平均(26.09±0.35)岁。两组住培医师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带教老师制定教学方案和计划,按方案实施具体教学。带领医师了解临床急诊科常见疾病、日常准备和各项抢救操作,通过理论结合实际来达到教学目的,教学结束后安排相关考核。
观察组:(1)由老师介绍急诊科环境、疾病基础知识、常见抢救措施等急诊科日常工作指导。(2)按医师认知和接受能力制定教学培训方案,每位医师均给予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并对其接受能力和掌握情况进行评估。(3)组织知识讲座,以PPT形式施行教学,录制相关技术操作视频,保证医师能详细了解操作的步骤和细节。(4)教学过程中应用互联网教学平台,引进互联网医学资源,拓宽医学资源获取途径,吸收最新最先进医学学术信息并积极参与信息交流,带动医师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其主观能动性。(5)带领医师进行急诊科常规日常工作,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进行对比和分析,鼓励医师发散思维进行拓展研究和探讨,总结疾病特点,进行病情诊断并给予相关治疗和相应治疗技术操作,评估医师专业基础知识和工作能力,教学结束后安排相关考核。
观察两组医师培训情况,评估其对教育模式的满意度。培训情况通过医师考核成绩进行评估[4],考核分为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两部分,两项考核满分均为100分,分值与医师知识掌握情况成正比,分值越高表示医师知识掌握越佳。教学模式满意度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统计和分析,问卷满分100分,分值>90分表示医师对教学模式满意;分值70~90分表示医师对教学模式感到一般;分值<70分表示医师对教学模式不满意。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培训前,两组医师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考核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观察组医师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对教学模式感到满意的医师多于对照组,观察组医师对教学模式感到更满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急诊科包含急诊、急救和重症监护等工作,是临床急救医疗技术中心和急诊医学科学研究中心,专门收治急危重症患者,为其提供一站式无中转急救医疗服务,急诊科的医疗水平也直接反映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准[5]。急诊科规范化住院医师是临床各医院人才储备、建设的基础,保证医师的培训效果和质量是医院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重点,因此急诊科规范化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是医院人才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6]。
表1 两组医师培训情况的评估(分,±s)
表1 两组医师培训情况的评估(分,±s)
images/BZ_40_177_418_2267_548.png对照组(n=20) 64.71±1.38 81.82±1.43 62.07±1.25 80.74±1.16观察组(n=20) 64.64±1.35 94.51±1.39 62.02±1.28 93.67±1.25 t值 0.162 28.458 0.125 33.909 P值 0.872 0.000 0.901 0.000
表2 两组医师对教学模式满意度的评估 [人(%)]
文章结果表明,对照组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考核评分较低,对教学模式满意度也较低,分析原因发现常规教学模式由老师统一制定教学方案和计划,向医师介绍急诊科日常工作,包括常见疾病、相关治疗和抢救措施,提升其对急诊科工作的了解,一定程度增强医师对疾病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的认知,但由于不同医师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性,因此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差异性,统一教学模式存在限制性,不利于带动医师学习主动性,因此临床适用性较低,医师对教学满意度也不高。有研究发现,互联网教学平台临床思维教育模式应用于急诊科住院医师住院规范化培训时效果更佳[7],结合本文研究看出,观察组医师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考核评分较低高,教学模式满意度也更高,分析原因发现,首先介绍急诊科环境、常见疾病和日常工作内容,使其了解急诊科工作日常并做好准备工作;根据不同医师接受和认知能力针对性制定方案,进行理论和实践操作,定期对其知识接受和掌握情况进行评估,掌握医师学习进度[8-9];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应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使其了解并吸收最新最先进的医学信息,亲自进行实践操作示范并录制视频,保证其能清楚了解操作步骤和细节;鼓励医师应用发散思维进行研究和探讨,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带领其参与急诊科日常抢救工作,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病例进行有机结合,进行疾病诊断和相关治疗,提升其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使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均熟练掌握,学习自主性得到提升,对教学模式感到更满意[10-12]。
综上所述,将互联网教学平台临床思维教育模式应用于急诊科医师住院规范化培训时能有效提升医师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教学模式满意度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