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本花卉课徒稿(十二)

2019-07-03 07:19
老年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墨韵用墨淡墨

2、墨韵

用墨与用笔相辅相成,以笔取气,以墨取韵,所谓“元气淋漓彰犹湿”,正是墨韵所构成的中国画特有的艺术魅力。

墨韵首先来自墨法的变化,浓淡干湿、枯涩厚润,皆是构成墨韵的基本条件。就藤本花卉的创作而言,叶片、花朵、果实、藤枝的墨色对比变化,是墨韵的创造依据。叶片墨湿,藤枝墨枯,叶片墨浓,藤枝墨淡,反之亦然。其临见妙裁之机,既来自技巧,更取决于学养。而通常以色彩为主的果实和花朵于对比之中的相互生发,更使藤本花卉创作的墨色变化增加了韵致,用墨用色如能随机应变,墨韵自然也就蕴含其中了。

卓然不以五彩为贵的墨,之所以称为“墨韵”,实则具有色彩的追求。唐代张彦远云:“运墨而五色俱。”所谓“五色”,即是此意。“五色”即后人所说的“墨分五彩”,或称为“五墨六彩”。关于五墨的说法,各家略有差异,但通常以“干、焦、浓、淡、湿”较为众多研究者认可。六彩,则在此基础上加上了“白”。五墨中的干墨是其包容量最大者,焦、浓、淡墨都可有干墨;干墨同时与湿墨相对应,但湿墨只包含浓、淡两种墨色。焦墨则是最浓的墨色,墨色浓重而近于燥,具有提神、醒气之功。如果焦墨加水变湿,就变成浓墨了;浓墨与淡墨在墨色上是相对的,有干湿的区别,墨色变化也最为繁复,是墨色的主导成分。白则是空白,而不是指通常所说的白色。中国画自古即把空白作为色彩的一部分,它不仅使墨色通体皆灵,有助墨光,而且可以作为色彩计于墨色的变化之中,所谓“计白当黑”即是此意。没有了空白的白,也就没有了墨色的变化。

图43 凝视

图44 垂垂果实如贯珠

墨色的种种变化,可以形成层次和整体的色调。墨色的层次与整体的用墨色调既融为一体,又相辅相成,墨色的层次变化要在整体色调的制约下完成并存在。层次少,对比强,用墨色调变化就简单;层次多,变化丰富,色调变化也大,整体控制能力也就要求越高。

藤本花卉墨韵的基调,基本上取决于叶片与藤蔓的用墨变化。叶片墨浓,藤枝也必定与其在略有墨色层次变化的基础上取得统一;叶片墨淡,藤枝也不可能过浓而与其脱节,而花果只是一种中间过渡而已。

图45 秋声秋色

墨色的种种变化,都是通过调墨的方法所产生的。调墨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盘内调墨,即在盘子内将墨加水调制成或浓或淡的墨色,然后蘸墨落纸,笔锋与笔腹、笔根墨色变化基本一致,墨色落纸较平,易于统一但缺少变化。另一种是笔上调墨,即利用笔锋、笔腹、笔根所蘸墨色的浓淡不同,落纸后产生色阶分明的墨色变化。这种方法墨色变化丰富,墨韵十足,但面积若大时则不易统一。笔上调墨蘸墨方法各有不同,可先蘸墨后蘸水,也可先蘸水后蘸墨,或使用时在不同部位注墨或注水,以产生浓淡干湿的变化。笔上调墨是中国画意笔画法最常用的调墨法。第三种方法称为纸上调墨。在墨色落纸后,趁未干之时,或在淡墨上复加重墨,或在浓墨上复加淡墨,或在湿墨上复加干墨,或在干墨上复加湿墨,或在墨上加水,利用宣纸的渗化功能改变原来的墨色效果。如果趁湿复加,称为破墨法;干后复加,称为积墨法;如果趁湿加以大量湿墨或水分,水墨淋漓,则称之为泼墨法。而其中尤以破墨法变化最多,干破湿、湿破干、淡破浓、浓破淡、墨破水、水破墨、墨破色、色破墨等等,不一而足。

猜你喜欢
墨韵用墨淡墨
墨韵书香
墨韵书香
墨韵书香
论中国画“淡”的美学意义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墨韵书香
论中国画“淡”的美学意义
微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