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R技术的鹿源性产品成分分子检测研究进展

2019-07-03 06:41董世武王天娇张然然唐丽昕邢秀梅
特产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马鹿鹿茸梅花鹿

董世武,王天娇,张然然,唐丽昕,邢秀梅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重点实验室,长春 130112)

鹿全身均可入药,鹿产品更是多种多样,且价格昂贵。我国历代本草著作及现代药典都将梅花鹿(Cervus nippon)和马鹿(C.elaphus)的产品视为正品,其他鹿种的产品则多作为代用品、习用品或伪品[1]。由于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其形态结构、理化性质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传统方法难以对产品的成分进行准确定性。分子检测方法反应灵敏,准确度高,给鹿源性产品成分的定性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关于鹿科动物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研究报道较多[2],因而分子检测方法大多利用种属间mtDNA的差异进行检测,主要有细胞色素 b(Bytochrome b,Cytb)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Ⅰ)基因以及12S rRNA,还有少数方法是基于Y染色体SRY基因的差异进行检测。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 DNA)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作为分子标记,是分子检测的有力工具。本文将近年来有关鹿源性产品成分分子检测的研究进行综述。

1 基于mtDNA的检测研究

mtDNA为母系遗传,突变率高,自发突变率超过nDNA(Nuclear DNA)约 20 倍[3]。

1.1 Cytb基因

Cytb基因在线粒体基因组中有着适中的进化速度,其一个小片段就能包含大量的系统发育信息,被广泛应用于物种鉴定[4-5]、系统发育关系以及遗传多样性研究[6-7]等。在鹿源性产品成分的检测应用中,根据梅花鹿和马鹿与其他物种之间Cytb基因序列的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和电泳检测,从目的片段大小、数目等的差异对样品进行区分鉴定,不仅简单快速,而且反应灵敏、准确性高。结合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8]、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9]、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10-11]等技术,在鉴别鹿产品真伪的同时,还能够将梅花鹿源成分及马鹿源成分准确区分,为鹿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在常见肉制品的鉴定中,用Cytb基因通用引物对肉制品中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将序列与GenBank的已知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即可达到鉴定肉制品真伪的目的[12]。根据不同种动物Cytb基因的差异建立PCR种属鉴别体系,结合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即可快速、准确区分体系中的物种,其中,对牛、牦牛、山羊DNA检测的灵敏度在2.5 ng左右[13]。

1.2 COⅠ基因

COⅠ基因为线粒体基因组的蛋白质编码基因,负责编码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一个强疏水性核心亚基--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14]。作为DNA条形码基因,COⅠ是目前物种鉴定常用的基因之一,而DNA条形码技术则是对传统形态学鉴定方法的有力补充[15]。在鹿产品成分的鉴定中,张蓉等[16]和崔丽娜等[17]均利用COⅠ序列的通用引物对鹿科不同种属动物的鹿茸DNA进行扩增和测序,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可以明显区分正品鹿茸与其混伪品,证实该方法可用于鹿茸的真伪鉴定。刘冬等[18]基于COⅠ序列建立了鹿类药材的分子鉴定方法,结果,所有鹿类药材均可用COⅠ通用引物PCR扩增并测序,且数据库中8种101份样品物种间区分明显,为市售鹿类药材的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高晓晨等[19]基于该方法对40份市售鹿茸饮片进行鉴定分析,正品仅占35%,其余65%均来源于驯鹿。贾静等[20]对市售鹿茸药材粉末样品中获得的COⅠ序列进行分析,65份样品中38%为正品,62%为驯鹿为主的其他基原样品,另外35份样品中主要基原为梅花鹿或马鹿,且存在以马鹿茸粉冒充梅花鹿茸粉的现象。

在常见动物(牛、羊、猪、鸡等)肉产品的分子鉴别中,COⅠ同样能有效发挥其条形码基因的作用,且鉴别成本低、速度快[21-22],为动物源性食品的检测提供了参考。

1.3 12SrRNA

12SrRNA位于mtDNA上的非编码区,在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鉴定、产品真伪鉴别上均有应用。Wang等[23]利用12S rRNA加荧光标记,结合T-RFLP技术对12种动物肉(包括鹿肉)进行鉴定研究,结果该方法具有潜在的快速、准确鉴别动物种类的可行性和适应性。Mohan等[24]对鼷鹿的12SrRNA进行了分析,并用通用引物进行了PCR扩增,经限制性酶切后进行克隆和测序,可将鼷鹿与其他鹿种明确区分。白根本等[25]用通用引物对国内梅花鹿、马鹿等11种鹿的12SrRNA基因片段进行分析,设计了1对高特异性引物鉴别梅花鹿和马鹿,结果12S rRNA片段可在种的水平上将不同的种区分,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可准确区分梅花鹿和马鹿。由此可见,12SrRNA在物种鉴定方面同样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2 基于SRY基因的检测方法

SRY基因也称为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已被应用于马鹿的遗传多样性研究[26]。魏艺聪等[27]用SRY基因作为父本标记,同时以COⅠ基因作为母本标记,对已知样本的SRY基因和COⅠ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建立了双位点特异PCR体系,用于梅花鹿、马鹿及其杂交鹿茸的鉴别,其判定标准见表1。用该方法对已知样品进行检测,8个梅花鹿样品、7个马鹿样品和5个马 花杂交鹿样品均呈阳性反应,而驯鹿、水鹿等样品则呈阴性反应。

表1 样品判定标准Table 1 The judgement standards of samples

3 microsatellite DNA的应用

microsatellite DNA又称为STR(Short tandem repeat,STR),即短串联重复序列,重复单元为1~6个核苷酸,组成的重复序列可达几十个核苷酸,具有种属和碱基组成的特异性[28],在揭示物种遗传多样性[29-31]、遗传特征和群体结构分析[32]、基因分型[33]、物种鉴别[34]以及动物亲缘关系鉴定[35]中均有应用。Zachos等[36]首次利用核标记从13个微卫星位点对欧洲分布范围内大部分地区的600多头马鹿进行了分析,计算其遗传多样性和有效种群大小时产生了最小的结果,与这些群体已知的瓶颈一致。在梅花鹿、马鹿产品源性成分的鉴定上,尚未见到有关STR应用的报道。

4 SNP的应用

SNP作为分子标记,在许多物种应用中表现出可靠性、敏感性和高度的信息含量[37-39]。Ba等[40]使用双消化限制性酶切位点相关DNA测序技术(ddRAD-seq),从30个圈养个体(7个梅花鹿、6个马鹿和17个F1杂交种)中检测到约32万个全基因组SNPs,通过筛选4个分类群体中每个SNP的杂合度,首次报道了2 015个假定的诊断性SNP标记(用于梅花鹿和马鹿的物种特异性SNP)的资源,可用于梅花鹿与马鹿之间杂交程度的评估或监测,为全基因组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在42个不相关的个体(来自8个鹿场)[41]中产生了超过14.5亿的高质量配对读数(288 Gbp),开发的一系列高质量的SNP探针可能在将来用于鹿科物种基因分型。

5 小结

分子检测方法大部分都是建立在PCR基础上的,包括 PCR-RAPD[8]、PCR-SSCP[9]、PCR-RFLP[10-11]、RT-PCR(Real Time-PCR)[42-43]、Nano-PCR[44]以及LAMP(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45]等,其原理是根据不同物种之间DNA序列的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然后直接对PCR产物进行电泳检测,根据电泳条带的差异对样品进行区分,或者结合酶切等技术,使难以区分的PCR产物产生不同大小及数目的片段,从而对样品进行区分;直接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然后与已有物种的相同区域的DNA序列进行比对与聚类分析,以达到鉴别目的。mtDNA在种内相对保守,而种间差异较为明显,因而被作为分子检测的目的基因广泛应用。微卫星和SNP分子标记虽然也是分子检测方法的有力工具,但在鹿产品鉴别的应用中还有待开发。

朱云飞等[46]对梅花鹿、马鹿、驯鹿和新西兰赤鹿的鹿茸蛋白进行分析,结果鹿茸蛋白条带有15条,在7.5%分离胶系统中分别在34、35 ku处梅花鹿排血纱片有明显条带,147、142、138 ku处仅新西兰赤鹿有蛋白条带,这为不同品种鹿茸的定性研究提供了依据和基础,但在产品加工过程中蛋白质容易遭到破坏,导致该方法的适用性较差。分子检测方法反应灵敏、准确度高,能够弥补利用蛋白差异进行检测的不足,但在效率、成本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改善空间。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及测序成本的降低,未来分子检测方法的应用将更加广泛,这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证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马鹿鹿茸梅花鹿
梅花鹿和棉花
名贵中药鹿茸的质量控制与鉴定的研究进展
鹿茸炖服效更佳
采蘑菇
鹿茸如何食用才好?
贪玩的小梅花鹿
贪玩的小梅花鹿
光影杰作 黄金马鹿
最佳代言
梅花鹿养殖又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