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琰,赵尔杨,王 姗,施 磊,强冬霞,吕艳超
(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1]。当前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性实践类课程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将科研引入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2]。其中,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最为重要。创新思维是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3]。创新思维是基于扎实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形成的。以培养创新思维为宗旨,将科研引入教学构建口腔形态学课程群的研究,深入研究现代教育理论,广泛收集整理有效教学方法,在重新审视教学现状,反思教学行为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科学借鉴、注重创新,构建适应高等教育教学实际、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较为系统的课程体系。
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学在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也相当关注[4]。国外大学生科研活动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任务,并且由相关教研室选派专门教师进行科研指导。他们设置专门的课程群,课程内容包含更多的科研成分。比如,美国大学就没有科研理论和方法课程,有研究性的讨论课和实验课,学生可以采用“独立研究”或“个别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研究。比如,俄罗斯在课内就有科研性质的作业、实习、生产、论文系统的专题研究,学生科研讨论会等,在课外有大学生科研小组、大学生科技联合组织的研究活动。“教学科研化”和“专业性研究”成为欧美许多国家组织大学生开展科研工作的原则。可见,国外大学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机制已经相当成熟,形式灵活、内容丰富,课程设置以科研性课程群为主,学生可以很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科研活动中。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国内许多医学院校都在尝试改进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方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在教学方式上以传统的教师授课模式为主,较少进行科研知识渗透,并且相应的课程群建设还不够完善。在临床实践上,学生多是观察、观摩医生实践,主要承担书写病历、科室行政等工作,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较少参与手术过程,进而造成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2)医学生科研能力普遍较低。调查显示:医学本科毕业生的科研水平普遍不高,没有科研经历,绝大多数学生不了解科研过程和研究方法,未学过医学写作知识,不知道如何撰写医学论文。另外,有些学校科研条件有限,经费不足,无法对所有学生进行科研教育,科研教育主要针对少量的研究生,导致本科生科研创新意识淡薄。
在此种形势下,以培养创新思维为宗旨,将科研引入教学,加强口腔形态学课程群建设。以口腔基础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口腔形态学是连接基础科学与口腔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口腔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课程内容涉及多学科,研究范畴涵盖当代口腔基础医学所有领域。这就要求课程群建设时,将科研引入教学,将最前沿的新技术、新理论、新动态、新发展渗透到教学中,要求学生既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又要了解当下医学新进展,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将基础实验、临床实习、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补齐单一课堂教学的短板.,为培养有本领、有能力、有思想的新时代口腔人才奠定基础。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从“专才”培养转向“通才”教育,教学内容也朝着“厚基础、宽口径”方向发展,专业课的课程门类与学时数也相应地做出调整,大幅度精简,其结果不仅课程内容与学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且也迫切需要对相关课程的群体性有一个整体规划。课程群建设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制胜法宝。课程群建设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的世界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决策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5]。所以,加强口腔形态学课程群建设,引入创新性的科研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保证人才出口。
当前教学目标已由过去的传授知识转向培养能力,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创新思维为宗旨将科研引入教学构建的口腔形态学课程群符合现代教学发展需要,与全球教育发展趋势相吻合,引起广大教育者的参与和积极讨论。
图1 口腔形态学课程群构建示意图
将原有的口腔组织病理学和口腔解剖生理学建设为核心理论课程,增设涉及临床内容以及口腔临床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临床口腔病理生理应用学课程;根据学科的新动态和新发展,开设与口腔形态学、相关生物学技术、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的前沿选修课程,同时在临床相关专业开设口腔形态学实用技术与临床应用选修课。并且,建立口腔学习课外科研小组,进行相关外延性课程学习,包括口腔生态学、口腔免疫学、口腔分子生物学等。
将课程群的实践环节(实验课程+课间实习+生产实习)进行整合,并把科研引入实践教学体系,使创新思维培养贯穿整个实践教学,构建“1+3”实践教学体系,即一个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中心)和3个着力点(基础实验、临床实习、科研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
基础实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宗旨,开展综合性实验,让学生熟悉和熟练操作实验仪器设备,通过观察口腔组织、口腔胚胎组织、口腔病理组织,了解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的差异。同时,将开放实验室作为科研平台,开展探索性实验,提出实验题目,列出实验目的,让学生分组合作后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考察其价值与可行性后进行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开展知识讲座和实验技术观摩课,引导学生接触最新技术,了解学科前沿状态,拓宽学生视野。
临床实习:大幅度增加实践和实习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见习性参观和临床实习方式,实行渐进性的临床能力培养,使学生进入临床各科室后,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联系,提升实践能力。
科研实践:适时发布课题指南,吸引有科研兴趣的学生,引导他们自由组成实验小组;向学生开放实验室,使其利用寒暑假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同时建立实验小组“导师制”,安排导师从实验设计、实验方案、开题报告、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整理到撰写科研论文,进行全面指导,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此外,引导学生参加科研实验技术培训,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程是高校实施教育的核心,课程建设及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进行的重要工作,对教学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6]。以创新思维培养为宗旨,将科研引入教学,构建口腔形态学课程群,将研究领域和主题设定在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范畴,避免漫无目的平均用力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保证课题研究朝正确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