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双轨合一”模式下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训的思考
——基于1 000名学生的调查报告

2019-07-03 06:40杜英杰白文娅滕秀飞杨延超朱俊超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住院医师专业学位科室

杜英杰,白文娅,滕秀飞,杨延超,李 阳,朱俊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4)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着力于提高我国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和医疗服务质量,在医学教育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1-2],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3]。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理论素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必经之路,将两者紧密结合,使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将会缩短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周期,最大限度地发挥两种培养模式的优势,取得双赢效果[4]。2013年12月31日,国家卫健委等七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建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的制度[5],旨在培养具有较强医学科研能力的临床医学人才。自此以后,有关这一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越来越多[6-8]。至今,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虽然已经取得较大成效,但是由于政策实施时间有限、各项制度尚不完善、地区差异以及考核标准和认可制度不同等因素,也使这一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4,9-10],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接受的科研能力培训较少,培训效果欠佳。虽然将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分开是国家学位委员会制定的制度与政策,其培养对象和目的明确不同,但是研究生绝不能仅掌握临床技术,而忽略科研能力培训,专业学位研究生也应接受基本的科研能力培训,达到一定的科研水平。本研究调查与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双轨合一”模式下,是否接受了足够的科研能力培训以及学生对培训的评价,以揭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训薄弱现状,为制定更加合理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在三级甲等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所有调查对象均已通过相关科室的出科考核。

1.2 方法

结合我国医学院校研究生培养现状,并征求多位院内外专家、管理人员及循证医学专家意见,设计调查问卷,其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接受培训情况和学生对培训的评价3部分,均为选择项。通过新青年麻醉论坛发布电子版调查问卷,设置每人仅有权限完成一次调研。

1.3 统计处理

数据由专人整理、双人录入,并对其进行逻辑纠错和检查,以确保基础数据准确无误。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分级资料选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学生基本情况

共回收调查问卷1 045份,其中有效问卷1 000份,有效率95.7%。在1 000名调查对象中,男性432名(占43.2%),女性568名(占56.8%);在麻醉科参加规培的255名(占25.5%),外科230名(占 23.0%),内科 219名(占21.9%),五官科161名(占16.1%),检验、影像科135名(占13.5%),详见表1。

表1 学生基本情况

2.2 学生接受培训情况

专业学位研究生接受培训情况分为临床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培训两个方面。为调研学生在轮转科室接受的培训是否完整、合理,将调查结果中“各轮转科室都有”及“大部分轮转科室有”合并称为接受的培训良好,将“少部分轮转科室有”与“各轮转科室都没有”合并称为接受的培训欠佳。

2.2.1 临床实践能力培训 1 000名调查对象中,仅有10.9%的学生在各轮转科室都接受了临床实践能力培训,58.6%的学生在大部分轮转科室接受了临床实践能力培训,21.4%的学生仅在少部分轮转科室接受了临床实践能力培训,9.1%的学生在各轮转科室都没有接受过临床实践能力培训,见表2。

表2 学生培训情况[n(%)]

2.2.2 科研能力培训 1 000名调查对象中,有12.6%的学生在各轮转科室都没有接受过科研能力培训,有38.4%的学生仅在少部分轮转科室接受了科研能力训练,41.0%的在大部分轮转科室接受过科研能力培训,8.0%的在各轮转科室都接受过科研能力培训,见表2。

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接受的临床实践能力培训与科研能力培训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得到P值为0.000,差异有显著性。将培训情况按照良好及欠佳进行分类,将学生接受的临床实践能力培训与科研能力培训情况进行卡方检验,得到P值为0.000,差异有显著性。表明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规培期间接受的科研能力培训欠佳。

2.3 学生对培训的评价

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培训的评价包括对临床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培训两个方面的评价。为调研学生对培训的评价,将调查结果中“很有帮助”以及“有较大帮助”合并称为培训效果良好,将“有较小帮助”与“没有帮助”合并称为培训效果欠佳。

2.3.1 临床实践能力培训 1 000名调查对象中,27.9%的学生认为“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实践能力培训对提升临床实践能力很有帮助,38.5%的认为有较大帮助,25.3%的认为有较小帮助,8.3%的认为没有帮助,见表3。

2.3.2 科研能力培训 1 000名调查对象中,仅有7.0%的学生认为“双轨合一”模式下科研能力培训对提高科研能力很有帮助,42.9%的认为有较大帮助,42.4%的认为有较小帮助,7.7%的认为没有帮助,见表3。

表3 学生对培训的评价[n(%)]

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临床实践能力培训与科研能力培训的心理预期结果进行秩和检验比较,得到P值为0.000,差异有显著性。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培训的评价按照效果良好及欠佳进行分类,并对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得到P值为0.000,差异有显著性。表明专业学位研究生对科研能力培训的评价显著低于临床实践能力培训。

3 讨论

3.1 部分学生接受的科研能力培训较少,且培训满意度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接受的科研能力培训显著少于临床实践能力培训。有12.6%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科研能力培训,有38.4%的学生仅在少部分轮转科室接受科研能力培训,且学生对科研能力培训的评价显著低于临床实践能力培训,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1]。大部分学生对培训的期望值较高,而对实际培训的评价较低,期望值与培训效果之间存在差距。本调研显示,仅有7.0%的学生认为“双轨合一”模式下科研能力培训对提高科研能力很有帮助。

临床和科研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推动医学进步。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招收确实是为了改变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只会科研,不会临床”的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忽略科研能力培养。现阶段,大多数培训基地能够按照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有计划地培养其临床实践能力。学生完成本专业学习任务后,到与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进行临床实践学习。但关于科研能力的培养,不同培训基地、不同专业差别较大,大多数学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得不到系统的科研能力培训及论文写作指导。专业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训过于简单,大部分学校要求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可以为临床病例总结、疑难病案分析、文献综述等,甚至有些研究生仅仅是参加导师已经设计好的课题,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只是简单地进行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本没有积极主动地思考,缺乏科学、系统的科研思维与科研能力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和本科毕业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在本质上无区别,不能体现医学研究生教育的优势和目的[12]。

3.2 科研能力培训不足原因

导致“双轨合一”模式下,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训薄弱的原因如下:(1)学生本人时间及精力有限。“双轨合一”模式要求学生既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也要保证33个月的临床轮转。研究生自入学以来大部分时间均在临床轮转,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知识、查阅文献、撰写论文等[13],花费在科研方面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且研究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其他科室轮转,脱离了导师监管,导师很少有时间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导致研究生一头扎进临床,科研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常常出现“重临床、轻科研”现象[14],限制了学生的成长和职业发展,导致其最终只能成为一名医疗技师。(2)导师方面。导师选拔和考核标准不统一,且导师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地区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同时,部分导师忙于自己的行政工作,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这也导致学生科研能力培训效果大打折扣。(3)研究生自身因素。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条件有所改变,对其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较以前大大降低,有的医学院校基本取消了对论文发表的要求,从而导致研究生认为只需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就能达到培养目标,因而更加注重临床能力培训,将更多时间放在技能训练上,忽略了科研思维和能力培养。(4)课程设置不完善。目前,一些院校开设的临床科研相关课程不够系统,学时数少,教学方式陈旧,效果欠佳。调研发现,大多数学校虽然开设了临床研究方法等课程,但却将课程安排在17:00~19:00,而此时部分学生由于需要参加教学查房等临床工作,不能进行理论课程学习。

4 建议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不能简单等同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需加强其科研思维与能力培养,以便研究生毕业后由传统经验型医师向现代研究型医师转变。

4.1 严格考核,规范管理

在“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能力是基础,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是发展,一位好医生必定是一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12]。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虽然已在全国31个省区市实施,但是尚缺乏全国统一标准,各省区市均有相对独立的考核标准和认可制度[15],由于考核标准不一,造成学生科研水平参差不齐,甚至部分学生在跨省就业时出现规培证无效、不能就业等现象[4,16]。因此,国家卫生部门应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制定统一的科研能力考核标准,明确研究生发表的学位论文应达到的最低标准。同时,高校应成立由继续医学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开展科研教学评价与质量评估,确保改革工作有序开展。

4.2 严格导师筛选,建立导师团队

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注重科研思维与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区别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主要特点,在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导师无疑是研究生的引路人。导师应该培养学生科研思维,端正其科研态度,在相关科研课题开展过程中给予研究生指导。因此,必须严格导师筛选流程,把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纳入导师队伍。同时,加强研究生导师科研能力培训,提高导师科研水平,且对导师进行考核评估,实行优胜劣汰。由于很多高水平导师兼任行政职务,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时,时间及精力非常有限。建议采取国外导师团队制度,即由2~3名导师共同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分为主导师和副导师,主导师为研究生入学时报考的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训练及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副导师主要是辅助主导师开展工作,给予研究生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帮助,通过整个团队,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17]。

4.3 优化课程设置,加强科研能力培训

建议学校开设科研能力训练课程,引入临床科研优秀案例,组织开设临床科研方法、循证医学培训班,设立专项基金,鼓励研究生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完成学位论文。学校应在政策方面要求学生在规培期间参加一定数量的学术讲座,并将其作为一项考核标准。研究生管理机构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术交流,鼓励他们就自己最近看到的一些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大家分享及讨论。同时,对学生在科研设计方面所需的帮助进行调研,学校根据调研结果给予其支持。

4.4 提高学生科研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大多数研究生在临床轮转时积极性很高,但却容易忽视科研能力提升。在进医院参加规培前,学校教师要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明确每一名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努力提高临床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为以后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奠定基础,为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增加筹码。可通过举办讲座、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能力,强化科研思维培养,提升学生参加科研能力培训的主动性。

5 结语

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研究生确实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专业学位研究生倾向于临床能力培养,其毕业论文偏向于临床中出现的问题,一般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学术学位研究生倾向于学术研究,今后可能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与本科学历规培生在科研方面应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对新一代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在临床能力培养方面,还要注重其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科研能力培养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提高学生科研能力是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在“双轨合一”模式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接受的科研能力培训较少,且学生对培训的评价较低,建议通过国家卫生部门健全科研指标考核制度、院校严格地进行导师筛选、优化课程设置以及注重提升学生科研兴趣等措施,培养临床能力强、科研能力突出的两栖型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住院医师专业学位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六个关系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