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燕,仇丽鸿,詹福良,薛 明,吕 游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2)
课间实习对于医学生来说是实现由理论向实践迈进的过程,要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就要做好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转变。在教师引导的过程中,方法很重要,正确选择和合理应用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转变,传统医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很难满足现代医学人才培养要求。应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整合课程,精选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方法、多种形式,学校应对核心课程的内容统一要求以确保和提高教学质量[1]。因此,要以传统的LBL教学为基础,引入MOOC、PBL、CBL等教学模式,结合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牙体牙髓病学是口腔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具有操作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课间实习就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将CBL教学法和研讨会形式的教学法(Seminar)应用于课间实习,并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
中国医科大学98期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共93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7人,对照组46人。
实验组采用CBL结合Seminar,将47人随机分为6个小组,每组7~8人,设立组长、记录员,教学流程如下:
(1)选择典型病例。提前一周确定下次课学习内容,通过典型病例引出讨论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如动画、舞台剧、PPT等),包括疾病的典型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治疗计划以及鉴别诊断等。要求选择的病例有学科代表性,症状及体征有启发性、特征性,最好有完整的辅助检查结果,如X线片、曲面平展片、CT、视频资料等,学生对上述内容进行预习。(2)问题讨论、总结。教师对病例内容及问题进行回顾,要求学生在课后查阅疾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展开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带教教师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点评总结。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授课(LBL),授课内容和进度以教学大纲为准。
指导教师共1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8人。实验组每个小组至少有一名教授或副教授和一名讲师作为指导教师。
课间实习前进行牙体牙髓病学相关知识考试,比较两组成绩是否存在差异。课间实习后,根据授课内容命题,包括相关内容的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病例分析题、问答题,按照“统一出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的原则,授课教师不参与出题,做到考教分离。
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了解两组学生满意度及学习兴趣等,发放问卷93份。
考试成绩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进行t检验,满意度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课间实习前,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课间实习后,实验组理论考试和综合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实践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除“对课程模式满意”一项外,其他各项实验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 3。
表1 课间实习前两组成绩比较(±s,分)
表1 课间实习前两组成绩比较(±s,分)
组别n实验组对照组47 46成绩81.34±6.10 80.60±6.70
表2 课间实习后两组成绩比较(±s,分)
表2 课间实习后两组成绩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5
组别n实验组对照组47 46理论考试83.94±8.78*73.04±7.91实践考试83.91±8.31#81.76±7.49综合成绩83.93±7.66*77.40±5.99
表3 两组课程满意度比较(%)
牙体牙髓病学是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五年制口腔专业学生经过3年临床基础知识学习和一年口腔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后,进入为期一年的课间实习,课间实习科室包括牙体牙髓病科、牙周病科、黏膜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正畸科、口腔修复科及儿童牙科等。如何提高学生课间实习效率、获得更大收益,值得思考,而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
LBL属于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目的明确,内容系统,符合“一师授课,多人受益”的需要,一般进行大班讲授,能够节省教学人力资源,符合我国目前仍存在的师资力量短缺的国情。但是,LBL以教师为主体,在灌输知识的过程中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情绪,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会抑制对学生兴趣爱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于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
本研究采用CBL和Seminar相结合教学模式,两者均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形式[2]。PBL与CBL均属于解决问题式的教学方法,本研究之所以选择CBL,是因为虽然PBL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优势,但是它要求学生针对具体问题查找资料,学习内容较分散、缺乏系统性,更倾向于对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和长远记忆,知识的扩展性不够[3],而CBL的核心是“病例为先导,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4],即以典型病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分析具体病案的过程中做出判断、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提升教学质量[5]。也就是说,CBL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面对临床问题,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因此更适合应用于临床实践。本研究中,将CBL应用于教学,有助于学生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在学习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让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消化和记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Seminar是欧美大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要求学生在讨论前一周写好论文,大家围绕论文进行讨论[6],围绕论文讨论的过程是课程交流的主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成为某一主题的主讲人,并与老师和同学讨论[7]。Seminar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学生如果想对案例进行精彩的评述,就需要利用各种资源了解更多的相关背景知识,这也会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求知欲[8]。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以及相关文献更能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同时,小组内分工合作,并对最后的结果进行总结和整理,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增强了学习主动性,提高了交流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能。在本研究中,教师参与学生讨论,通过这种互相影响和启发的交互式学习,实现了师生、生生思想的交流、观念的融合、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整合,这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原因之一。
本次研究中,课间实习前两组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异无显著性,经过3个月的课间实习,两组理论及实践成绩差异明显,说明CBL结合Seminar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今后本教研室还将在更广的范围内应用此教学方法,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将CBL和Seminar相结合,应用于牙体牙髓病学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教学原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更好地开展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总结和讨论过程中,提高学生交流、表达能力,为今后医患沟通奠定基础[9]。但是,对于已经适应传统方式教学的学生来说,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习也是一种挑战,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这就对教师知识面和教案编写能力、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