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不应在“普教化”与“技能化”间走极端

2019-07-02 10:29吴维煊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化双师办学

吴维煊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职校生的高就业率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了巨大的人才红利。职业教育的成效是显著的,但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仍然不高,仍然难以吸引优秀学生报考,仍然处于“叫好却不叫座”的困境。这一困境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也与很多职业学校始终徘徊在“普教化”与“技能化”两个极端,办学定位不清有很大关系。

一、在“普教化”与“技能化”间走极端的办学模式

所谓在“普教化”与“技能化”走极端的办学模式,即要么用普教的办学模式办职业教育,要么忽视文化课与基础课的学习,以技能培训为主。

“普教化”办职业教育,将办学的着力点放在升学上。例如中职的对口单招,高职的专升本。不可否认,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职业学校,主要是凭借升学考试成绩好和升学率高来吸引生源。很多中职校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口单招上,教学管理方式与高中类似,在语数外上投入巨大精力,以对口单招成绩作为学校对外宣传的主要业绩,作为吸引生源的亮点。学生虽然上的是职校,但受教育方式与普教没有多少区别,节假日补课,周练、月考、一模、二模……完全参照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这种“普教化”的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失去了自身应有的特色。

“技能化”办职业教育分三种情况,一种是将办学重点放在技能大赛上。参加技能大赛是一件好事,但很多学校为了在各级技能大赛上拿奖牌,忽视常规教学,把办学的资金、仪器设备、优秀师生等都投入到技能大赛上。参赛师生为了备赛无需上课,致使部分专业课因为老师在备赛,只能让学生长期上自习。参赛学生在几个月的备赛过程中除了训练,其他任何课都不上,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上的残缺。这样的办学导向,即使拿到了技能大赛奖牌,甚至拿到了国赛金牌,只是让学校增加了一份面子上的招牌,对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作用不大。

“技能化”办职业教育的第二种情形是将办学重点放在就业培训上。这种办学导向的学校大多师资水平不高,学校软硬件条件薄弱,招不到好的生源,无法在对口单招及技能大赛上出成绩,只能将办学重点放在就业培训上。新生入学后重点是学习简单的技能操作,不到一学期就以“实习”为名,将学生送到企业的流水线上。部分民办职业学校,为了利益忽视自身的社会责任,把学生送到存在用工荒的企业,学校不仅收取企业给的“招工”人头费,还克扣学生的实习工资,极大地败坏了职业教育的声誉。

“技能化”办职业教育的第三種情形是将办学重点放在让学生考证上。组织学生考证,让学生既拿到毕业证又拿到与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即培养“双证人才”,这是很多职业学校的重要教学目标。基于此,课程围绕考证来设计,根据考证时间制定教学计划的学校不是少数。考取更多的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个体追求;考证通过率、学生人均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种类等数字指标是学校的追求,也是学校展示办学业绩、对外宣传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找准办学定位,办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指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首先要在办学模式上下功夫,让职业教育从“普教化”与“技能化”两个极端中走出来,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征及国家经济建设需求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首先,职业教育要从参照普教的办学模式中走出来。职业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继续学习、提升学历的渠道,例如对口单招、专升本、本升研等,但需要改变目前的招考方式,从招考方式的变革引导职业学校由参照普教办学模式向专业特色鲜明的教育类型转变。例如以学分制替代统一考试,当学生各门文化课、专业课、见习实习、职业资格等级、行业认证、社会服务、综合素质等达到规定的学分,综合表现良好,本人提出申请,即可升入高一级学校。这样可有效避免职业院校办学模式走“普教化”的极端。

其次,勿让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走“技能化”的极端。在省技能大赛中获金牌的学生可免试升入高等学校学习,这一政策是好的,但由于“获金牌等于升学”这一单一的升学条件,导致很多学校将技能大赛在教学中的定位出现了偏差,用极端化的方式对参赛选手进行训练。在较长的备赛过程中,参赛学生不上课、不参加校内外任何活动,导致参赛学生除了比赛技能外,其他什么都没学到。应加强对学生文化课、基础课、综合素质等的要求,参赛学生应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后,再参加训练,避免让技能大赛走技能化的极端。

第三,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着力点应放在课程设置及课程实施上。在课程设置上,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课程方案,开足、开齐应有课程。在课程实施上,应明确理论学习与实训在教学中的占比,让学生踏踏实实学理论、认认真真做实训。做好校内学习与企业见习实习的内容安排和时间安排,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带着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回到学校学理论,让校内理论学习与企业实习有效衔接、有机融合,成为课程实施不可分割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学习真正成为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第四,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方案》指出,在未来5~10年左右,要使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主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在社会多元办学格局中,企业发挥着主体作用。没有企业的深度参与是办不好职业教育的,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仅要靠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还要靠国家政策上的支持。例如对于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给予金融、财政、信用等多项支持,推动校企全面深度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让学生学到与理论教学相匹配的技能,学到行业最先进的技能,学到能够为技术升级打基础的技能。学校与企业共同探索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经验,让企业技术技能人才承担带徒弟的任务,不仅将自己的技能贡献给企业,也贡献给教育。

第五,有计划地恢复行业办学。我国职业教育主要是政府办学,尤其是教育部门办学,办学主体单一,势必影响职业教育的多元性和丰富性。行业对技术及专业的预测及引领作用,可能是政府所不及的。有计划地恢复行业办学,将“高大全”式的综合型院校向专业性院校回归,如:冶金机械学院(校)、纺织工业学院(校)、化工学院(校)、钢铁学院(校)等。各专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应回归窄口径,例如将宽口径的金属热加工专业重新细化为窄口径的铸造专业、锻压专业、焊接专业和热处理专业。回归窄口径专业划分,有助于学校办出特色,有助于减少由于专业设置重复而造成的教育资源的浪费,有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第六,让“双师型”教师真正具备“双师型”能力。而今,各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在全校教职工中都有极高的比例,但真正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能力要求并能够承担起“双师型”教学任务的并不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目前采用的“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依据是“双证”,即同时具备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但在教学上却未能体现出“双师”,教师依据教材在学校上课,跟企业几乎没有什么关系。让“双师型”教师真正具备“双师型”能力,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让“双师型”教师真正去企业兼职,让他们在兼职中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前沿技术,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才能更好地发挥“双师型”的作用。

职业教育是与国家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教育,是关乎民生的教育。职业教育的质量决定劳动者的素质,决定国家的竞争力。让职业教育从“普教化”与“技能化”两个极端中走出来,探索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才能切实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才能让职业教育既叫好又叫座,才能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教化双师办学
乘教化之风,行自主之路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秋夜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2018年全区新增“双师型”教师1107名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