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其中提出了关于“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的要求。因此,在新的教育改革时代背景和新高考改革政策的推动下,构建体系化的生涯教育校本课程成为学校生涯教育探索的起点,也是实施生涯教育的重要路径,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和研究,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生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9-00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9.069
在各地相继发布的关于高考改革指导意见中,把生涯教育作为一门选修课程来开设。因为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所以各所学校的生涯教育课程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高中阶段是每个高中生生涯发展和生涯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节点,进入高中的学生也开始关注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他们在选科、选考以及自愿填报过程中都显得非常挣扎和没有自己的主见。据前期的调查问卷表明,中学生主动与家长探讨未来生涯发展问题的,经常和比较经常的占42.7%,有时探讨的占32.1%,不大探讨和完全不探讨的占25.2%。能够对个人未来的职业与发展和教师进行探讨的,经常和比较经常探讨的占11.3%,有时探讨的占20.5%,不大探讨和完全不探讨的占68.2%。高中生认为中学阶段进行生涯职业规划为时过早的占25.3%,认为没必要规划的占10.5%,认为应该未雨绸缪提前规划的占65.2%。中学生认为在填报中高考志愿时非常有必要和比较有必要得到指导的占83.9%,认为不需要指导的占11.8%,认为无所谓随便报的占4.3%。因此,在高中阶段为学生开设生涯教育课程迫在眉睫。
高中学校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而高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大部分学校在课程安排中并没有生涯教育课。即使开展生涯教育也只能借助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或开展的一些主题活动,或由学生社团开展的相关活动来进行生涯教育,而这些活动也仅是对主课堂教育的一个补充,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开展与实施有效的生涯教育。对于普通高中学校来说,需要开发生涯教育课程。如何开展和实施生涯教育需要在现有课程方案的基础上设置生涯教育课。把生涯教育活动有机地融入现有课程方案中是宁夏地区高中学校开展生涯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学生生涯规指导”的相关要求。随着高中课程改革和新高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生涯教育课,帮助高中生树立主动发展理念,提高未来人生规划能力已成为全国各地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宁夏将在2019年开始启动实施新高考改革,可以预见是,在政策要求下,全区各中小学校将会逐渐加强生涯教育。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高中生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高中生面临着认识自我、适应高中生活、人际关系、学业压力、选科选考、高考及志愿填报和未来人生发展等主要任务,若能正确应对这些任务就会对未来生涯规划产生积极影响。
开发高中生生涯教育校本課程,是对基础教育缺失生涯教育的有机补充,同时也是对高中课程改革的促进,有助于确立和实现高中生生涯教育的目标。因此,“高中生生涯教育”课程的开设,它是关乎学生未来幸福人生的教育,它与传统课程无论在课程目标、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还是在课程评价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区别。生涯教育课程的设计要突出体现学生的理想教育、心理教育、学业规划等方面的特点。
“高中生生涯教育”的课程设计,要树立“我的人生我做主”“为未来幸福人生奠基”的课程理念。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要结合高中生的生活经验,立足其生涯角色的体验,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从生涯唤醒、生涯决策、生涯规划、生涯管理等四个方面,实施生涯教育的引导,帮助高中生尽早认识自我。同时,教师可采用互动、体验、探究的教学形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使学生从不同方面体验职业的特点。
高中阶段教育是每个高中生走向社会生活的出发点,生涯教育作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基础课程,要突出体现确立生涯目标、测试职业兴趣、探究自我潜能、了解社会分工等诸多方面。因为缺少顶层设计的生涯教育,各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特别是在基础教育相对落后的宁夏地区,因生涯教育都相对滞后,对学生的影响是生涯探索、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等生涯教育的缺失。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发与实施生涯教育课程恰逢其时。
在借鉴江浙沪等省实施生涯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宁夏地区学校实际,高中生生涯教育实施的内容应包括学生生涯意识的唤醒、生涯探索、生涯决策、生涯管理这四部分内容[1]。第一,生涯意识的唤醒,就是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要探索自我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学会用恰当的方法评估自己,树立积极的生涯信念,形成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和主动发展的理念。第二,生涯探索,就是要通过思考、体验、实践等方式来探索适合于自己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今天的教育就是为了明天的幸福奠基,这既是生涯教育理念的根本价值追求,也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所在。第三,生涯决策,就是要在人生的重大决策上能以平常心做出决策,特别是在选科选考选专业填志愿过程中能做出正确的抉择。第四,生涯管理,就是要指导学生掌握利用相关资源进行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合理分配时间与精力,学会自我管理,理性调控情绪,促进学生适应性发展。生涯教育不应该是只有框架,而没有实际内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探索自己的兴趣、性格、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激发内生动力,促进自我完善与发展,通过对大学、专业、职业的探索增进生涯体验。生涯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应是国家关于生涯规划通识课程的补充,应侧重于学业规划,专业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等。在现阶段要解决好学生心理的调适、如何了解自己,如何选科,如何选考,如何填报志愿等。校本课程开发应围绕以上内容开发。
开设“生涯规划”课程,高一应侧重学业指导,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状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初步确立生涯目标。开设生涯教育的内容应包括适应高中生活,学习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径。高二应侧重职业指导,让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对专业与职业信息、大学与就业有个基本的了解,增强职业体验,能够正确的选科选考,提高自我选择能力。开设生涯课程应包括了解大学专业,体验职业等内容。高三应侧重人生指导,就升学就业,高考志愿填报,生涯决策等进行课程设计[2]。生涯教育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注重学科融合教育,提高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教师还可组建生涯发展社团,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涯探索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用,以使生涯教育获得实效。对此,学校应积极组织引导和搭建活动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提升规划能力、发展综合素质。此外,学校应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涯规划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功能,针对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进行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因材施教,促进其个性成长。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工业革命进入4.0时代,未来的职业将依托于人工智能。随着信息技術的发展,催生着课堂教学的变革。在缺乏国家对生涯课程的顶层设计的前提下,生涯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就要因地制宜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可以是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社团活动、大型演讲或展演、社会实践等方式实施针对性的教学;多采用互动式教学、情景模拟式、实地体验式、社会实践式等不同形式。通过“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学习,整合校内外多方教育资源,使高中生了解现代技术变革中的职业及岗位变化和需求,建立学校教育与职业社会的有机联系。
作为一门完整的地方校本课程体系,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才能得以正常运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个三方联动的过程,就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和合作。因此,生涯教育需要成立家长委员会、明确教师角色、建立生涯教育体验基地、完善生涯教育保障制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因此,需要构建学校、家庭的有机联系,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寻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因为家长对学生的生涯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实施课程的学校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聘请具有一定经验的不同职业的家长来校讲课,通过对职业的体验介绍相关职业特点,同时也是对生涯意识淡薄的家长是一种教育,从而引导学生重视自身生涯规划。
生涯教育课程的实施,还需理论联系实际,即需要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参与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社区或企业联手,使学生参与必要义工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也可与区域内的职校加强联系,聘请职校技能教师为普通高中生授课,就职校学生的生涯规划和职业技能与学生交流,定期到职校的实训基地参观学习,为培养更具活力、更具创造力的当代青年奠定基础。
生涯教育课程的实施,任课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与组织者。生涯教育实施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各高中学校都缺少专业的生涯指导教师,大部分学校都由心理咨询教师或班主任客串,而这种非专业授课使生涯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应成立生涯发展中心,专门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教师的培养培训以及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应根据学校生涯教育课程的总体安排,智慧设计课堂教学,在教学活动设计上,选择合适主题、科学的方法、适宜的教具、合适的场所、合理的过程安排等,充分让学生体验到他们就是生涯教育的主体,他们是课堂主角,是生涯教育的参与者、推动者。只有将传统的单向式教学,转换成双向或多向式课堂,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使课程实施真正有实效。
把生涯教育纳入常态化的教学,需要从课程的设计、教学的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管理,让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负责课程实施和效果评价,让生涯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并针对生涯教育过程中问题不断总结经验,使生涯教育真正为学生未来幸福的根基。
生涯教育课程的教学评价,不同于一般文化课程的标准化测试评价。而学生的生涯意识的唤醒、生涯决策、生涯规划、生涯管理等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受多方因素影响,很难用数据量化。因此对生涯教育课程的评价只能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对课程进行评价。
对学生层面的评价,当前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仅限于通过学生自评,根据自己对生涯教育课程的体验,完成相关的问卷表,根据问卷表评估学习的效果。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课堂的参与、课堂互动、课后的访谈等多角度对学生生涯教育的学习进行评价。对教师层面的评价,主要采用教师自评和他评的方式,自评结合生涯教育课的目标达成情况,对照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此外,教师应根据教学反思或邀请同行进行听课评课评价,也可借助大型公开课或大型团体辅导课的机会,邀请校外专家进行评价。
开发生涯教育课程,为实施生涯教育奠定了课程基础和建立框架。通过生涯教育课程的开设,让学生更早地了解学业与专业,大学与职业,通过互动式、体验式、探索式等不同方式的学习与感悟,让学生体验人生并积极规划人生的过程。作为一门新生成性的课程,需要任课教师承担起课程实施者和创建者的责任,也需要家庭与社会为课程的成功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而作为校本课程的生涯教育课程,需要体现出学生的需求及校本化的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曹红梅.“订制式”生涯规划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江苏省侯集高级中学为例.江苏教育[J].2018(64):59.
[2]王艺容,李惠君.高中生涯规划主题班会课程设计与实施[J].江苏教育,2018(88):40.
[责任编辑 张翼翔]
作者简介: 禹文军(1976.3— ),男,回族,宁夏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教学与管理。
课题项目: 本文系宁夏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XKT-ZH-0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