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让越
【摘要】每个学生个体之间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性,无论是在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还是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层次都参差不齐。分层教学法就是针对于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而设置的不同教学规划与目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能力,而且还能够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实现有目的性与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分层教学 大学英语 实践活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098-01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由于大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受到各地域教育水平差异的影响,以至于学生的英语基础与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英语水平与英语成绩方面,更多的体现在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英语素养、学习方式等方面。传统落后、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作为主体,充分的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与目标,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運用能力。
一、构建分层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的指出了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充分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从而实现教学活动的因材施教。在利用分层教学法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应构建分层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为学生构建分层教学目标时,应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英语水平、理解能力等,掌握班级全体学生对教学内容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与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分层教学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英语教材内容的不断变化,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适当的调整与修改分层教学目标,保障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英语成绩能够日益提高。例如,在学习大学英语《A New Age of Celebrity Worship》(偶像崇拜的新时代)这一篇课文时,笔者就运用了分层教学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对于C类的学生,笔者只要求他们能够掌握与理解词汇的中文含义即可;对于B类的学生,笔者要求他们能够掌握与理解词汇的英文含义;而对于A类的学生,笔者要求他们不仅要能够理解词汇的中英文含义,而且还要能够运用重点的词句进行造句。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兼顾了所有学生的英语能力,而且还能够让B类与C类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构建分层教学内容
分层教学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充分的考虑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整合、重组教学资源,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满、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想要将分层教学法的价值与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就必须要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化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构建分层教学内容,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以满足各层次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构建分层教学内容时,不应过于主观臆断,盲目而为,应多征询学生的意见,根据每一个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来分层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分层教学法的有效性。例如,在为学生讲解“Generations”(年代)这一章节听力材料时,笔者就是利用分层教学法,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的内容分成不同的层次。针对于C层次的学生,笔者只要求能够根据听力材料将西方国家4个年代与其对应特征连线即可;针对于B层次的学生,笔者要求能够利用已有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概括、总结不同年代特征,学生可以自己一人概括4个年代,也可以4人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合作分别介绍四个年代;针对于A层次的学生,笔者不仅要求能够复述西方国家年代特征,而且还要求他们根据已有知识,利用手机、互联网,组成4人小组,分别介绍中国在不同年代的不同特征。比如,西方国家1945-1964年是baby boomers(婴儿潮)时期,中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有何时代特征;1965-1980在西方国家被定义为Generation X(X时代),中国的60,70和80后又有何特征。
三、总结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整体能力与素质对祖国的未来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以因材施教为教学理念,能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与目标,虽然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还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不断的优化与完善,从而提高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方小明.轮机英语分层次教学的探讨[A].改革创新不停步,攻坚克难促发展——2013年“苏浙闽粤桂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