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亚伟
《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说过一句话:“最好吃的食物,是能够让你心灵得到慰藉的食物。”
我认为,能够慰藉心灵的食物,往往是那些留在记忆深处的食物。我们的味蕾,有着极为强大的记忆力,尤其擅长记忆特殊时间里的某种味道。
我的父亲爱吃一种叫做“渣饼子”的食物,是用磨豆腐剩的豆渣做成的。说实话,那东西吃起来口感粗糙,很不好吃。可父亲总会咬一口渣饼子,一边大嚼着,一边意味深长地说:“我小时候看着别人吃,馋得口水一个劲儿地流……”我打断父亲的话说:“别忆苦思甜了!”父亲笑了,解释说:“不是忆苦思甜,你尝尝,这味道,带着豆香,里面还有菜香,真的挺好吃!”可是,我觉得真的不好吃!
我曾经纳闷,人们对味道的感觉差别怎么会如此之大?多年后我才明白,人与人的味觉差异,除了天生的,还与味蕾的记忆有极大关系。我们的舌尖能够辨识五味,还能够记得清人生的喜怒哀樂。所以,每个人的味蕾上,都有不同的识别密码,就像人与人的经历不同一样。
我记得小时候,我一生病,母亲就会给我做一碗荷包蛋面。细细的面条,上面卧着两个荷包蛋,再撒上一点绿生生的细葱花。一碗吃下去,我的病似乎好了一大半。我明白,那碗面条里,满满的都是母亲的爱。后来,我独自生活,每当我身体不舒服,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都会为自己做一碗面条。吃完,会有一种被照顾被关爱的感觉,突然间心情大好,重新振奋起精神。
我做的面条并不是多么美味,面条很普通,只不过我的味蕾上一直清晰地保留着童年时面条的味道。那种味道,已然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意味着对自己心灵的抚慰。食物的作用,已经上升到一种精神层面。
慰藉心灵的食物,带来别样的感受,让我们感受到幸福。
能慰藉你心灵的食物,无论酸甜苦辣,总是与爱有关。
编辑/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