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白泉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

2019-07-02 01:00李东和鲁敏赵雪莹高业林李达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公园景观生态

李东和鲁敏赵雪莹高业林李达

(1.迪肯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澳大利亚 维多利亚州 吉朗 3216;2.山东建筑大学 建筑城规学院,山东 济南250101;3.山东建筑大学 学报编辑部,山东 济南250101;4.山东建筑大学 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250101)

0 引言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国家湿地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城市之肾”,不仅具有重要的“排毒解毒”——对污染的净化与修复功能,而且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调节城市小气候、观光旅游、娱乐休闲等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1-4]。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与设计,是充分发挥城市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和前提,其有利于建立最佳的人地关系,既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又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营建良好的生态廊道与科学合理的绿地空间布局[5-7]。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与设计,有利于建立最佳的人地关系,既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又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充分发挥城市湿地生态功能和景观观赏功能的基础和前提。

文章根据白泉湿地公园区域概况,结合规划目标,以“保护泉水湿地”为核心定位,按照“生态保护、生态修复、适度开发、生态旅游”的方针,以“鱼跃鸢飞,水流拥翠”为设计主题,将白泉湿地公园规为生态保育区、湿地恢复区、科普教育区、休闲娱乐区、滨水活动区、管理服务区六大功能分区和“一带、两轴、三环、六区”总体空间布局,对白泉湿地公园进行了生态规划设计。

1 区域概况

白泉泉群位于济南市历城区东北部王舍人片区,在济南钢铁厂的北侧,大部分土地农田、林地、池塘、沟渠为主,少部分区域建有农村住宅、厂矿企业等。该区域地处北温带,四季分明,南部为低山丘陵区,北部为山前倾斜平原,地势平坦,东南高西北低;土壤为黏质砂土和砂质黏土夹砂、砾石层组成。年平均降雨量为651.2 mm,年平均气温13.7℃。

2 规划设计依据与原则

2.1 规划设计依据

(1)《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LY/T 1755—2008)

(2)《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建设部2005年

(3)《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

(4)《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5)《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2005年)》

(6)《济南市名泉保护总体规划(2010—2020年)》

(7)现场初步勘探的资料及有关部门领导、专家的指导意见

2.2 规划设计原则

白泉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对白泉湿地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时,根据当地的气候及场地内现有的植物、水体、地形等要素,并结合当地的特有的地域文化,将其与园林景观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并具有文化特色的湿地园林[8-9]。

(1)湿地保护原则

以湿地资源保护为主,最大限度的维持湿地自然生态过程,在充分保护原有的湿地自然资源及湿地周边环境完整性的基础上,适度、合理地进行开发和利用,在保证湿地自然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实现湿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生物多样性原则

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完整,营造适宜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环境空间,提高湿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并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灾害。广泛采用乡土树种,适当引进外来树种,构建多层次植物群落。

(3)合理利用原则

认真调研和分析区域内泉水泉脉、水体水系、地形地貌、植被分布等情况,深入挖掘并合理的利用该区域内现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传承历史文化,结合济南新东站规划布局进行总体考虑,结合建筑环境,使湿地、建筑等与环境相互衬托、交相呼应,从而达到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效果。

(4)特色性原则

结合白泉湿地现有的资源条件、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条件等,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和地方人文精神,体现地域文脉,展示历史文化特色,重点突出泉水景观,展现泉水湿地特色,将湿地、生态、文化相融合,营造一个充满生机并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特色湿地景观。

(5)生态性原则

规划设计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恢复自然的基础上,结合资源现状,保护城市湿地原有的地形、植被湿地生态系统的连续性,避免大规模的土方工程和人工设施的大范围覆盖,保证湿地生态廊道的畅通。创造一个生物种类多样、植被群落结构完整、生态功能健全的城市湿地园林。

3 白泉湿地公园规划方案构思

3.1 规划设计定位

白泉湿地公园规划遵循“实用、经济、美观”的基本设计原则,按照“生态保护、生态修复、适度开发、生态旅游”的方针,以“保护泉水湿地”为核心定位,力争将白泉湿地公园营造成一个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湿地科普教育研究、生态休闲娱乐的城市湿地公园。

3.2 总体布局

根据白泉湿地公园区域概况,结合规划目标,以“鱼跃鸢飞,水流拥翠”为设计主题,形成了生态保育区、湿地恢复区、科普教育区、休闲娱乐区、滨水活动区、管理服务区6大功能分区的平面布局和“一带、两轴、三环、六区”的空间布局,从而营造一种“芦苇一夜扶波皱,白翅双展望古楼,荡舟破苇寻泉踪,红鲤绕莲画中游”的意境,如图1、2所示。其中,“一带”为一条景观带;“两轴”为一条东西主轴线和一条南北次轴线;“三环”为3条主要交通环路,如图3、4所示。

图1 济南白泉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鸟瞰图

图2 济南白泉湿地公园功能分区图

图3 济南白泉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平面图

图4 济南白泉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节点分析图

3.3 白泉湿地公园功能分区及主要景点设计

3.3.1 生态保育区

生态保育区位于白泉湿地公园的东北角,具有较大水域面积、人为干扰程度较弱,生态适宜性高、生态潜力较大,植被主要以次生乔灌为主,如图5所示。因此,此区域作为重点保护区域,主要实施保育措施,保护湿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调节水体形态,增加景观斑块,营建动植物良好的栖息环境[10];还要经常监控区域环境生态变化,加强管理,严禁破坏环境、污染水域、垂钓、捕鸟等活动。

图5 生态保育区意向图

3.3.2 湿地恢复区

湿地恢复区主要位于白泉湿地公园东南区域,此区域重点进行地形地貌要素的设计。改变现有的地形,设置一条水系通道,打造生态廊道,增加区域生态斑块,提高湿地生物的多样性,形成湿地浅滩景观;同时,注重水生植物的配置,实现陆生植物到水生植物的过渡,构建人工植物群落结构,减少人为干扰,使其逐渐成为动植物的栖息地。可适度开发利用,设置湿地生态展示、湿地摄影等项目活动,此区内设计“曲径幽兰”“朝霞凝树”“步移望苇”等主要景点。

(1)曲径幽兰

“曲径幽兰”景点营造一种“起结开合,步移景异”渐入佳境的效果,给使用者一种贴近自然的喜悦,植物配置有白玉兰(Michelia alba)、望春玉兰(Magnolia biondii)、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二乔玉兰(Magnolia soulangeana)、樱花(Cerasus sp.)等,如图6所示。

图6 “曲径幽兰”意向图

(2)朝霞凝树

该景点位于湿地公园东面核心生态区,迎接第一缕朝阳,营造“水似晨霞照,林疑彩凤来”的意境,主要运用借景设计手法,大面积地种植彩叶植物,在视觉上吸引游人的注意力,使人心旷神怡,如图7所示。植物配置有:红枫(槭树类)(Acer palmatum‘Atropurpureum’)、黄栌(Cotinus coggygria)、黄山栾(Koelreuteria integrifoliola)、银杏(Ginkgo biloba)等。

图7 “朝霞凝树”意向图

(3)步移望苇

“步移望苇”景点位于湖面西侧,面积约为1 hm2,以观赏水生植物为主,营造特色的湿地景观,设有数量众多、形态各异的生态小岛,岛上主要采用适宜乡土树种,如图8所示;生态岛之间用木栈道相互连接,木栈道的交界处为景观平台;节点内设置休憩设施,如凉亭、座椅等。节点内的植物配置中以水葱(Scirpus validus)、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菖蒲(Acorus calamus)、香花鸢尾(Iris tectorum)、香蒲(Typha orientalis)、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睡莲(Ceratophyllum demersum)、荷花(Nelumbo nucifera)、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芦竹(Arundo donax)、再力花(Thalia dealbat)等水生植物为主,生态岛上的树种主要有:旱柳(Salix matsudana)、垂柳(Salix babylonic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石榴(Punica granatum)、樱花、碧桃(Amygdalus persica)、紫叶李(Prunuscerasifera)、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等。

图8 “步移望苇”意向图

3.3.3 科普教育区

科普教育区主要分布在规划场地的西南部分,与济南市东火车站相接,游客较多,原场地为部分水域与建筑物,生态适宜性等级较为复杂。在规划设计中,(1)考虑通过挖掘济南地方与历史文化,打造文化景观,展现济南市泉文化特色;(2)可以考虑湿地文化的设计,可规划一个人工湿地景观,将火车站的生活污水引入,通过人工湿地净化水质,展示湿地环境净化过程,向更多的游客了解人工湿地净化污染的科普知识,增加人们的参与性,培养良好环保意识。

此区域设计了“荷香书韵”景区,如图9所示。“荷香”源自晨风怒放溢荷香的“城畔荷风”之意;“书韵”是科普教育区的主题,运用济南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雕塑作为主景;在造景空间中运用对景、借景、框景等设计手法。植物配置为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等;滨水植物如垂柳、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桃花(Prunus persica)、樱花等。

图9 “荷香书韵”意向图

3.3.4 滨水活动区

滨水活动区位于湿地公园的中部,主要以滨水景观娱乐为主,是园区的主要景观区域,其设计一中心广场,园区主景“鱼跃鸢飞 水流拥翠”即在此区域,如图10所示。围绕湿地景观,打造趣味运动、水上拓展、童趣体验、芦苇迷宫等水上娱乐项目。在水域周围可以修建一些亭、台、楼、榭、廊等古建筑,不仅营造了休息停留的空间,也为丰富公园空间层次。

图10 “鱼跃鸢飞,水流拥翠”主题雕塑意向图

主景所在地的中心广场位于场地的中部,为场地的中心集散地,以硬质铺装为主。中心广场上设有雕塑喷泉、文化柱廊、草坛和座椅等,雕塑喷泉突出了“鱼跃鸢飞,水流拥翠”的主题,雕塑形状构思主要来源于往上跳跃的鱼,蕴含了对当地发展美好的愿望。

3.3.5 休闲娱乐区

此区域位于湿地公园的北部,原址为农田、裸露地、建筑等生态价值较低需要生态恢复,改造地形地貌,营造大面积水域,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主要以休闲健身、滨水娱乐为主,围绕湿地景观,主要打造一些健身养生类项目如滨河晨练、湿地漫步、饮茶养生等。此区域内设计“竹帘香溢”“石上听泉”等主要景点。

(1)竹帘香溢

景点竹帘香溢位于湿地公园的休闲娱乐区,如图11所示。竹帘香溢主题来自杜甫的“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竹帘香溢园主要运用障景设计手法,利用小径旁的竹林作为屏障,其内配置香花香草植物在嗅觉上吸引使用者的注意力,整个植物围合的通透而又紧密的空间创造出别样的静谧,同时充分利用香花植物杀菌保健功能,所以该景点设计是湿地公园中修心养生佳境。植物配置有: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x)、香椿(Toona sinens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图11 “竹帘香溢”意向图

(2)石上听泉

景点石上听泉位于公园湖心小岛的北部,如图12所示,面积约为300 m2,以观赏白泉景观为主。节点邻水而建,北面是广阔的湖面,依靠白泉景观使生态岛屿湖面联系在一起;通过植物配置营造封闭空间或者半开放空间,景点内设计亭廊等建筑,为游客提供一个休憩、品茶的交流空间。

图12 “石上听泉”意向图

3.3.6 服务管理区

服务管理区位于湿地公园的西北角区,主要满足游客的休息、餐饮及湿地公园的日常管理等功能。服务管理区以草地、建筑为主,生态价值较低,距离合理开发区与科普教育区较近,有利于就近管理与维护。

3.3.7 公园出入口设计

白泉湿地公园共设计5个出入口,包括1个主入口、3个次入口、1个办公管理入口。其中,主入口位于湿地公园的北侧城市干道上;次入口主要分布西北、西南、东侧,满足不同区与游客居民的参观游玩;办公管理入口位于北侧的服务管理区,主要满足日常管理维护工作。

3.4 湿地公园水体生态规划

3.4.1 水系水质保护生态规划

白泉湿地公园作为济南市重要的湿地景观公园,大部分面积为农田,小部分区域为工厂区。湿地公园水补给方式主要有:地下泉水补给、季节性洪水补给、城市中水补给,城市河道汇水等,以保证湿地公园水位稳定并形成流动的水面。由于附近工厂生产,水质受污染的现状严峻,主要污染源为工业重金属污染、农业生产农药化肥使用的残留,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等污染。对湿地公园水系水质进行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规划是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及充分发挥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和前提[11]。

(1)加大对污染的防治力度 ①提高湿地管理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尽量采用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措施等;② 对水体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加强水体定期清理,严格控制污水排入等;③ 对于已经污染的水域提出净化修复方案,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后实施。

(2)采用生态净化技术 湿地植物与微生物对水体的净化是一个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共同协作的过程,而湿地公园中水生植物的多层次立体生长模式是水体净化与修复的核心[12-14]。在白泉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城市湿地“肾”的排毒解毒功能对水体水质净化降解,设计生态浮岛、湿地植物净化池等构建复层立体结构层次的植物群落,通过植物的吸收净化功能及根系与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用,采用生物净化技术,将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进行吸收、降解与净化。

3.4.2 水岸线生态规划

水岸线规划设计采用生态驳岸设计,分为自然型水岸线和半自然型护岸设计,可根据历年水位变化情况与规划范围确定驳岸高度,在保障基本的护坡、防洪、渗透等功能前提下,调节湿地与陆地的水体交换,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形成具有景观效果与生态功能的生态岸带,形成生态廊道,满足动植物信息交流、物种传播等[15-16]。

(1)自然型水岸线

自然型水岸线主要规划在生态保护区与生态恢复区,为白泉湿地公园的主要驳岸形式,以当地植被为主,起到护坡的作用,同时也满足动植物的生活繁殖需求[17]。自然型驳岸要求岸坡度较少,水域侵蚀作用较小;要营建科学合理的植被种植模式,如图13所示。岸边主要以乔木、灌木为主,如柳树(Salix babylonica)、枫杨、水杉、桃树(Prunus persica)、棣棠(Kerria japonica)、水蜡(Ligustrum obtusifolium)、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连翘(Forsythia suspensa)、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等;浅水区主要以挺水植物为主,如鸢尾(Iris tectorum)、大丽花(Dahlia pinnata)、芦苇、芦竹、千屈菜等;深水区主要以浮水植物与沉水植物为主,如睡莲、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等。

图13 自然型驳岸剖面图

(2)半自然型护岸

半自然型护岸主要建在科普教育区与合理开发区,通过营建一些木栈道、亭、廊、水榭等建筑物,或者小型广场、花境等,形成对景空间,增加空间层次。半自然驳岸与亲水景观空间相结合,既要满足生态需求,又丰富水岸线景观,如图14所示。人工驳岸坡度较大,坡体设置结构主要以金属网格或者抗腐材料编制体填充砂砾石块,形成护坡,具有良好的通透性,也有良好的抗挤压、防侵蚀作用,或者使用天然的石块、木桩来阻挡护坡增加稳定性。在植物配置上与自然护坡相类似,如图15、16所示。

图14 半自然型护岸剖面图

图15 人工自然型驳岸剖面图

图16 沉沙型驳岸剖面图

3.5 湿地公园植被生态规划

白泉湿地公园内原有植被种类主要以湿生与陆生草本植物为主,乔木以柳树、榆树(Ulmus pumila)、毛白杨(Taxodium distichum)为主,乔灌种类较少,地被植物类较多。在植被规划过程中,在保留原有树种的基础上,恢复生态多样与景观多样性,主要分为树种选择、植物配置2部分。

湿地公园植物树种选择,应该坚持生态多样性原则、适地适树原则、观赏性原则等[18]。湿地公园水体净化区域,需要种植大量抗污、净化能力较强的种类,营造低中高复合空间过滤净化模式;在休闲娱乐、观赏区,主要种植观赏类、花果类树种,营造良好、不同时节的景观空间层次,同时也为动物提供食物与栖息地[19];湿地公园中生态核心保护区域与生态恢复区应大量种植适应力较强的乡土植物,模拟自然种群,构建人工植物群落。

为避免引起生物入侵、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要尽量减少入侵物种的引植,如水生湿地植物凤眼莲(Catalpa bungei),其生存繁殖能力极强,入侵了许多湖泊、河流造成生态系统的崩溃,并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来清除治理[20]。

湿地公园中主要选择种植的乡土植物有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香椿、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石楠(Photinia serrulata)、枫杨、垂柳、柽柳(Tamarix chinensis)、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泡桐(Paulownia fortunei)、杜仲(Eucommia ulmoides)、榆树、青桐(Firmiana simplex)、蔷薇(Rosa multiflora)、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水蜡、海桐(Pittosporum tobira)、淡竹、千屈菜、灯心草(Juncus effusus)、水葱、睡莲、芦苇、菖蒲、鸢尾、荷花、水稻(Oryza sativa)、水芹菜(Oenanthe benghalensis)、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麦冬(Ophiopogon japonicas)、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等。

景观类选择种植的植物有黑松(Pinus thunbergii)、白皮松(Pinus bungeana)、雪松(Cedrus deodara)、银杏、火炬树(Rhus Typhina)、红瑞木(Swida alba)、花叶芦苇(Arundo donax)、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珊瑚树(ViburnumOdoratissimum)、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樱花、紫叶李、碧桃、铺地柏(Sabina procumbens)、黄山栾、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五角枫(Acer mono)、元宝枫(Acer truncatum)、红王子锦带(Weigela florida‘Red Prince’)、枸骨(Ilex cornuta)、美人蕉(Canna indica)、大丽花(Dahlia pinnata)、大花圆锥绣球(Hydrangea paniculata)等。

花果类选择种植的植物有刺槐、无花果(Ficus carica)、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海棠花(Malus spectabilis)、板栗 (Castaneamollissima)、杏树(Armeniaca vulgaris)、柿子树(Diospyros kaki)、梨树(Pyrus sorotina)、桑树(Fructus Mori)、豆梨(Pyrus calleryana)、 枣树 (Zizyphusjujuba)、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桂花、丁香等。

3.6 湿地公园道路规划

湿地公园道路规划要结合未来新东站片区交通规划,重点考虑湿地公园和济南新东站的关系;其次从方便城市居民和外地游客及景区管理的需要出发,结合景区内现有道路综合考虑,进而对白泉湿地公园进行道路分析,并整合道路交通系统,对湿地公园的道路进行合理的分级与综合规划,如图17所示。将公园的道路系统分为一级园路、二级园路、三级园路、景观路4个等级。

(1)一级园路设计为3个环形道路,道路宽规划6~7 m,采用双向排水,道路两侧分别设置0.5 m的汇水沟。一级路主要连接各功能分区,用于组织游览、消防、管理等。

(2)二级园路交通网较为密集,路面宽度为3~4 m,用于连接各景区内的浏览主线。

(3)三级园路为步行路,多以石块或嵌草铺装为主,路面宽度为1.2~2 m。路面形状曲折蜿蜒。

(4)景观路为横贯公园东西主要景观轴线,穿过主要功能分区与主要景点。湿地公园设置2个大型主要停车场,分别布置在北侧的主入口与西南侧的次入口,共设计1 317个停车位(N=AA×0.12/100,其中N代表景区车位数,AA代表景区占地面积)。

道路的设计要本着既要保护风景区自然环境,减少工程投资,又要结合地形和景点分布,以方便游客游览为原则。通过以上四级路的道路规划,使景区内道路满足湿地生态保护、游览、交通运输、消防以及风景区与外部的联系便捷等多种需要。

图17 道路分析图

4 结语

城市湿地公园是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物种种群信息传递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发挥着美化城市、展示传承地域和历史文化以及休闲娱乐健身等多种作用。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主要应围绕着3大重点即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湿地科普教育研究和湿地合理利用进行,从而修复受损的湿地生态环境,模拟自然湿地景观,并与地域性文化相互融合,实现对湿地资源可持续性的综合保护与利用。

猜你喜欢
公园景观生态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景观别墅
“生态养生”娱晚年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在公园里玩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