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林科院:把科研成果种在大地上

2019-07-01 05:19赖相燕
浙江林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山核桃林农竹笋

赖相燕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对科技工作者提出的总要求。近年来,杭州市林科院、广大林业科研和推广工作者,始终牢记为民解忧、引导发展的本心,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挂在林农笑脸上。在科研对象上着重围绕毛竹、笋竹、山核桃、香榧、花卉苗木以及林下经济等林业特色产业;在研究方向上着重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努力攻克当前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并寻找适用技术;在科研手段上采用自主研究研发和借梯登高相结合的方法,积极与相关科研院校合作,加强应用研究。截至目前,杭州市林科院与中国林科院、浙江医院等单位建立了2个研究中心,自主研发产品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国家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省科技兴林奖等十余项奖项,有效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产业发展和田间山头,熟化技术解决科技的“最后一公里”,并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在精准帮扶中的独特作用,推广“一亩山万元钱”模式14.74万亩,实现总产值10.49亿元,引导帮助山区群众依靠科技实现增收致富,有效助推乡村经济的振兴。

拯救林农的“摇钱树”山核桃焕发新机

“白露到、竹杠摇”,山核桃树就是临安林农的摇钱树。近年来,临安山核桃产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因过度经营引发的产业之痛,山核桃树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成片枯死,这棵“摇钱树”正经历“非典”折磨。据调查,临安区岛石镇的山核桃林一年内损失20%,严重威胁山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比如林农方玉平家的150余株山核桃原先能收1000多公斤干籽,发病后90%的树死亡,至少损失了5万多元收益,钱袋子一下就瘪了。

杭州市林科院特色经济林所所长、教授级高工赵伟明带领的山核桃研究团队发现病情后,迅速前往临安山核桃产区进行山核桃调研,开展测土配方、扦插嫁接等实验。研究发现,山核桃干腐病是由于长期盲目使用化学肥料和化学除草剂,从而引发了山核桃林地土壤普遍酸化、养分循环失衡、地力衰退,导致山核桃林由“健康林”變为“早衰林”甚至“衰败林”。山核桃团队迅速建成山核桃干腐病综合防治示范基地3个,提出了以土壤酸性改良和减氮为主的养分调控相结合的综合改良措施,加速《退化山核桃林专用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山核桃专用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嫁接培育抗干腐病山核桃苗木的方法》等3项国家发明专利成果的转化应用。经过原材料的层层把关和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相继开发出山核桃专用肥产品3个(基肥型、追肥型、退化林地型)。改良过的山核桃树木生根能力显著增强,活根数量明显增多,叶片黄化现象大为改善,转绿明显。推广技术后山核桃每亩干籽产量提高20%以上,增收500元/亩以上,累计培育生产抗病山核桃优良苗木12万余株,推广造林面积4800余亩,已实现苗木产值超360万元,临安林农赞叹,接近死亡的树又焕发了新春,“摇钱树”又回来了。

建好山区的“绿色银行”竹笋产业转型升级

杭州竹产业存在毛竹材价格低、雷竹林退化严重、竹笋质量下降等问题,影响到区域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院长、研究员何奇江带领的竹子团队结合“笋用林减肥减药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和浙江省林业科技推广项目“雷竹营养特性与推荐施肥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等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提出特色化、品质化、精准化、省力化和品牌化的竹笋业发展目标,在余杭区径山、百丈等地推广竹林测土配方技术和缓释肥在竹林中的应用,不但降低了成本,还改良了土壤,提高了竹笋品质。

通过实施杭州市科技项目“高节竹‘白笋覆土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在桐庐莪山乡示范基地采取边研究边推广的方法,大大提高了笋产品附加值,林农人均高节竹纯收入205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2%。目前累计推广近万亩,逐渐打响了“白玉笋”品牌。与桐庐康源菜竹合作社合作,培育了一种更高品质的高节竹竹笋。新品种竹笋不仅外观上有了很大的突破,笋壳从以往的黑壳变成了白壳,而且味道鲜甜,营养价值也更高,既好看又好吃,价格比原来的竹笋高出40元/公斤,为林农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杭州市林科院还主持完成了浙江省地方标准《毛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程》,为全省的毛竹笋用林标准化栽培提供技术指导。2018年竹笋出笋期,受冰冻雨雪天气影响,竹产区出现老竹折断、竹株倒伏等现象,林科院带领竹产业团队下乡指导1316人次,指导受灾面积24.56万亩,指导企业合作社237家、受灾农户1.3万余户。

挖掘青山下的“金山银山”林下经济蓬勃发展

根据省局进一步深化“一亩山万元钱”行动的统一部署,杭州市将在坚定森林资源和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坚持绿色、生态、高质林业发展方向,加快科技创新,加强多产业融合,通过“一亩山万元钱”工程建设,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致富,努力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以杭州市林科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宣子灿带领的推广团队广泛调研,本着规划引领、集成推广、特色创新和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迅速而有效推进“一亩山万元钱”工程,努力让绿水青山资源禀赋转化为金山银山。同时,该团队根据杭州林业实际以及特色优势,拟定了杭州市特色产业高效生态栽培、林下复合经营、多产业融合经营三大类型模式的示范推广路线和时间表,计划到2022年,分别完成45.3万亩、12.1万亩、15.2万亩,全市合计完成示范推广面积为72.6万亩。在特色产业高效生态栽培示范推广方面,做强做好山核桃(薄壳山核桃)、竹林、香榧、铁皮石斛、油茶、柿子、山地生态果品高效栽培以及花卉苗木(特色种苗)精品化栽培8个特色产业模式;在林下种养植(殖)复合经营示范推广方面,着重推进林下药食用经济植物、食用菌的种植,林区经济动物养殖模式三方面,挖掘淳安木瓜、桑黄等杭州特色的药食用材料,成为林下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在多产业融合经营示范推广方面,引导发展森林文化教育、森林康养、旅游运动等相结合的森林多功能和多种效益开发利用,实现多产业融合,使良好森林多产业融合经营成为林业产业发展的又一经济增长点。

探索林业科技的奥秘基础研究扬帆起航

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基础科学研究,看着简单枯燥,却是林业科技进步的基础。近年来,杭州市林科院引进基础研究博士2人,建立实验室3个,购置实验仪器资金约300万元。开展森林康养基础性研究,检测杭州典型城市森林及周边的PM2.5、空气负离子、植物芬多精等空气质量参数,摸清森林生态保健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探明不同森林类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提出康养型森林的经营措施和政策建议,为公众更好地利用森林休闲养生提供科学指导。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基础性技术研究及应用,调查研究工厂化栽培环境下铁皮石斛的有害生物种类及发生规律,针对主要有害生物提出物理防治和天敌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减少农户经济损失。探寻山核桃果实黑斑病和薄壳山核桃果实黑斑病的流行规律,筛选合适的药剂,确定药剂防治时间和方法,指导林农进行防治,取得了良好效果,防治效率超90%。

通过林业技术研究和推广,杭州市林科院也培养了一批人才,2013年成立以来,有3位科技人员晋升正高职称,5位科技人员晋升副高职称,现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杭州市“131”第一层次等人才5人,还获得了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林业科技标兵、杭州市先进科技工作者、杭州市优秀科技特派员等荣誉称号。下一步,杭州市林科院将着眼于加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加快构建课题来源于实践、成果应用于生产的科技创新机制,让林业科技工作始终与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林农增收紧密结合,真正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力地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林业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山核桃林农竹笋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山核桃
林下经济发展及对林农影响分析
竹笋
松鼠的山核桃
竹笋
辉南培育壮大山核桃产业
林农的林下经济
竹笋见到阳光啦
林农合作组织的合作联盟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