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及“美国优先”政策下,地方加强与欧洲的经贸合作重要性凸显。在中欧经贸合作全方位推进的新形势下,我们应深化与欧洲的投资贸易领域,提升合作水平;扩大与欧洲的务实合作范围,打造多领域对欧合作“旗舰项目”;高度重视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开拓对欧合作新领域,从而进一步加强地方与欧洲的经贸合作。
当前,世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中美贸易战升级。在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国际经贸形势下,地方巩固和加强与欧洲的经贸交流合作对于稳定本地外贸增长,提升外贸发展质量和双向投资水平,全面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欧经贸新形势分析
近年来,中欧经贸合作全方位推进,贸易、投资、技术合作硕果累累。欧盟连续15年位列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互为彼此第一大进口市场和第二大出口市场。据中方统计,2017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169亿美元,同比增长12.7%。 中欧双向投资发展迅速。截至2018年1月,欧盟累计对华投资1208亿美元,中国累计对欧投资796亿美元。中国广阔的市场为1.6万家欧盟在华投资企业带来丰厚利润,中国对欧投资则为欧盟各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和税收。
中欧经贸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如于2018年11月5日召开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无疑将有利于欧洲企业扩大对华合作,实现更大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欧合作注入更多动力,比如增进中欧互联互通、促进双方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欧之间的陆路海路运输成本显著降低等,无疑会进一步促进双方的贸易发展。中欧相互投资增长空间也很大,欧盟对华投资仅占对外投资存量的4%,中国投资也只占欧盟吸收外资总额的2%,这与双方经济体量并不相称,也意味着巨大的潜力。未来15年,中国预计将进口24万亿美元商品,吸收2万亿美元境外直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2万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超过20亿人次,这些都将为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在政治层面,2018年7月16日李克强总理在北京同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共同主持第二十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欧作为世界两大主要力量和经济体,有责任共同努力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倡导多边主义,支持自由贸易,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双方领导人交换了中欧投资协定清单出价,同意将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作为最优先事项,努力为投资者建立开放、透明、公平、可预期的商业环境。
二、进一步加强与欧洲经贸合作工作建议
(一)深化与欧洲的投资贸易领域,提升合作水平
1.优化对欧货物贸易结构
鼓励本地出口企业把握欧洲市场特点,追踪当地市场结构变化,不断优化对欧产品贸易结构,提高相关出口产品附加值,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出口新优势。提升装备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和档次,尤其是要扩大海洋装备、家电制造、机器人等产品出口,鼓励出口企业加快品牌建设,推动品牌、技术产品贸易,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采用欧洲高端标准,扩大对欧出口额。
2.扩大服务贸易规模
将扩大对欧洲国家服务贸易规模作为提升服务贸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增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业务比重,拓展服务外包业务领域,提升服务跨境交付能力。
3.提升双向投资水平
“引进来”方面,立足本地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定向招商,鼓励欧洲资本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本地企业兼并重组,促进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发展,促进整个产业链的转移和发展,形成“龙头”带“配套”,“配套”引“龙头”的良性发展格局,全面提升投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
“走出去”方面,鼓励有实力的本地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设立海外子公司、研发中心等途径积极拓展欧洲市场,提升海外品牌影响力和企业国际经营水平和规模,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也为优化外贸产业结构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4.立足本地重点产业及欧洲优势产业,酌情设立产业合作平台
结合现有产业园区,突出双方产业基础良好、合作潜力巨大的1-2个重点产业,在现有产业园区中设立“园中园”,搭建对欧合作的平台和载体。比如设立中欧智能制造或新材料产业园,与欧洲先进制造、新材料产业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在项目落地和科技研发转化领域开展合作,配套建设中欧人才培训及引进基地,引进欧洲领军人才并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配套设立中欧区域合作产业引导基金,完善园区金融服务体系,为落户园区的中欧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等。
(二)扩大与欧洲的务实合作范围,打造多领域对欧合作“旗舰项目”
1.进一步加强与欧洲的科技创新合作
《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提出加强双边在科技和创新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应对共同挑战。发挥中欧科技合作指导委员会的框架作用,用好创新合作对话,在人力资源、技术技能、研究设施、创新融资、科研成果转化、创业精神和创新框架条件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深化与欧洲的科技创新合作,一是应鼓励有实力的本土研发机构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和国际大科学计划。二是引导本地行业龙头企业以国际技术合作、国际技术联盟、并购国外研发机构等方式加大海外研发投入,积极发展多样化的研发服务业,支持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全球研发服务外包,在欧洲开展联合研发和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提高吸纳和整合全球科技知识的能力,集聚全球創新资源,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三是鼓励和引导欧洲企业在资本、品牌经营、市场拓展、技术研发、项目开发、研发平台等方面与本地企业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走出去”平台等,积极搭建中欧双向合作平台,引导双边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
2.争取成为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地区
“中欧区域政策高层对话暨研讨会” 是在中欧双边领导的共同倡议下,围绕增长、竞争力、创新、区域合作以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区域政策问题开展交流。会议由双方每年轮流主办。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地特色,积极联系中央相关部委,争取纳入新的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地区,通过主办“中欧区域政策高层对话暨研讨会”等高层活动,扩展与深化与欧洲的多领域合作。
(三)高度重视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开拓对欧合作新领域
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经济高度互补,双边经贸合作前景广阔。2017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进出口额超过680亿美元,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超过15%。中东欧国家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升级的强烈需求,而中国在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则具有竞争优势。双边合作,不仅契合了各自发展特点与合作需求,也是我国对欧合作,特别是经贸领域合作新的增长点。2018年7月,李克强总理赴保加利亚出席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中国同中东欧16国共同发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索非亚纲要》。各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一带一路”、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金融、教育、文化、质检等领域20余项合作协议签署。地方政府应认真研究我国与中东欧国家各项合作协议,结合各自工作领域,主动联系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积极参加各项主题活动,争取将本地纳入相关合作平台和示范项目。
三、结语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十五周年。在全球经贸新形势下,地方政府应深入研究、主动作为,将加强与欧洲的经贸合作作为进一步扩大经济开放格局的重要推手,着力在深化与欧洲的投资贸易领域、提升合作水平,扩大务实合作范围,拓展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等方面发力,推动与欧洲各国多领域、多层次合作迈上新台阶。(作者单位:珠海市投资促进局)
作者简介 白轶峰(1983-)男,汉族,硕士研究生,经济师,籍贯:陕西宝鸡,研究方向:政策研究,经济分析,国际商务,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