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礼仪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2019-07-01 06:37罗晓燕
戏剧之家 2019年16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教学应用

【摘 要】目前社会上对音乐欣赏礼仪教育不够重视,开发音乐欣赏礼仪校本课程并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学生音乐欣赏礼仪习惯养成和提高审美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整体公民的文明形象、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本文阐述了笔者进行音乐欣赏礼仪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和做法。

【关键词】音乐欣赏礼仪;校本课程;开发;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6-0161-02

近年来关于文明礼仪教育的专著和教材礼仪市面上有很多,而关于音乐欣赏礼仪的内容却很少,[1]多将音乐欣赏礼仪部分归于公众场合礼仪部分,缺少专门针对音乐欣赏礼仪文化的培养研究,往往仅仅局限于要“保持安静”等常识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用电脑、手机听音乐,在音乐厅以外同样要注意遵守欣赏礼仪。由于学生对具体的音乐欣赏礼仪要求不明确,以至于在音乐厅及其他场合听音乐时不知道该怎么做是合适的。

一、音乐欣赏礼仪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音乐欣赏礼仪”特指在欣赏音乐时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谈到“以立德树人、崇德向善、以美育人为导向,强化社会文化环境治理,宣传正确的美育理念,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育人作用,转变艺术学习的技术化和功利化倾向,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生正处于身心素质的塑造期,音乐欣赏礼仪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欣赏礼仪习惯,可以帮助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安静聆听,也是音乐课堂上的重要课题。而开发音乐欣赏礼仪校本课程,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1]

二、音乐欣赏礼仪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课程目标。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通过通俗直观的对话、真實的事例和练习,让学生了解音乐欣赏礼仪文化的渊源和内涵,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目标定位是使学生建立起音乐欣赏礼仪意识,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进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的能力和综合素养。

笔者针对前期调查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多次到各地大剧院欣赏大型音乐会,参加歌剧、交响乐、民乐南音、学生乐团的演出和讲座,拜访音乐专业人士和民间艺术专家,从地区文化馆馆长到省交响乐团指挥,了解中国城乡舞台观演的一些风俗习惯和现状;为教学和校本教材搜集了大量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资料。课程按照18课时的安排,还编写了课程纲要、加入漫画插图,力求活泼通俗,在小学、初中、高中音乐课堂上均可使用。

(二)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分为四讲,共十八个课时。第一讲“初识音乐欣赏礼仪”四个课时,包含:什么是音乐欣赏礼仪;中外音乐欣赏礼仪的差异;听音乐的场所;音乐作品的选择。

第二讲“音乐欣赏礼仪”十二课时,包含:着装礼仪、入场的礼仪、节目单的奥秘、保持安静、关于手机的警告、鼓掌的学问、喝彩的礼仪、退场礼仪、流行音乐会礼仪、戏曲、歌剧、舞剧的欣赏礼仪、剧院以外的音乐欣赏礼仪知识[2];每节课都配套相应的练习题来检验本课掌握情况。

第三讲“音乐常识”一个课时,介绍与音乐会相关的音乐基本常识。

第四讲“音乐欣赏礼仪知多少”一个课时,设计的知识问答与创作练习是对学过知识的巩固,附录部分还集中展示了部分学生的礼仪文创作品。

(三)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由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组成,成果形式由“音乐欣赏礼仪知多少”知识问答、音乐表演、心得文稿或漫画创作组成。分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课程学分为一学分,合格以上均可获得。[1]

三、音乐欣赏礼仪校本课程的实施

(一)经典作品的引导。课程选取了古今中外与音乐欣赏礼仪相关的故事背景的音乐作品,例如欣赏中国古曲《高山流水》与知音的故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曲目与礼仪故事;迈克尔·杰克逊与其粉丝的演唱会故事与代表作欣赏;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与礼仪故事、比才的《卡门序曲》与不适宜的掌声、最常见的返场曲目《拉德斯基进行曲》等。这些作品通俗易懂又是经过时代考验的经典之作,由此引导学生了解音乐欣赏礼仪文化,学会对众多音乐作品做出自己的选择,提高了审美品味。

课程还精心选用一些与音乐欣赏礼仪相关的文学作品,如辛丰年的《学会倾听》(节选)、杨燕迪的《唱片感受与现场体验》、余光中的《饶了我的耳朵吧,音乐!》、肖复兴的《最后的海菲兹》、韩静霆的《听泉》、老舍的《话剧观众须知二十则》、赵丽宏的《感觉大剧院》(节选)等。从作家音乐体验的文字中理解音乐欣赏礼仪的重要性,启发学生做进一步思考。

(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教学中,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针对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要进行补充和思维拓展指导。最后学生要完成一份研究报告,制作PPT,在课堂上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还要提出对如何改善聆听环境的建议。其他同学对研究小组的讲述内容、幻灯片设计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大家在自主学习的活跃气氛中学习欣赏音乐的礼仪文化知识。

(三)教师的示范讲解。教师在讲解时,要展示规范的欣赏礼仪行为,运用音乐会视频、开场提示音频等资料开展情景教学,结合生活中出现的错误礼仪行为加以说明和矫正。了解在欣赏歌剧、交响乐、戏曲等不同类型的表演场合的欣赏礼仪差异。还可以让特长学生现场器乐演奏或演唱表演,通过在场同学们的欣赏礼仪反应,让学生了解安静聆听和鼓掌一样,既是表达感情和态度的方式,也是一种礼节。

介绍国内外著名的音乐厅和本地的剧场,如颐和园内的德和园大戏台、故宫内的畅音阁大戏楼、福州三坊七巷水榭戏台等古戏台;现代著名的中国国家大剧院、德国柏林爱乐厅、奥地利金色大厅、法国巴黎歌剧院、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等 [3]。借助多媒体展示音乐会的场地、演出流程及特殊细节。使学生易于接受音乐欣赏的相关礼仪。

(四)拓展活动的开展。在拓展练习部分设计了“参加音乐会如何着装?去音乐厅迟到了怎么办?鼓掌要注意什么?”等选择题、是非题,随机出现,让学生竞答[2]。还有一些开放性的思考题,如“谈谈对哈韩(或哈美、哈日)以及偶像崇拜现象的看法。”“面对中外文化习俗差异,我们应该怎么做?”“你认为外国人到中国演出是否要入乡随俗?”等,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思辨能力。

教学还提倡通过举办设计一场音乐会、制作手抄报、在创编音乐欣赏礼仪宣传册、校园广播站宣传等系列活动,多角度、多方面了解音乐欣赏礼仪文化知识。学生创作的一些精彩的音乐欣赏礼仪提示语和漫画,作品生动幽默,大家在轻松的欢笑间学习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2]由学生设计的音乐会活动要求有海报、节目单、主持等,将欣赏礼仪知识应用到实际音乐生活中,学生无论是参与表演还是观演,都能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音乐欣赏礼仪,带动了全体共同养成文明的欣赏习惯。

四、反思与困惑

教师在试用校本教程的过程中发现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讨。学生的音乐环境和音乐素养差异很大,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一般学生和音乐特长生有不同的学情特点。如何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如何促进音乐欣赏礼仪教育的常态化;怎样更科学地编排校本课程内容,形成更为全面的校本课程,还需要大量阅读、整理修正。

音乐欣赏礼仪校本课程使音乐礼仪教学有了明确的实践导向。目前对促进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中小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推广音乐欣赏礼仪教育活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重塑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欣赏礼仪文化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宋柘.音乐校本课程研究——以佛山、深圳、北京三所学校为例[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7.

[2]罗晓燕.听音乐,有礼仪——将欣赏礼仪“融入”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参考,2017年(11).

[3]廖奔.中国古代剧场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11).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开发教学应用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