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研究

2019-07-01 06:23潘丽
学理论·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潘丽

摘 要:亲和力是教育主体与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互动过程中表现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内涵极其丰富:从构成要素看,由教育主体亲和力、教育方法亲和力、教育内容亲和力、教育环境亲和力等要素组成。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是国家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客观需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铸魂工程的重要手段,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困境的必要途径。因此,增强教育者的专业性,提高教育方法的灵活性,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促进教育环境的优质性,为高校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引方向。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6-0169-02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肩负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职责和重要使命。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事关国家的发展,事关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事关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重要性

1.国家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客观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向纵深推进,西方国家各种社会思潮趁虚而入,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西方国家不断通过现代化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和价值观渗透。新时代大学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践行者。而大学生具有心智不成熟、缺乏对新奇事物的甄别能力等特点,西方反动势力抓住这一“契机”,企图使大学生质疑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社会矛盾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意识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应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坚持党领导一切,在任何时刻都不能动摇。坚定不移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抵御西方不良社会思潮,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2.高校立德树人铸魂工程的重要手段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围绕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培养怎么样的人展开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立德树人是我国高校办学的根本任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方针与政策,坚持高校培养的人才是为党和国家治国理政而服务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服务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服务的。高校应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守好渠,种好田,不断增强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重要的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3.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困境的必要途径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也趋向完善,但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水平,未能与党中央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协同发展,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实现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现实困境和阻碍。从外部因素看,一方面,随着经济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价值观出现多元化的倾向,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越发激烈;另一方面,大学生成为西方社会错误思潮的主要攻击群体。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当前社会存在的现实困境,如何正确回答大学生对现实问题的疑难困惑成为关键。从内部因素看,一方面,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学习兴趣,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把思想政治教育课看成是任务,并没有用心用脑用行动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陈旧,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产生排斥、厌烦的心理。大学生是新时代的弄潮儿,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对大学生三观的引导和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动力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关键在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1.增强教育者的专业性

教师,充当着学生成长成才的指路人、服务者的重要角色。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教育者是重中之重。教育者的专业性包括渊博的知识功底、崇高的道德修养、独有的人格魅力。第一,具有渊博的学识功底的思政课教师,应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同时,思政课教师应增强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完善和增强理论知识视野。第二,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的思政课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教育者应该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第三,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的思政课教师对学生要充满仁爱之心。要让学生真真切切、踏踏实实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人文关怀,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育者的亲和力。同时,增强教师的话语魅力,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善于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话语体系来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的亲和力。

2.提高教育方法的灵活性

教育方法是完美呈现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的衔接点。优秀、灵活的教育方法应该是传统和现代相连系,理论与实践相协同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应坚持传统和现代相连系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灌输教育、说理为主的教学方法,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高高在上的、无法企及的。我们要使传统和现代相匹配,形成新时代所需要的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教学方法。当前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丰富多样的新型教育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载体,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优势和长处,使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联结,让思想政治理论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协同的教学方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就是把思想理论运用于日常的学习生活实践之中。高校思政课人才队伍在进行理论传授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高校应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教育教学体系,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教材,加强人才队伍的实践教学的监管,使实践课堂成为学生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丰富学生的第二、第三课堂。充分利用灵活的教育方法,使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3.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教学内容是课程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提升教学实效性、增强思想理论课亲和力的重要保证。当前思政课教材的更新周期较长,教学内容存在滞后性。因此,提高教学内容的鲜活性和灵活性成为高校思政课人才队伍的关键任务。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真学、真懂、真用、真信,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课堂、入教材、入头脑。其次,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教师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二者的相互促进性,用理论指导实践,密切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把学生所关注的身边事与课程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理论的认知程度,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最后,教学内容应立足于实际。教师通过对党情世情国情的分析,充分运用比较教育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比较,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答疑解惑,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国家认同感。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才能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

4.促进教育环境的优质性

文化作为上層建筑,对人的成长成才具有滋养和熏陶作用,学生的成长成才同样也离不开优秀的校园文化的精神支持作用。优质的教育环境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因此,加强教育环境的建设成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具有超强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从而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群体。另一方面,加强校园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监管。现如今,互联网平台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环境依托。学校应该抓住新时代大学生善于从网络获取知识的特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教学互动平台的建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应该加强校园文化主阵地的监管,建设安全可靠的校园互联网机制和体系,使校园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良性互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各高校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办学依据和办学指针,提高教育者知识水平、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新青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6).

[3]高永强.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及应注意的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6):82-85.

[4]秦晓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9):29-32.

[5]王学俭,阿剑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9):26-28,32.

[6]王淑荣,王英洁.新时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重要性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3):130-132.

[7]涂刚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四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3):69-72.

[8]蔡诗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52-54.

[9]张根福,朱坚.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与水平的重要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3):18-22.

猜你喜欢
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