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漏油门”的风头还没过去,特斯拉又“火了”——5月12日,停放在香港新蒲岗广场地下车库里的一辆特斯拉Model S突然自燃。监控显示,车主Model S停在车库约半小时后,电池突然冒烟,火苗出现,燃烧过程中出现了3次爆炸,消防人员用了45分钟才扑灭大火。万幸的是,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这是香港地区发生的首起特斯拉电动车自燃事件,但却是特斯拉Model S一个月内发生的第三起“自燃”事件。前一起发生在5月3日美国旧金山的一处私人车库,再往前是4月21日的上海徐汇区地下停车场,同样是一辆Model S,在没有充电的情况下突然起火爆炸,甚至引燃了停放在一旁的数辆汽车。
一系列事件发生之后,行业内掀起了一场对电动汽车电池技术路线选择的大讨论,同时,也有部分业内人士对特斯拉掌门人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的态度提出了质疑。性能与安全,孰轻孰重?危机公关与公关危机之间,车企又该如何自处?
三元锂电池安全存疑
统计显示,从2012年交付市场到现在,特斯拉有报道记载的起火事件将近50起,排除了醉驾、超速等人为因素的有近20起。不只是特斯拉,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境况也不乐观——来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信息显示,2018年国内市场关于电动车起火事件多达40余起。
“频繁的电动车自燃事故给所有新能源车企都敲响了警钟。如果说纯电动车冬季驾驶里程衰减还是一个顾客满意度问题,这接连发生的纯电动车自燃事故则是安全隐患,而随着电动车保有量的增加,今后更有可能变成社会公共安全的隐患。”有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使用率最高的动力电池主要有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两种,这两者之间最主要区别在于: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有限、重量较高、价格更低、寿命更长、更耐高温;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高,但性状不如磷酸铁锂稳定。三元锂电池在发生短路时,一定会发生燃烧,并且整个燃爆过程非常迅速,留给逃生的余地非常渺茫。
“研究发现,能量密度越高,安全性越差。很多人希望电池能量密度增高,同时安全性也保持同样的水准,这本身就是矛盾的。”前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王子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的建议是,需要在能量和安全性之间寻求平衡,而不应一味地追求密度极限,而将消费者生命安全暴露在红线之中。
但为了追求更高的电池能量密度以及其带来的更强劲的动力性能,特斯拉依然选用了稳定性最低的三元锂NCA电池。而且,特斯拉的电池组采用7104节枚电池串并联的形式组成,这种模式虽然能够大幅增加电池的能量密度,但副作用是,一旦单个电池发生燃烧,会迅速引燃相邻的电池,从而形成电池组大规模连锁燃烧反应,相当于危险翻倍。
再反观国内市场,电动汽车的发展相当程度依赖于国家补贴政策,而补贴政策又主要以续航里程和电池能量密度为考量指标。2016年以后,受密度不高这一缺点限制,磷酸铁锂电池在国内的行业地位被三元锂电池逐渐取代。
今年,更严格的补贴政策呼之欲出,导致整车和零部件供应商追求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的愿望越发强烈,越来越多的纯电动车型采用三元锂电池——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9 年第3批)》就显示,在51款入选目录的新能源乘用车型中,搭载三元锂电池的总计47款,占比达到92.2%。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2018年新能源汽车13.57万辆的召回总量中,热失控等电池质量问题是最主要的原因。
对此,专家表示:“无论是政府还是车企,都不能罔顾安全隐患、步子走得过快。”政府不能只顾用各种补贴和政策强推电动车进入消费市场,而不对电动车在使用中的安全隐患负责或起到应有的监管。虽然顶着续航里程焦虑的压力,车企也不能把能量密度作为第一指标、盲目跟风,而是要继续提高电芯、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安全设计和测试验证,在追求性能和领先科技的同时,不放低对产品可靠性这一核心要素的重视。
从危机公关到公关危机
接二连三的自燃事故之后,特斯拉发布声明称,将从5月15日开始通过软件升级的方式对Model S和Model X车辆的充电及热管理装置进行修复,并继续对起火的根源进行调查。看起来特斯拉的态度还算诚恳,但CEO马斯克的态度却令人目瞪口呆。
上海特斯拉自燃事件后的第三天,马斯克发布了一条推文,公开质疑媒体存在小题大作之嫌:“每年有数百万燃油车起火导致数千人死亡(都不见报道),却对一次没有人员伤亡的特斯拉车辆自燃事件大肆报道,为什么‘双重标准?事实是,特斯拉与大多数电动车一样,自燃的可能性比内燃机低了500%,这是因为内燃机携带大量易燃燃料。为什么没人提到这一点?”
这一言论宛如火上浇油,引起了輿论对特斯拉的一致批判。上海特斯拉自燃事件车主董先生在微博上怒怼马斯克:“不管特斯拉总的自燃比例有多低,对我而言就是100%。对于消费者的生命,可以用百分比去搪塞吗?”
“一没有给用户赔礼道歉,二拒不承认自身产品存在的隐患。”有业内人士义愤填膺,对《汽车观察》控诉道,“马斯克明显是拿概率的说辞来逃避问题,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简直堪称小家子气。”
跟踪特斯拉数年,《汽车观察》对于马斯克的个人作风有着充分的了解:作为一个天赋异禀的车圈奇才,他一手一脚地建立起了特斯拉帝国,但其行事通常天马行空,说话也往往口无遮拦,这种随心所欲的风格令人是又爱又恨。
还记得去年2018年8月的一天清晨,马斯克突然发布推文表示要以每股420美元的价格将特斯拉私有化,并称资金已经到位。随后,用他自己的话说,“陷入了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不仅股价狂跌,投资者逼宫,更是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涉嫌欺诈……几周后,马斯克不得不宣布放弃了私有化。
受掌门人情绪影响,特斯拉整个公司似乎也陷入了“傲慢”的陷阱。据特斯拉亚太区最大的采购商神马专车透露,其在特斯拉采购的278辆车,超过20%的车辆陆续出现机电故障,严重影响到日常运营。向特斯拉反馈后,对方给出的维修周期少则1个月多则1年,双方单次协商最长耗时高达1年7个月。无奈之下,神马专车只好派专人奔赴美国,在纽约时代广场租下三块广告牌,声讨特斯拉“认不认、修不修、赔不赔”。原本可以内部解决的事情,拖延成了人尽皆知丑闻。
同样是危机公关,国内造车新势力零跑的对策就显得明智许多:4月19日中午12:57,朋友圈爆出零跑在媒体试驾中因假临牌导致媒体被拘;随后,零跑汽车副总裁赵刚亲自赶往现场向媒体道歉,进行善后处理;下午4:10,赵刚发布官方微博进行公开道歉,承认工作失误,并承诺对试驾者提供专人专车服务,且承担其重新考取驾照过程中所有费用和损失。
一个是桀骜不逊回避事实,一个是亲身处理郑重致歉。谁让矛盾升级、谁让春风化雨?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毫不客气地说,在负面消息的处理水平上,马斯克提供了一个很坏的榜样,不仅惹怒了理应去好好安抚的用户,还毁掉了特斯拉公关团队的一番辛苦应对,生生将一场危机公关扭转成了公关危机。
要知道,作为特斯拉的掌门人,马斯克在99%的程度上代表着特斯拉。他的一言一行不只是影响着特斯拉的股市,还代表着特斯拉的品牌形象——他傲慢,特斯拉便傲慢;他桀骜,特斯拉便桀骜;若他的一言一行积累成信任危机,特斯拉也必将进入下坠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