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发病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9-07-01 12:10徐瑞芳叶开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9年3期
关键词:半胱氨酸颈动脉硬化

徐瑞芳,王 森,叶开友,郁 晞



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发病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徐瑞芳,王 森,叶开友,郁 晞

上海市青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201799。

研究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数据库中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方式,评估出55岁以上的脑卒中高危人群400例,并对符合研究条件的276例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数据进行分析。共有199人检查中发现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72.10%。颈动脉斑块部位性别间分布无统计学意义(<0.05)。颈动脉分叉处斑块患者占60.80%,颈内动脉及颈动脉处斑块患者占27.14%,且左右侧斑块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更好发于颈内动脉起始端及颈总动脉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年龄、同型半胱氨酸有密切的关系。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斑块发病风险更加明显,说明在高血压基础上血糖的增加会加重动脉的粥样硬化。年龄和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高血压;糖尿病

颈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并与脑卒中相关[1]。本研究观察脑卒中高危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并探讨颈动脉斑块部位及其相关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截至2015年,青浦区经二、三级医疗机构确诊的在管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根据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评估出55岁以上的脑卒中高危人群400名,排除卧床、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及因各种原因未能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人群,其中后,最后有276人纳入本次研究。

1.2 调查方法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根据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涉及内容,问卷内容包含几个维度的调查:人口学、生活习惯(包括吸烟情况、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等)、健康状况。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实验室检查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

1.3 检查方法

使用日产EUB-6500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MHz,首先经颈动脉始处纵向扫描,依次检查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采血前尽量禁食12 h,保持空腹,戒烟戒酒,减少运动量,除某些必须按时服药外,其他药物尽量在采血后服用。

1.4 质量控制

对参与项目的全体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现场有调查组长、质控员、调查员、人体测量员实施质量控制。调查数据由专人采用二次录入的方法,录入到Epi Data数据库中,重要指标逐一审核。

1.5 主要指标的定义及标准

脑卒中高危人群:是指符合下列任意3个或3个以上危险因素者,这些危险因素包括:①高血压病(≥140/90mmHg)或正在服用降血压药;②糖尿病;③血脂异常;④心房颤动或心瓣膜病;⑤吸烟(每天一支、且连续一年以上);⑥很少进行体育运动(周锻炼<3次,每次<30min、持续时间超过一年;从事中强度体力的劳动者视为经常体育锻炼);⑦肥胖(体质指数≥26kg∕m2);⑧有卒中家族史。血脂异常:采用《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①血脂总胆固醇值≥5.18mmol/L;②血清甘油三酯值≥1.70mmol/L;③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7mmol/L;④血清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 mmol/L,其中一项异常可诊断为血脂异常[2]。

1.6 统计学分析

调查数据录入Epi Data数据库。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的统计软件对10项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量资料检验和计数资料卡方检验,检验水准=0.05,<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调查276人。其中男性151人,平均年龄(74.93±7.48)岁;女性125人,平均年龄(74.02±7.02)岁。在所有变量中,除了男性吸烟率、心血管病史率及同型半胱氨酸平均值高于女性(<0.05),其他指标男女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 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

共有199人检查中发现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72.10%。在108例男性斑块患者中,两侧斑块患者69例,占63.88%,左侧斑块患者22例,占20.37%,右侧斑块患者17例,占19.44%; 91例女性斑块患者中,两侧斑块患者53例,占58.24%,左侧斑块患者16例,占17.70%,右侧斑块患者中22例,占24.05%。斑块部位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0.05)

表1 不同性别的研究对象危险因素分布情况

2.3 不同患者颈动脉斑块分布情况

199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中,颈动脉分叉处斑块患者121例,占全部颈动脉斑块患者的60.80%;颈内动脉起始段及颈总动脉处斑块患者合计54例,占27.14%;左侧斑块患者38例,右侧斑块患者39例,左右两侧斑块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颈动脉斑块分布情况

备注:(其他指颈内动脉、无名动脉及颈外动脉病变部位)

2.4 高血压患者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

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分叉处斑块52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发生颈动脉分叉处斑块58人,高于高血压患者,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患者中颈内动脉起始段及颈总动脉处斑块36人,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颈内动脉起始段及颈总动脉处斑块15人。=2.52,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存在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说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斑块更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糖尿病增加了患者在动脉分叉处发生斑块的机率。见表3、表4。

2.5 颈动脉斑块影响因素的二分类logistic分析

以是否有斑块为因变量(1=否,2=是),将有意义的变量性别、病种、同型半胱氨酸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斑块与年龄、同型半胱氨酸有明显的的相关性,其中高血压相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说,后者增加了斑块的好发风险;但与血脂、性别、吸烟无相关性。见表5。

表3 不同病种颈动脉分叉处斑块分布情况

表4 不同病种颈内动脉起始段及颈总动脉斑块分布情况

表5 颈动脉斑块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结论

颈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颈动脉病变与冠状病变程度息息相关,现已公认检测颈动脉可作为了解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窗口[3],同时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实质缺血性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最常见的病因就是颅外段颈动脉[4]。本次项目研究的276例患者中,199例伴有不同的程度的斑块,其中两侧斑块者122例,左侧斑块38例,右侧斑块39例,左右两侧斑块分布无统计学意义。这与相关报道左侧斑块比例高于右侧斑块比例不符,这可能与研究对象年龄较大且全部是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较严重,绝大部分患者两侧都有斑块而影响有关。超声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的硬化好发部位,以颈动脉分叉处最多,约占病变的70.2%,而发生在颈内动脉起始端及颈总动脉病变仅占29.8%[5],这与本次研究结果颈动脉分叉处斑块占60.80%,颈内动脉起始端及颈总动脉病变占27.14%的情况基本相符,这一结果的产生可能与血流的切应力有关[6]。但是高血压患者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相比,高血压患者斑块更好发于颈内动脉起始端及颈总动脉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2.52。由于其文献还没有类似的报道,所以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从研究结果来看,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斑块发病风险更加明显,说明在高血压基础上血糖的增加会加重动脉的粥样硬化,这与相关研究也不谋而合[7]。

本次研究发现,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因素仅与年龄、同型半胱氨酸有一定相关性。有相关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弹力缺失造成管腔增大以及不能维持正常的弹力引起剪切力减低,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8]。而高同性半胱氨酸血症已被证明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9]。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通过增加血液血中血小板的粘附性,从而使静脉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吸烟、性别等因素与颈动脉斑块无相关性,其中血脂研究结果与刘芳等报道相符[10],可能与国人的血脂含量较少增高有关。而吸烟、性别与相关报道不符[11]。可能与研究对象都来之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患者有关,由于患者中可能或多或少存在血脂异常,导致一些危险因素在回归结果中受到影响。

可能的局限性,本次研究在研究对象的选择,存在年龄偏大情况,具有一定局限性。

[1] 钱建林, 宣丽敏, 周卫华.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的观察[J].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6, 7(1):41-43.

[2]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5):390.

[3] Spence J D. Ultrasound measurement of carotid plaque as a surrogate out come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Am J Cardiol, 2002, 10(l):10-16.

[4] 顾志红. 郑丽, 梁颖, 等.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彩超探查及其与脑梗塞的相关性的探讨[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4, 20(2):1462.

[5] 宋少轩. 颈动脉斑块的超声检查及危险因素分析[D]. 秦皇岛市: 燕山大学, 2009.

[6] Branas C C, Weingarten M S, Czeredarczuk M. Examination of carotid arteries with quantitative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J]. Ultrasound Med, 1994, 13(2):121-127.

[7] 志荚, 赵瑞, 田苗, 等.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超声检测[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6, 8(12):7330-7332.

[8] Carallo C, Irace C, Pujia A. Evalution of Common Carotid Hemodynamic Forces: Relationship with Wall Thickening[J]. Hypertension, 1999, 34(3):217-221.

[9] 齐秀彦.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D]. 石家庄: 河北医科大学, 2013.

[10] 刘芳, 杨宜, 李建蓉, 等. 国人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3, 19(1):30.

[11] Anand S S, Yusuf S, Jacobs R, et a1. Risk factors, Atherosclerosi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ong aboriginal people in Canada: the study of health assessment and risk evaluation in aboriginal people[J]. Lancet, 2001, 358(9288):1147-1153.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arotid Plaque in High Risk Population of Stroke

To study 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arotid plaque in high-risk population of stroke.A total of 400 high-risk stroke patients over 55 years old were assessed by questionnaire,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 in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patient management database. There were 276 high-risk stroke patients examined by carotid ultrasound, and then the data were analyzed.A total of 199 patients were found carotid plaque, the incidence was 72.10%.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 distribution of carotid plaque (<0.05).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ho had plaque at bifurcation of carotid artery was 60.80%, and 27.14% had plaque at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carotid arter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laque distribution between left and right sides. The carotid plaqu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as more likely to occur at the origin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common carotid artery, whil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 it was more likely to occur at the bifurcation of carotid artery.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is closely related to age and homocysteine in high-risk population of stroke.The risk of plaqu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 is more obviou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increase of blood sugar on the basis of hypertension will aggravate atherosclerosis. Age and homocysteine may be risk factors for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in high-risk stroke population.

High-risk groups of stroke; Carotid plaque; Hypertensive; Diabetes

10.16117/j.cnki.31-1974/r.201903021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2016年面上项目。

徐瑞芳(1971—),女,硕士,上海人,主要从事慢性病管理工作。

王森,主管医师,ws_19881223@126.com。

2019-01-18。

猜你喜欢
半胱氨酸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扩张性心肌病诊断相关性研究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