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梓瑶 陈长香 张敏 赵小壮
(华北理工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截至2016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6.7%〔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空巢”现象日趋突出,空巢老年人逐年增加。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独自居住的老年人〔2〕。本文旨在了解高龄空巢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
1.1研究对象 于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选取唐山市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户籍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75周岁,独居或与配偶居住,居住该社区1年以上并且档案健全;意识清楚,有一定阅读能力,与调查人员沟通无障碍;经研究者说明研究目的后愿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疾病、精神异常、老年痴呆、认知功能障碍者;调查期间外出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老年人共2 612例,回收有效问卷2 529例(96.82%)。
1.2方法 ①一般资料调查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②健康调查问卷(SF-36)〔3〕包括躯体功能(PCS)和精神功能(MCS)2个部分,8个维度,分别为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计分方法按公式将原始分转换为标准分=〔(实际得分-该方面可能的最低得分)/(该方面可能的最高得分-最低得分)〕×100%。SF-36得分越高代表健康状况越好。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1高龄空巢老年人健康状况 唐山市社区高龄空巢老年人SF-36总分为(58.00±19.51)分,整体健康状况呈中等水平。
2.2影响高龄空巢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单因素分析 性别未进入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活力这3个维度;婚姻未进入躯体疼痛这一维度;开窗通风未进入情感职能这一维度;共用毛巾未进入生理职能和情感职能这2个维度;空气消毒方式未进入躯体疼痛这一维度;其余因素均进入SF-36总分及各维度。男性、低龄、未婚、受教育程度高、室内空气新鲜、开窗通风、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用消毒剂和水洗手、早晚都刷牙、开窗通风消毒的高龄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更好(P<0.05)。见表1。
2.3影响高龄空巢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多因素分析 以SF-36总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结果中SF-36标准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房间空气新鲜、是否经常开窗通风、洗手方式、空气消毒方式进入回归方程(P<0.05)。见表2。
表1 影响高龄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单因素分析分)
续表1 影响高龄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单因素分析分)
表2 影响高龄空巢老年人健康状况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本研究显示,唐山市社区高龄空巢老年人健康状况呈中等水平,与张静等〔4〕研究结果一致。而在陈传波等〔5〕研究中显示,农村高龄空巢老年人为(42.08±25.08)分,低于城市高龄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可能与本研究调查对象均为城市人口有关,城市老年人的经济水平相对较高,住房环境相对较好,可享受的医疗服务与社会保障相对较多,获取新信息、新知识和技能的机会较多,生活条件及交通条件相对便利等均对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本文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是高龄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越大,高龄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越差,与张琳等〔6〕研究结果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系统功能逐渐衰退、患病率不断增高,空巢老年人健康行为水平逐渐下降,抵抗力低下、活动能力下降,导致高龄空巢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从而导致了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下降〔7〕。男性较女性评分高,与黄琳等〔8〕研究结果一致,由于女性空巢老年人性格相对细腻,文化程度相对偏低,自我调整能力相对偏弱,因而较男性得分低〔9〕;已婚且配偶健在者健康状况较好,与肖洪艳〔10〕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配偶是老年人在人生道路上的精神伴侣,尤其进入晚年,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会感觉生活单调、精神空虚,配偶的安慰可以极大地缓解和消除这种失落感,改善生存质量〔11〕。但与徐红等〔12〕的研究结果不一致,需进一步研究探讨。文化程度越高的空巢老年人生存质量越好,与张园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越高,自身经济条件和自我保健意识越好,获得各种信息的途径也越多,从而影响老年人通过改变自身行为来提高生活质量〔14〕。本结果显示房间空气是否新鲜、是否经常开窗通风、洗手方式、空气消毒方式是高龄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家中空气新鲜的老人健康状况好,与国外研究一致〔15〕。经常保持家中空气新鲜,可减少屋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新鲜的空气中不但富含氧气,还含有大量的负离子,既可以调节大脑皮层,还有消除疲劳、降低血压、改善睡眠、治疗神经衰弱等功能,对老年人的身体都有一定的好处〔16〕;经常开窗通风的老年人健康状况好,与以往研究〔17〕结果基本一致,经常开窗通风,可以有效地降低室内环境污染,促进内外空气的交换流通,通过空气对流使室外的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开窗通风30 min,可使室内空气中的细菌数减少70%以上,随通风时间的延长,室内空气中的细菌数逐渐减少,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也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有效措施〔18〕;经常用消毒剂和水洗手的老人健康状况好,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19〕,正确的洗手方式可减少手部细菌尤其是致病菌数量,从而降低通过手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经常进行室内空气消毒的老人健康状况较好,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20〕,室内空气消毒的目的在于消除或杀灭空气中的各种微生物,如流感病毒、结核杆菌等,以预防由于空气媒介作用引起的各种呼吸道疾病。经常采用的方法有通风换气、采用紫外线灯照射及使用化学消毒等〔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