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晶
【摘 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互联网+”“区域自贸”等战略的提出,为中国电商和物流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想要在国际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必须提升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对接需求岗位,培养时代和行业需要的人才,成为各类职业院校面临的挑战。文章就跨境电商背景下物流人才的培养,提出一些策略。
【关键词】跨境电商;国际物流;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F25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9-0110-02
跨境电商的发展为广大的消费者带来众多福利,增加了就业机会,优化了产业、人才、企业外贸结构,平衡国际收支,维护汇率、经济稳定。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能够缩短对外贸易中间环节,提升进出口贸易效率,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为中国的电商和物流企业带来了众多的机会。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国际物流水平不断提高。高效的物流将人、企业、市场和机遇连通,有助于提高生产率和民生福祉,国际物流水平对国家外贸竞争力及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1 跨境电商背景下物流人才培养现状
1.1 课程设置缺乏特色
作为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基层一线的岗位操作人员,对于学生的职业技能要求较高。而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职业教育仍然参照普通教学的办学状态,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到师资配备基本与普通教学办学模式相同,学科属性明显,职教特色缺乏,大部分日常教学与实际岗位工作需求相脱离。就现代物流专业来看,大多数职业院校采用“理论课+实训课”的教学模式,理论课程与普通教育教学内容编排相差无几,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企业案例更是少之又少。再加上理论课程从教材编定到正式出版的时间过长,而物流行业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国际物流方向,政策变化较快,所以理论课教学明顯存在滞后性。大部分软件与企业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不能真正满足岗位要求。
1.2 培养方式老旧单一
大部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而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存在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等问题。集中授课的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习效果不佳,效率低下。比如,现代物流专业为了顺应跨境电商发展基本上都会开设“国际贸易”课程,该课程主要从传统国际贸易角度出发,以国际贸易的流程和具体业务为主线,把涉及国际业务的内容都串联起来。相关教材和教学内容中涉及新的国际贸易方式如跨境电商和国际物流的内容相对较少,教学内容停留在浅层认知,教材资源相对较少,缺乏工作案例分析,滞后于国际物流实际发展。
1.3 专业师资相对匮乏
目前,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是从经济、金融、管理等专业中选拔出来的,教师对物流专业的深度学习有限,特别是大部分职业院校教师都接受的是普通全日制本科或硕士研究生教育,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师选拔的缺陷,造成专业教师职业技能相对薄弱,大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特别是跨境电商和国际物流行业在我国属于发展较快、起步较晚的行业,部分教师日常教学与实际岗位相脱离,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现象较严重。
1.4 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直是职业教育提倡的重要环节,但是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停留在签合作协议、参观企业、跟岗实习层面。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众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缺乏国家政策的支持,企业实习期间学生安全管理等成为阻碍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原因。而企业对于学生的实习只能提供简单、操作重复性高的工作岗位。这是因为企业的工作节奏和强度难以为学生提供多种类的实习岗位,而单一重复的工作让学生对岗位的认知形成偏差,造成学生对工作岗位有抵触情绪。毕业生的离职率和换岗率较高,初次就业选择率较低。企业对培训投入成本不断压缩,基层企业员工难以进入院校培训,校企合作缺乏指导规范、相关流程体系不健全,学生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导致企业的培养力度不够。
2 跨境电商背景下物流人才培养探究
职业院校需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行业及市场的需求,对于跨境电商背景下物流专业人才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全面整合师资队伍,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拓宽培养方式,创建校企合作新模式。
2.1 丰富培养方式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探索职业教育培养新模式,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结合职业教育院校学生发展水平,结合学情分析,制定融合国际物流和跨境电商发展新形势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法规,结合院校自身特色,分析跨境电商典型岗位,重新编订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发相关课程。
2.2 优化课程设置
重新整合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增加“跨境物流”与“海外仓操作”等与跨境电商结合紧密的课程,课程体现分层次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拓展课。必修课是围绕运输、仓储内容设置的一系列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以及国际物流中涉及行业发展新趋势、新形势等相关内容。选修课程的内容有跨境物流服务价格构成、跨境支付、出口成本核算及运输保险费用等。这些课程内容的选定和设置关系到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职业选择。
拓展课程是跟踪学习新的政策,也包含与国际物流相关的一系列跨学科课程,以此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以一体化课程代替传统“理论+实训”的模式,将理论知识教学融入实际操作,“学中练,练中学”,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相关教学实训软件多以平台为主,注重软件的更新与升级,以及时反馈学习效果,根据学生能力差异制订教学方案。实训室建设利用新技术、新手段,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使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参与度,优化整合课程体系,将内容重复、老旧的课程及时删除,合理利用学生的在校时间,让学生尽量多地学习到岗位工作需要的新知识。
2.3 强化赛教融合
为改变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可以利用一些与课程结合较为紧密的专业比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并设置阶段性的目标。相关竞赛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行业前沿及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比如2017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货运代理首次加入赛项。货运代理赛项的设计涵盖了货运代理业务的全部核心技能要求,包括运输路线设计、客户沟通、跟踪与监控、合同与业务、操作处理、保险、报关、成本与效益、索赔、投诉处理等。要求选手具备使用外语(以英语为主)与客户进行沟通的能力,能完成运输方案规划、客户报价、订单处理、成本核算、运输操作等工作,熟知货物运输方式、仓储方式的利弊点,同时能够根据情况变化实时优化既定的运输方案。此外,还需了解货物的集货、装卸情况,能够办理海关清关手续,办理或检查相关的票据、运输凭证和货物相关文档,能够处理客户投诉或索赔。
该类比赛与跨境电商背景下现代物流专业中很多人才培养点相契合,与岗位高度匹配,所以要充分利用世界技能大赛等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专业比赛促进课程教学、检测教学效果及分析行业需求。
2.4 整合教师资源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这意味着以往职业学校在“黑板上种田”的时代将彻底终结,实践课教师短缺的局面将逐渐破解,职业教育将开启真正的“双师型”师資时代。具有相关工作经验教师的加入无疑为物流专业师资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打开了新的视野。而职业院校当前可以整合现有资源构建融合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的现代物流专业群,充分实现师资共享,共同搭建综合型技能培养平台。
2.5 重构合作模式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基础上,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中提出:建立企校双师联合培养制度;学徒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健全企业对学徒培训的投入机制;完善财政补贴政策。这一系列政策进一步促成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构建,多年困扰职业院校的“非制度性”校企合作状态将逐渐破冰。
随着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对国际型综合型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呈爆发式增长,对各类院校物流人才创新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必须立足自身特色,改革教学模式,重修培养方案,构建师资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尽最大努力培养出兼具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综合性、应用型、国际型物流人才。
参 考 文 献
[1]帅晓华.基于跨境电商背景下“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改革探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8(1):169,171.
[2]杨士锦,汪铭,杨木侠.“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研究[J].中国商论,2016(9):100-102.
[3]黄友文.基于跨境电商的国际物流实践教学改革[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52-55.
[4]庞燕.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模式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5(10):15-20.
[5]潘悦.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物流人才培养路径[J].中国商论,2017(14):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