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最大的民生

2019-06-30 23:21吴秀娟刘秋泉
湖南教育·B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江华校园教育

吴秀娟 刘秋泉

“美丽校园、幸福师生、理想教育。”在江华瑶族自治县,这既是教育发展的未来图景,也是学校生活的真实写照。身处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江华教育人以身体力行的努力,视教育为最大的民生,积极打造民族教育品牌。

近日,记者来到江华瑶族自治县(下文简称江华县),对话永州市委常委、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罗建华,看少数民族地区如何以真抓实干的作为回应民生关切,让教育强县的梦想真正惠及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生。

记者:近年来,江华县将发展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这与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分不开。具体来说,县委、县政府是如何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

罗建华:对教育事业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对教育投入怎么加大都不为过,这是县委、县政府全体成员的共识。这些年,我们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最大目标来追求,不断增加教育投入,积极改革创新,打造江华民族教育品牌。

8年前,我刚来江华担任县委书记,在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强调,教育是最大的民生。2016年9月,县委换届后的第一个常委会就是议教会,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经费、优秀教师奖励、城区学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和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这些年,县委、县政府尽可能为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对教育工作做到“四个优先”,即教育工作优先谋划、项目建设优先安排、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强化“不抓教育是渎职、抓不好教育是失职、抓好了教育才是称职”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教育事业,人人支持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

全县营造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荣”的尊师重教良好氛围。我们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尊师重教十条规定》《县城城区学位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方案》等政策文件,要求领导干部做到落实政策见行动、解决困难在现场。我们还将教育工作纳入全县重点项目建设,每年举全县之力为教育办一件民生大事,城区学位建设、移民学校复建、教育扶贫、化解大班额等教育民生工程相继落地生根。

记者:都说扶贫先扶智,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江华县如何保证每个孩子不因贫困失学辍学?

罗建华:江华县地处老少边穷地区,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教育扶贫的“主战场”。保证每个孩子“有学上”,归根结底就是精准施策,为贫困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举措,最终打赢教育扶贫这场“攻坚战”。

具体来说,首先是构建完善的资助体系。当前,我们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通过进村入户,对全县所有学校贫困户子女的基本信息进行摸底核实,建立村、校、乡镇、县四级入学资助台账,实现动态管理、精准资助。2018年,发放资助资金5204.94万元,受助学生10万余人次。其次,政府兜底,设立江华深度贫困学生资助专项资金。由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700万元,专设40万元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助学金,精准资助深度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校车费、保险费、教辅费及生活补贴等学业开支,让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实现上学“零负担”。与此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方面,要求江华职业中专与省内外数十家企业合作,开设专业对口培训班,让学生进校即就业,就业即脱贫,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8%以上;另一方面,加大对贫困户劳动力技能、技术培训,以“造血”的方式,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记者: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要内容。在教师队伍建设领域,江华县是怎样发力,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幸福从教?

罗建华: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源头活水”。让教师安心从教、幸福从教,一直是县委、县政府追求的目标。我们不断完善利教惠師政策,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社会地位,让教师真正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

近三年来,县委、县政府努力让尊师重教成为一种风尚,先后出台《尊师重教十条规定》《名师名校名校长创建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发放教育教学质量奖4000多万元,表彰先进集体70个,优秀、先进个人400人。在重奖优秀教师的同时,我们把全县教师的“五险一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教师绩效工资、年终绩效评估奖、文明县城奖按公务员同一标准发放。2016至2018年这三年,为全县教师发放年终绩效评估奖分别为每人10000元、20000元、24000元。2017年,教师体检费用纳入财政预算,通过审核拨付到体检医院。

值得一提的是,“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在江华县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借助《农村教师人才津贴实施方案》《乡村学校教师支持计划(2016-2020年)实施细则》等相关政策的施行,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人才津贴,最偏远地区的乡村教师每年享受津补贴比县城教师高2万元。

在提高教师经济待遇的同时,我们不断优化教书育人环境。目前,江华县已建和在建教师周转房、公租房共2800多套,解决了3200名教师的住房问题,力争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安居乐业。此外,专业培训成为教师最大的福利。我们通过“请进来、走出去、送下去”相结合的方式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强化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师培训体系,全县教师参训率达100%,专业成长内化为教师的一种自觉。

现在,江华县形成了“老师愿意来、来了稳得住、稳住有发展”的良好氛围,教师安心从教、幸福从教的理想变成现实。

记者:教育部长陈宝生说,校园安全问题是一个“综合征”,必须从源头上预防,从根本上治理。江华县是怎样抓好、抓实校园安全工作,守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罗建华:说实话,校园安全是教育领域的一根“红线”,哪怕是一丁点的问题,都会引起轩然大波。我曾主持召开县委常委、教育局干部、学校校长校园安全座谈会,专题研究部署校园安全工作。

我们始终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重点抓校园欺凌、校车运营、防溺水、消防、校车专项整治等安全工作,从人防、物防、技防、心防等方面开展安全教育,对特殊群体进行管理。开展法治教育、防溺水“七个一”以及“拒绝学生暴力,做文明守法学生,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将安全知识纳入期末质量监测的内容。

例如,在校园安全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安监、卫计委、团县委等和村(组)、学校职能,注重防溺水工作的联防联控,将防溺水家长会开到村里,形成了“驻村镇干部组织+村干部主持+教师主讲”的防溺水安全家长会模式。此外,我们还大力抓好通学生出勤、上下学和寄宿生返校、离校及每周周末、节假日放假前及校园周边水域重点时段的监管。2018年6月,江华县作为“湖南省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县”,顺利通过验收。

记者: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江华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受到省教育督导委员会的充分肯定。你们是如何夯实教育内涵,打造县域民族品质教育?

罗建华:要想深入推进教育强县,实现教育的“提质升级”,就必须在内涵发展上下功夫。一直以来,江华以“美丽校园、幸福师生、理想教育”作为提升民族品质教育的奋斗目标,进而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018年年初,各校校长向教育局签订教学质量责任书,明确学校质量建设的目标和职责。加强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评价,修改完善《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意见》。根据质量评价办法,对学校、班级、教师进行奖惩,进一步强化了江华教育人“质量为第一要务”的意识。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按照城乡结合、区域就近组合的原则,把地理位置相邻的中小学组建成协作片,实现全县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内均衡覆盖。全县78所中小学校按高中、初中、小学三个类别组建12个协作片。采取以“优”带“潜”, 以“强”带“弱”,以优质学校为龙头、乡镇中心学校为骨干、周边薄弱学校为帮助对象,建立协作型教育联盟,形成“学校共同发展、教师共同进步、城乡共同携手”的教育生态圈。

与此同时,我们全面开展“三个第一”工程,即“教育局把校长放在第一位、校长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教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并把“三个第一”作为提升江华民族教育品质的重要抓手,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师生的内驱力,让教育回归本质和真谛,提升教育本身的“颜值”,也让校园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土”。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少数民族地区,近年来,江华县各中小学校通过聘请民间艺人进校园传艺带徒,编写瑶族常识校本教材进课堂,排演瑶族文艺节目等方式寓学于乐,将瑶族元素注入校园文化建设,为瑶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径。沱江鎮一小、涛圩镇中心小学、涛圩镇上游完小、码市中学等近40所中小学校聘请了长鼓舞艺人、梧州歌王和火烧龙狮传承人,手把手教孩子们学习瑶族文化,让它真正在校园里“活”起来、“火”起来。

记者:作为县域发展的掌舵人,您对江华教育的未来有着怎样的展望和期许?

罗建华:我是从教育战线走出来的县委书记,当过基层教师、教研员,心中总有一份抹不开的教育情节。

江华是国家级贫困县,政府财力有限,怎样把钱花到刀刃上,是对我们的重大考验。就县域发展来说,特别是老城区改造,江华还有一些欠账。道路改扩建、建筑外墙翻新……这些“穿衣戴帽”工程能让县城变得更漂亮,固然好,可把钱投入到这一块,我总有些舍不得,把有限的经费投入到校园建设上来,我们却毫不含糊,学校要就不建,要建就要建好!像江华县思源实验学校、涔天河镇中心小学都很不错,是“最美的建筑在校园”的生动诠释。

还是那句老话,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如果不发展好,对一个地方来说就很难有大的发展;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很难改变家庭的面貌。教育的发展更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未来。我们县委、县政府将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一如既往地尽最大努力为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加快实现“美丽校园、幸福师生、理想教育”的民族品质教育梦。

猜你喜欢
江华校园教育
为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鸟”与“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一个漂亮的铃铛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