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探析

2019-06-30 01:51晏红钱梦缘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职业院校

晏红 钱梦缘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效课堂的达成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职业院校的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新爱心教学理念、人本实施教学、完善教学评价、主动教学反思的四大策略。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5C-0047-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为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通过运用信息与传播技术手段,促进课堂教学优化,最终获得运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方式的能力,是信息化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各个环节的体现。[1]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效课堂的达成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一、职业院校教师应具备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信息化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贯穿于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发展为重点,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建设和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和兴趣,从而让学生在开放共享的环境中,更多地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通过与同伴交流获得新知,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从传统的“习得——储存——再现”,转化为“探究——酝酿——创造”,引导学生从“学会”转化为利用信息化手段学习,进而达到“会学”。

(二)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实施,可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过程从言说变为可视、可练,从抽象变为形象,虚实结合,提升教学的品质和内涵。课前,教师可发布课程相关信息,布置学生搜集课程资源,通过信息筛选共建教学内容。课中,教师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及思考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相互合作,自主探究,自我检测,及时调整,培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利用教学平台记录、统计、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及结果,据此调整教学策略,在实时观察、策划、调整中,实现精准指导和反馈。教学实施从面向学生群体到面向学生个体,关注并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

(三)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

信息化教学的评价以学生的整体提高和个性化发展为目的,贯穿于信息化教学实施全过程。教师应依据客观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结果进行数据采集、测量、分析及应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评价,更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包容性,鼓励评价客体的个性化、主动化,体现评价过程的及时性、精准性。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评价及监控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寻找及调整策略,提高实效的过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人文素养的养成。

(四)信息化教学反思能力

信息化教学的反思是指在信息化教学实施及评价后,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设计是否准确,实施是否流畅,调整是否及时,教学效果是否满意等进行思考并做出自我判断和分析的过程。信息化教学反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学”的反思。即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生成度、满意度、目标达成度的反思;对教师的课堂掌控度、突发情况的应变力、生成性问题的及时调整等的反思。二是对“技术”的反思。即对网络资源的丰富性、适用性,在线活动的有效性、合理性,学习行为数据采集后的分析、应用及相应策略调整的及时性等的反思。深刻的自我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寻找到课堂教学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改进和调整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及实施,据此实现教学的良性循环。

二、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

(一)教学设计理念不科学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时,职业院校教师往往存在两种极端的现象。一种是“以教师为主,加入信息化手段的传统教学”。即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秉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另一种是“以技术为主,教学的全面信息化”。即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项活动都以技术的支撑和体现为核心。整个课堂技术纷呈,教师从课堂组织者变成技术的操纵者,学生从学习活动的主体变成技术的操作者,学生的“乐學、会学”变成对“技术的喜爱”,对“技术的熟练”。师生之“人”的主体地位丧失,工具理性占据了主导地位。

(二)信息化教学实施不人本

基于以上两种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表现为两种现象:一种是由于自身教学理念及信息技术能力的局限,教师在传统教学方式基础上加入“技术”元素,课堂内容或知识呈现方式由板书改为PPT,教材内容扩展到网络资源,学生发言从“口头表达”变为“文字上传”,忽略了技术除具备演示、搜索等功能外,还有情境探究、协商交流、知识建构和创新、自我诊断和反馈的功能,其教学实施的实质还是传统教学模式。另一种现象是课堂教学各环节成为技术纷呈的舞台:视频导入、虚拟仿真体验、平台讨论、匿名投票、弹幕发言、随机抢答、在线测评……,资源使用随机,必要性和针对性不强。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深层思想的碰撞与生成、酝酿创造的时间和空间都被技术填满。这种源于信息化环境的新鲜感产生的兴趣,终将随着技术运用常态化、熟练化而日渐降低,而这种“去人化”的技术理性丧失了人的鲜活性、自觉能动性、创造性。

(三)信息化教学评价不完整

在信息化教学评价实践中,存有以下误区:一是过于重视量性评价,忽略质性评价。即过分强调以平台记录的讨论次数、“点赞”次数、看视频时长等数据作为学生的活跃度,忽略了学生学习的深度。二是重视结果性评价,忽略过程性评价。即以知识掌握程度、技能熟练程度作为目标的达成度,没有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共同体的实效性、自主探究的有效性等方面的情况。三是日渐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忽视学习目标的多维度。教师为体现职教特色,评价主体有教师主体、学生主体、企业主体等,而学习目标的多元评价,除知识、技能目标外,对思维能力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创新意识的增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主观因素关注不够,不能全面把握学生的发展状态,难以对教学的实际效果做出准确判断,进而影响对下一轮教学设计的有效调节和优化。

(四)信息化教学反思能力不充分

在信息化教学反思中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教学反思意识薄弱。教师往往存在教学评价完成即等同于教学环节结束的思想,教学反思意识不强。二是教学反思重整体轻个体。更多关注学生整体所得,忽略了对个体差异所产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思考。三是教学反思流于形式。停留于对各种过程性、结果性的评价数据的观察,忽略了分析、利用数据。教学反思不仅不充分,更无效果,不能追溯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而及时、准确地调整下一轮的教学策略。

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理念、实施、评价、反思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系统性问题,教师只有整体性地把握与实践,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实效。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对职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采取了四大策略。

(一)提供平台,更新教学理念

为鼓励教师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加强学习、正视主动转型的职业需求和意义,学校为教师提供了多形式、多渠道、多维度的信息化学习及培训机会,定期组织区域间、校际间的信息化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为教师更新理念、改革方法、指导实践提供平台;基于对教师实际需求的调研,组织信息化教学理念、技能、实践、创新等多维度的培训,并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学期考核,以保证实施效果;通过积分奖励、工作量调整、优先评优等方式,鼓励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开阔眼界,认识差距,产生动力,激发内在需求。

(二)關注差异,实施人本教学

教师要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立足学生内在成长需求,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设计深层、有效融合。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网络课程建设中,德育教研室全体成员针对全校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需求、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群策群力,提供“入门级”“进阶级”“研究级”等不同层次的多样化学习目标及路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逐级完成或跳级完成任务。教师引导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在教学重难点的破解中寻找角色转变的切入点,完成从教学的主导者向学习的指导者、服务者的角色转变。

(三)着眼发展,完善教学评价

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教学评价的完善一方面体现在评价理念的更新,另一方面体现在评价技术的革新,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学生的适切发展。评价理念方面,学校组织专题培训,开展专项教研活动,每学年组织同题异构教学比赛,鼓励教师着眼学生的整体特性、个性差异、发展需求,提升评价主体的包容性、智慧化;评价技术方面,学校在原有学习平台评价功能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需求,进一步开发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学习偏好、学习频率的采集功能,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心理特征、合作能力、创新意识等进行量化分析,通过数据积累,横向与纵向对比变化均势,实现“以学定教”,发挥评价在教学中的诊断、导向、调整等作用。

(四)增强意识,主动教学反思

职业院校教师应增强教学反思意识、主动反思。学校将教学反思列入教案组成部分,要求针对“教学”和“技术”两者有效融合进行反思。在反思对象上,既要对学生课堂整体氛围、目标达成进行反思,也要对个体的参与程度、能力提升进行反思;在反思形式上,可以是自我反思,也可以和其他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互相指出问题、解决问题。每月组织系(部)抽查,期中期末学校统一检查,保证了教学反思的常态化和有效性。

当然,信息化教学作为教育现代化推进的重大策略,除了教师自身的努力,学校层面也应该强化信息化顶层设计,通盘考虑、统筹规划、系统设计,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保证学习资源紧跟行业、专业、学科发展的趋势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以保障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杜佳雨.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18.

责任编辑:章跃一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试论职业院校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
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探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系中的实施策略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