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沈红
(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30)
西安某高架桥工程位于西安中心城区,总长约1.9km,工程较为复杂,沿线需跨越多个路口,同时工程K2+080~K2+240段线位与已建地铁四号线重叠。本文主要对高架桥K2+080~K2+240范围内与地铁四号线相冲突的桩基承台进行设计。
高架桥与地铁四号线的位置如图1所示。
图1 高架桥承台桩基与地铁隧道的平面位置
该段高架桥桩基布置需避开现有地铁结构,根据多方沟通协调,为避免施工期间对已建地铁隧道产生不利影响,地铁公司提出桥墩桩基与地铁隧道之间的最小净距3 m。故该段桩基布置受地铁结构的影响较大,基础布置受到一定限制,需对高架桥桩基承台进行特殊设计。该段高架桥下地铁上下行隧道间的净距仅4.5 m,无法在上下行隧道间设置桩基,桥梁需采用大跨径承台同时跨越上下行隧道,如图2所示。
图2 承台总体布置图(单位:cm)
为减小上部结构对大跨径承台的作用,该段上部结构采用自重较轻的钢箱梁,跨径30 m,梁高2.0 m。桥墩的布置受地面道路的影响采用双柱式矩形桥墩,承台跨越地铁上下行隧道,桩基与地铁最小净距3.4 m,承台总长37.65 m,为减小承台混凝土体量,采用哑铃型承台。根据该工程地质条件,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按摩擦桩设计,桩长60 m。
该承台若按常规承台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桩基间距较大,系梁跨中弯矩过大,将出现开裂,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因此需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承台。结合该工程特点,提出两种承台设计方案。
承台为长37.65 m,宽10.5 m,高3 m的实心承台,通长配束36根15øs15.2的预应力钢绞线,分三层布置,抗拉强度标准值采用1 860 MPa,张拉控制应力为1 395 MPa,梁端对称张拉,钢束布置如图3和4所示。
图3 预应力承台钢束布置(单位:cm)
图4 预应力承台钢束断面布置(单位:cm)
承台长 37.65 m,宽10.5 m,高 3.5 m,为减小承台自重,跨中段系梁采用单箱双室的箱型截面,跨中受力主筋为2根 ø36组成的束筋,间距0.13 m,下缘受拉区布置两排,共132根 ø36钢筋;同时系梁段顶底板各设置一排预应力钢绞线,共24根15øs15.2的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为1395MPa。承台立面和系梁断面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
图5 承台立面图(单位:cm)
图6 承台系梁断面图(单位:cm)
对于方案一,由于承台一次成型,且张拉预应力后系梁出现一定的上挠,因此可以忽略承台底土层对承台的作用,承台底面以上的荷载全部由桩基承受。对于方案二,由于承台和系梁分段浇筑,由于承台底离地铁隧道距离较远,且承台所在土层地基容许承载力100 kPa,土层较好,施工期间可考虑地基土对承台的支撑作用。系梁浇筑期间结构自重全部由地基土承担,待系梁与桥墩形成整体后,桥墩与上部结构的恒载则由整个承台传递至桩基承受。
钢箱梁及桥面系恒载以集中力加载在墩顶,其中左侧支点恒载合计2 560 kN,右侧支点恒载合计5 270 kN,汽车荷载按城-A级设计。
采用桥梁博士进行建模分析,采用“m”法模拟群桩刚度,基础刚度如表1所示。
表1 基础刚度
图7 计算模型
4.1.1 施工阶段模拟
共6个施工阶段:(1)整体现浇桩基承台(2)张拉预应力钢束(3)现浇桥墩(4)承台顶土回填(5)施工上部结构及桥面系(6)10 a收缩徐变。
4.1.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强度验算
极限承载能力考虑各种效应基本组合情况进行包络。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第 5.1.2条规定,承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强度验算应满足下列规定:
式中,γ0为结构重要性系数;S为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R为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模型计算结果如图8和图9所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承台基本组合作用下最大正弯矩132749kN·m,位于桥墩右立柱处承台底,该处抗弯承载力为330 478 kN·m;最大负弯矩 4 1696 kN·m,位于左承台顶,该处抗弯承载力为266 028 kN·m;最大剪力为24 103 kN,位于左承台桩顶处,该处抗剪承载力为27 143 kN。综上所述,预应力承台正截面抗弯及斜截面抗剪强度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
图8 最大弯矩及其抗力(单位:kN·m)
图9 最小弯矩及其抗力(单位:kN·m)
4.1.3 正常使用阶段抗裂性验算
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第 6.3.1条规定,承台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裂验算应满足下列规定:正截面正应力:
斜截面主拉应力:
式中,σst为作用频遇组合下混凝土法向拉应力,MPa;σlt为作用准永久组合下混凝土法向拉应力,MPa;σpc为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的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预压应力,MPa;ftk为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MPa。
如图10和11所示,作用频遇组合及作用准永久组合下承台正截面均全截面受压,斜截面最大主拉应力0.34 MPa,小于允许值0.5ftk=0.5×2.65=1.325 MPa。综上所述,承台正常使用阶段抗裂性满足规范要求。
图10 作用频遇组合下上下缘最小法向压应力(单位:MPa)
图11 作用频遇组合下最大主拉应力(单位:MPa)
4.1.4 正常使用阶段应力验算
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第 7.1.5条规定,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力验算应满足下列规定:
式中,σkc为混凝土法向压应力,MPa;σpt为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拉应力,,MPa;fck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如图12和13所示,作用标准组合下承台最大法向压应力8.51 MPa,小于允许值0.5fck=0.5×32.4=16.2 MPa,主压应力8.51 MPa,小于允许值0.6fck=0.6×32.4=19.44 MPa。承台正常使用阶段应力满足规范要求。
图12 作用标准组合下上下缘最大法向压应力(单位:MPa)
图13 作用标准组合下最大主压应力(单位:MPa)
方案一预应力张拉后对桩顶产生较大弯矩,对桩基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预应力张拉时,基础刚度越大,分担到的预应力效应就越大,承台系梁的预应力效应就越小,预应力无法100%施加到系梁上,而地基土层特性较为复杂,基础刚度是个理论值,若实际基础刚度比设计模拟刚度大,则预应力效应达不到原设计要求,为避免上述风险,该方案采用混合承台,仅在承台跨中段顶底板内对称张拉预应力,桩顶段仍采用钢筋混凝土承台,张拉钢束后再现浇湿接段,将桩顶段与跨中段连成整体。
4.2.1 施工阶段
承台分段现浇,共7个施工阶段:(1)现浇跨中段系梁及桩基承台(2)对称张拉跨中段顶底板预应力钢绞线;(3)现浇湿接缝,桩基承台与系梁连成一体(4)现浇桥墩(5)承台顶土回填(6)施工上部结构及桥面系(7)10年收缩徐变。
4.2.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强度验算
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如图14和15所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承台基本组合作用下最大正弯矩108 628 kN·m,位于桥墩右立柱处,该处抗弯承载力为243 703 kN·m;基本组合作用下最大负弯矩47 156 kN·m,出现在左侧端部承台处,该处抗弯承载力为170 121 kN·m;端部承台基本组合作用下最大剪力为22565kN,该处抗剪承载力为30274kN;跨中段基本组合作用下最大剪力为12 985 kN,该处抗剪承载力为14 014 kN。综上所述,混合承台正截面抗弯及斜截面抗剪强度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
图14 最大弯矩及其抗力(单位:kN·m)
图15 最小弯矩及其抗力(单位:kN·m)
4.2.3 正常使用阶段抗裂性验算
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第 6.4.3条规定,钢筋混凝土构件和B类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最大裂缝宽度为:
式中,C1为钢筋表面形状系数;C2为长期效应影响系数;C3为与构件受力性质有关的系数;σSS为钢筋应力,MPa;c为最外排纵向受拉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d为纵向受拉钢筋直径,mm;ρe为纵向受拉钢筋的有效配筋率;Es为钢筋的弹性模量,。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第6.4.2条规定,该工程所在I类环境中B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最大裂缝宽度限制为0.1 mm,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大裂缝宽度限制为0.2 mm。
经计算,跨中段为B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最大裂缝0.08 mm,小于规范允许值0.1 mm,位于桥墩右立柱处承台下缘;端部桩顶承台为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大裂缝为0.11mm,小于规范允许值0.2mm,位于左承台上缘。综上所述,混合承台计算最大裂缝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经计算,两种方案的强度、抗裂性能等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但从受力性能上说,方案一预应力束张拉使得桩基产生附加弯矩,对结构受力较为不利。同时,预应力的效应与基础刚度有关,而按“m”法计算群桩基础刚度时,m的取值对基础刚度影响较大,若基础刚度较大,预应力张拉时桩基会分担较多预应力效应,承台系梁达不到原设计要求,受力不明确。而方案二承台分段浇筑,预应力束在系梁与桩基承台连成整体前张拉,即能实现预应力全部施加到系梁上,又对桩基没有影响,受力分析明确。从经济性能上说,方案二承台系梁采用空心截面,虽然梁高较方案一增大50 cm,但总体混凝土体量比方案一小15.6%,方案二更经济。从施工角度上说,方案二采用分段浇筑,通过湿接段连成整体,施工时间较方案一略长。综合以上考虑,该工程推荐采用方案二进行设计。
方案 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承台 普钢-预应力混凝土混合空心承台对承台的影响预应力部分被桩基分担,无法100%施加到承台系梁上且受力不明确预应力全部作用在承台系梁上,受力明确对桩基的影响预应力在系梁与桩基连接前完成张拉,对桩基无影响经济性 系梁实心截面,混凝土体量较大(承台共675 m3)预应力张拉使桩基产生附加弯矩系梁空心截面,混凝土体量较小(承台共570 m3)施工便捷性承台一次性浇筑,然后张拉预应力束,施工较为便捷承台分段浇筑,张拉预应力后浇筑湿接缝,连成整体,施工较为繁琐
为解决高架桥与地铁线位重叠时桥梁桩基承台如何设计,本文对两种承台方案均进行了详细论证,经计算,两种承台方案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强度、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抗裂性等均满足规范要求,设计方案合理可行,但预应力承台预应力效应受基础刚度及土层特性影响较大,需精确设计。大跨径承台的应用可使桩基的布置更为灵活,较好的解决了高架桥桩基与地铁冲突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