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江苏 南京 210006)
当前,对于股骨颈骨折主要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时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但是由于老年患者的手术难受性较差,且术后需极易出现假体松动、感染、脱位等不良现象[1],因此有效的护理也尤为重要。此次研究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从本院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接收的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60-81岁之间),均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采用掷骰子的方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9例。观察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61-79岁,平均(66.34±2.37)岁;包括12例交通事故伤,10例摔倒伤,7例高处坠落伤;骨折类型:13例头下型骨折,8例颈中型骨折,4例基底型骨折,4例头颈型骨折。对照组男20例,女9例;年龄60-81岁,平均(63.45±2.56)岁;包括11例交通事故伤,14例摔倒伤,4例高处坠落伤;骨折类型:12例头下型骨折,9例颈中型骨折,4例基底型骨折,4例头颈型骨折。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取患者健侧卧位,常规麻醉,手术切口位于髋关节外侧,分离组织使骨折部位和关节囊得以暴露,手术视野内有股骨颈,取出股骨头测量大小,清除髋臼中的残存软组织,接着在小粗隆上进行截骨(长约1cm),扩髓并复位粗隆骨块,为患者选取适合的假体规格及类型,置入人工股骨头。
1.2.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主要包括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监测生命体征,并发症预防等。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主要包括:(1)心理护理:患者在手术过后担忧自己的身体状况,存在焦虑和恐惧的情绪,由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给予患者充分尊重,语言温和,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2]。同时,术后患者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患者往往失去信心,产生烦躁感,由护理人员针对患者情况为其制定康复计划,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2)健康教育:向患者说明关于髋关节损伤的发病机制,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护理工作。(3)运动护理:为使患者术后关节尽快恢复功能,功能性锻炼就极为关键。告知患者采取快、慢步交替行走或者做慢下蹲运动,并遵循先轻后重、先快后慢的运动原则。(4)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做好病房打扫,保持合理的室内湿度与温度,提高患者治疗的舒适度。
(1)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治愈:患者可正常行走,关节无疼痛感;有效:患者可缓慢行走,关节有轻微疼痛感;无效:患者行走严重受限,关节疼痛感严重。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2)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本次试验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
观察组中有2例并发症(1例尿路感染,1例伤口感染),发生率为6.90%;对照组中有9例并发症(2例尿路感染,3例伤口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2例假体脱出,1例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为31.03%,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股骨颈骨折严重困扰着老年患者的生活,发病原因主要是老年人周围的肌肉群发生退变,加之老年人普遍患有骨质疏松,由于受到外伤或者反应迟缓引发股骨颈断裂[3]。髋关节置换术是该病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虽然治疗效果良好,但是却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此次研究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对患者实施运动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对患者实施环境护理提高其治疗的舒适度。通过上述这些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预防术后并发症[4-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6.55%,相较于对照组的72.41%而言差异显著,同时观察组中6.90%的患者出现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1.0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老年性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减少并发症出现,对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在接下来的护理中还应注重提升护理质量,加速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