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兵
(南京市青龙山精神病院,江苏 南京 211123)
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严重性精神病,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1]。众所周知,虽然无法明确其病因,但患者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与本病密切相关。精神分裂症通常发生于青壮年群体并涉及众多方面,包括日常行为方式、情感表达、思维方式和知觉等[2]。患者临床特征为意识较清晰、智力正常、但有些患者认知功能被损害。慢性精神病患者病程通常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甚至加重,病情严重甚至会造成患者精神衰退和残疾,较少患者可被完全治愈[3]。因此,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模式,以防止病情恶化。本文就我院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行同伴支持护理方法,观察其对患者社会生活及自理能力的影响,现进行以下报道。
选取我院2016.10~2017.11收治的96例慢性精神病分裂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排列表法将他们分成两组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其中常规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40.1±0.9)岁,已婚20例,未婚25例,离异3例;观察组男32例,女16例,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39.2±0.5)岁,已婚22例,未婚24例,离异2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婚姻、年龄等)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包括:帮助患者保管好精神药物、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给予患者关爱,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
观察组行同伴支持护理方式,具体包括:①选出组长:在所有患者中挑选8位组长,要求组长病情稳定、性格外向、善于沟通、表达能力较强。然后对组长开展培训,培训具体内容包括与疾病有关知识、如何控制情绪、如何管理团队、如何履行职责等。②建立小组:将所有患者分为8个小组,每组有6名成员。由每位小组长带领6名成员组成一个小组。③同伴支持护理:由组长与每位组员进行交流,主要通过网络社交、访问病房和电话进行交流,组长与每位成员交谈时,应记录交谈内容。每月开展交流活动,要求医护工作人员以及团队人员共同参加,活动中组长与组员就日常生活、用药、饮食和病情控制进行交流,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方式对如何合理控制病情这一问题进行讨论。适当增加趣味环节,如有奖竞猜等。
观察两组患者ADL和SSPI评分情况,根据ADL评分表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16分,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根据SSPI评分表评估患者社会功能,该评分表包含12个项目,评分结果:>38分,正常;29~38分,有轻度功能缺陷;<38分,有重度功能缺陷。
观察组护理前ADL和SSPI评分与常规组无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ADL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SSPI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和SSPI评分情况[±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和SSPI评分情况[±s(分)]
SSPI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48) 34.56±4.56 19.38±3.52 19.25±5.45 26.38±8.47常规组(n=48) 35.21±5.21 27.36±5.87 19.86±5.21 20.35±7.35 t组别 ADL 0.650 8.078 0.561 3.725 P P>0.05 P<0.05 P>0.05 P<0.05
慢性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发于青壮年的疾病,患者通常被精神症状所支配,随时可能发生危险,如自杀、出走等[4]。这些危险行为不仅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而且威胁其家属的安全和社会治安。所以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精神状态改变情况以免出现意外事件。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同伴支持开始被逐渐运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有研究表明[5],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行同伴支持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因此,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对慢性精神病患者采取同伴支持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前ADL和SSPI评分与常规组无差异,观察组护理后ADL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SSPI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提示采用优质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增强其社会功能,这与目前研究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增强其社会功能,值得临床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