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新荣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
在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风险度、危险性最高,护理安全为重中之重,是临床用于衡量护理质量水平的主要指标,同时也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就医期间最为重要的护理内容[1]。临床路径属于一种全新的质量管理方法,旨在避免浪费资源以及加快患者康复进程,为服务对象提供最好的临床护理服务。本文特此探讨了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本文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即常规组、研究组各30例。研究组中男性观察对象15例,女性观察对象15例,年龄23-58岁,平均(42.1±1.3)岁;常规组中男性观察对象17例,女性观察对象13例,年龄22-59岁,平均(42.3±1.2)岁。两组资料客观对比,P值>0.05,无差异统计学意义,可分组研究。
常规组行常规安全管理,由护士长、责任护士、主治医师以及护理部管理人员组成临床路径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患者的资料收集、工作安排、评价监督以及协调统筹。
研究组行临床路径护理安全管理,即(1)日常护理期间,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注意自我防护,增大安全管理力度,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有效管理重点时间段以及重点患者,并具体化护理人员巡视和观察次数的要求,定期对各类危险物品进行清点、检查并定点放置物品,严格交接班,以强化安全管理,定期对各类安全设施进行检查,针对排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处理。(2)根据精神科制定的规章制度,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护理管理,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统一安排病情稳定的患者,并与患者保持紧密的交流和沟通,为患者解疑答惑,掌握患者心态变化,尽量调动患者的主动性,促使其积极配合临床各项护理操作,进而确保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或避免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
记录两组不良护理时间的发生率,包括自伤、自杀、出逃、伤人毁物。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文研究中获得的数据,用卡方检验[n(%)]计数资料差异;用t检验(±s)计量资料差异。最后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自伤、自杀、出逃、伤人毁物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对比
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种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病症,以行为活动、心理互动紊乱为主要表现,该病的发生,与社会环境、家庭原因等外部因素以及患者神经生化原因、遗传原因等内部因素共同作用下所致,包括恐怖症、焦虑症、疑病症、强迫症、神经衰弱、抑郁症以及癔症等,不仅伤人伤己,而且还会对社会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2]。故而加强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显得至关重要。
临床路径是一种低成本、高质量的科学管理手段,通过制定好的照顾模式,结合图表,有条不紊的进行临床各项治护操作,以免护理漏洞、盲目、随意,而且还可以加快患者恢复进程,提高临床整体护理质量。临床路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下所制定的护理流程更加规范、标准、严格,根据安全制度,让护理人员的工作变得有据可循,同时患者也获得了高效满意的护理管理服务,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而减少了不良护理时间[3]。本文观察发现,研究组不良护理时间发生率13.33%明显低于常规组30.00%(P<0.05)。由此证明了临床路径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