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锡祥,肖燕玲
(武夷学院,福建武夷山 3543000)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曾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政策保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创造性,共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樟湖坂“蛇文化”作为当地保留最原始、最完善的民俗文化代表深深地影响着樟湖人的生活、信仰和精神文化,至今保留着比较原始古朴的蛇王庙,当地群众又叫连公庙、福庆堂,是当地唯一的一座与祟蛇民俗直接有关的庙宇,还有游蛇灯、赛蛇神等民间活动。樟湖的蛇文化远近驰名,每年樟湖都要举行盛大的蛇节庆典,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甚至台胞前来观光。如今,樟湖蛇节已不仅是使樟湖闻名于世的一种象征,更是一种文化,一份文化遗产。
“图腾”是美洲印第安阿尔衮琴部落的一个方言词汇,它简单而准确地表达了这样一种文化现象:即在一些原始部落中,人们常把某种动植物或其他物体当作自己氏族的标志或象征,认定自己同他们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而采用各种象征方式和举行各种特殊仪式来表达自己对这种认同的肯定。我国不少学者认为,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地理类典籍《山海经》中所记载的一些人面兽身物,其实就是这种图腾崇拜的典型反映,它们所兼备的人的智慧和兽的武力,正是先民所追求的完美结合。樟湖坂位于福建省闽北地区的最南端,隶属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管辖。它东距闽清、南距龙溪、北距古田县城、西距南平区地处四县市结合部,同时也是闽江中游最大的人口居住区,也是福建水口水电站库区最大的库区,它以独特的地域优势,为蛇的生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为蛇文化在樟湖坂的传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樟湖坂人以蛇图腾为信仰的樟湖蛇文化变迁蛇图腾崇拜溯本追源,可以上溯至上古的女娲和伏羲,神话传说中缔造人类的女娲氏便是人首蛇身,伏羲氏把蛇当成氏族的图腾。据说,远古时期,淮南王刘安谏汉武帝远征岭南说:“南方暑湿,近夏瘴热,暴露水居,蝮蛇蠢生”足可见远古的岭南说环境非常恶劣,森林茂密,毒蛇猖獗,被视为“蛮荒”的瘴疠之地。世代居住在樟湖的人,把蛇敬奉为神,通过对蛇的敬拜祈求年年风调雨顺,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据史料记载,樟湖人对蛇崇拜仪式至今保存比较完整,为各级蛇文化研究单位提供了最原始的第一手资料。樟湖崇蛇的习俗早在闽越时期就已开始,在社会历史变革下促进了闽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樟湖人心目中独特的“蛇图腾”文化。近些年来,历史悠久的蛇图腾文化,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了更好地保存好当下的蛇文化遗产不被遗失,当地组织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建立完整的蛇文化档案,以便于蛇文化更好的传承与保护。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专门为樟湖蛇文化做了一期专题报道,将原生态的迎蛇灯文化做了报道,为蛇灯文化传承与推广提供了有力宣传平台。
崇蛇文化深深地烙进樟湖人的心里,成为樟湖人民的信仰和情怀。樟湖坂崇蛇民俗主要集中体现在每年两次的祭蛇神活动,除了正月元宵节游蛇灯活动外,还有农历七月初七赛蛇神庙会。至今,在樟湖镇还保留着原始、古朴的蛇庙,蛇又被称为小龙,当地人把蛇王庙也叫作“仙都龙窟”。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游蛇灯,樟湖坂人开始忙碌起来,积极准备着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游蛇灯活动,各家各户都要派出一位大人或小孩作为代表加入游蛇灯的队伍中,将写有祝福字句的灯板,与龙头相连,组成长长的蛇灯队伍。时辰到了,蛇灯队伍便在旗幡鼓乐的引导下,就如游蛇一样,走街串巷,缓缓行进,长长的蛇灯也会给一些出行的人带来交通不便,但无论是谁,都不能随意从蛇灯上面跨过,而只能请拖着蛇灯行进的乡亲抬举起灯板,让他们从蛇灯下钻过,樟湖人世代相传的崇蛇古风在这些细节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蛇灯所游之处,家家纷纷燃放爆竹相迎揖拜,交换香火,当地的百姓对蛇灯于之蛇神一样恭敬,体现了世代相传的闽越崇蛇古风。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七夕”情人节,有着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的古老传说,而在历史悠久的樟湖镇,举办着一年一度的赛蛇神庙会,樟湖坂人以“游蛇神”方式,来祈求蛇神永保平安。樟湖坂人非常重视“赛蛇神庙会”,一般都要提前一个月做准备,由经验丰富的捕蛇人,专门去山上、 江边捕捉游蛇神用的活蛇,都是无毒的蟒蛇、锦蛇等。游蛇神仪式开始,爆竹声中,有人抬神像,有人鸣锣开道,有人扛旌旗,老人则扮演成官兵、戴枷囚犯等,整个“游蛇神”队列颇为壮观,在各种仪仗队伍之后,人们抬着以青枝绿叶扎起的蛇龛,里面盘着一条最大的活蛇王。游行中的男子,小蛇则以手握,大蛇则脱光上身,任蛇盘其身或缠其头;人蛇纠杂,或行或止,轮换着持蛇,还做出一些令外人失色的危险动作:或与蛇吻相触,或将蛇头在自己口中放进拿出,或逗引大蛇吐出信子舔自己的脸,看得外人心惊肉跳。
樟湖坂地区浓厚的崇蛇风俗,受到了政府和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像“樟湖坂”蛇王庙这样保持完整的,在国内目前还没有找到第二处,因而也被专家学者称为“原始宗教信仰活化石”。
樟湖蛇灯的传统制作工艺是由蛇头、蛇身、蛇尾组成,其中蛇头和蛇尾是用竹篾支撑扎成框架,再用彩纸裱糊装饰外表,内为空心放置灯板,外表画着鳞甲,外表看上去形象逼真,色彩鲜丽,提升了蛇灯艺术观赏价值。蛇头高约2.5m,庄严雄伟,张嘴吐须,口衔宝珠,双眼有神。近几年在举办的一些活动,主办方为了提升游蛇灯的艺术观赏价值,也为了更便于吸引广大爱好者参与游蛇灯活动,有的将蛇头改扎成龙头的形状(见图
图1 蛇头改扎成龙头
1),整体形象似蛇非蛇,似龙非龙,龙蛇合一,以前在蛇头和蛇尾内点置蜡烛,改用现代照明灯光设备,由电池供电亮灯,便捷安全。蛇身是由一节节长约2 m、宽约20 cm 的灯板连成,每块灯板上置三盏四方斗形灯,内置亮灯,四周贴有剪纸图案,例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平平安安等吉祥语句。以前游蛇灯是人们用手提插销游走,蛇身过长的话,就会脱节、断裂,同时也为了便于向人们展示这一民俗活动,现今将所有的灯板下装有轴承滑轮,人可以拖着行进。大型祭祀活动中,有的蛇身两三里长,沿着街道慢慢游走,蛇身上下起伏,鳞片闪光,俨然一条遍体鳞甲的巨蛇形状。
(1)加强对樟湖蛇文化传承与保护。樟湖是千年古镇,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樟湖商贾云集、人杰地灵、民风古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具有当地特色的蛇王节不仅历史悠久,且在全国都属罕见,堪称是崇蛇文化的“活化石”,结合樟湖蛇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传承的特点,找出樟湖坂蛇文化发展的优势,完善樟湖蛇文化的传承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2)借助樟湖镇正致力于打造特色旅游业为契机,大力开发乡村“蛇文化”旅游产业,依托其独特的自然风光、鲜明的民俗文化以及保存完整的历史古迹,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力度,不断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硬环境,构建突出地域特色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3)创新传统蛇灯制作工艺和表演形式。通过创新传统蛇灯制作工艺,可以拓宽手加工业产业,吸纳更多人和社会力量到樟湖坂投资创业,让更多的人传承与保护蛇灯文化。创新蛇灯的表演形式,套路编排中可以多融入一些现代元素,让民间蛇灯习俗可以逐步走向舞台、赛场,多方位展示、推广樟湖蛇灯文化,进一步提升游蛇灯的观赏价值和社会价值。
(4)积极做好樟湖坂“蛇文化”的挖掘、开发等研究工作,唤起政府对于樟湖蛇文化的重视,呼吁有关部门、有关领导对樟湖蛇文化给予必要的政策保障,拨付相应的专项经费。充分借助社会力量,搭建樟湖蛇文化平台,突显樟湖特色文化优势,让闽北樟湖蛇文化不断层得以传承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