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中医辨证教学形成性评价中的应用

2019-06-27 00:27王雪梅杨梅何丹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思维导图

王雪梅 杨梅 何丹

【摘 要】 培养临床思辨能力是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思维能力和水平的评价是对其学习过程中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评价,在教学中注重形成性评价的导向是正确的,但完成形成性评价非常耗费课堂时间,思维导图能够高效的使学生思维清晰并可视化,是一种比较优选的教学评价策略。

【关键词】 辨证教学;思维导图;形成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3-0113-03

1 形成性评价在中医教学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

思辨能力是人类的文明发展的动力,也是学习能力的核心。中医临证诊疗水平的高低与医务工作者的临床思辨能力高低具有高度相关性。中医思维辨证能力是在中医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搜集临床资料,经综合分析得出病名、证名结论,并确立相应治则、治法的一种临床思辨能力及实践技能。中医诊断中的一些原则诸如:“揆度奇恒”、“司外揣内”、“援物比类”、“辨证求因”等,不仅是抽象思维,同时还存在着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多种思维的综合运用。既然辨证的实质是一种思维方法,那么学习效果就不应当仅仅是机械记忆各种证候分组及临床表现、机理分析,而应该重视对整个思维过程的理解和训练及可视化,进而得到辨证结果。

笔者在多年从事中医诊断学教学中,体会到教学重点之一的脏腑辨证教学,虽然花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对辨证逻辑思维进行训练,然而考核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普遍存在机械记忆背诵藏象理论,而面对具体的症状分析时却存在困难,很难应用说理工具如脏象理论将病理症状的有机联系分析到位。因此,如何通过强化思维过程的训练,使学生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内化后与证候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能够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对证候进行分析一直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笔者在梳理了中医教学中历来出现过的教学方法,几乎一致认为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及发展,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呈现了单一落后,信息承载量小,缺乏生动性、多样性,不利于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导向普遍得到了业界的认可,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不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发展的教学观念,创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其中,形成性评价正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以及衡量的过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形成性评价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样化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借助反馈信息指导教学,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目的。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考勤、提问、作业、案例分析讨论、论文书写等,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考核的内容及方式具有多渠道、多形式、多阶段的特点,使一部分学习吃力,专业思想不稳固的同学及时暴露问题,通过教师鼓励及互动为主的教学方式,解决学习难点,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在整个形成性评价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其活跃的思维。因其重视教学双方互动,使整个教学具有及时有效的特點,教师可以灵活机动的调整教学内容及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及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能够共同进步。形成性评价已作为医学教育模式的主要评价指标[3]。

如何在形成性评价中加强对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是中医教学工作者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中医人才培养最为基础也最为核心的环节所在。对教材内容的讲解是很难满足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目的,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运用中医理论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方面。强化思维训练开展是构成形成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水平的评价也就是对其学习过程中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评价,这与形成性评价既注重学习效果,也注重学习过程的主旨是完全一致的[4]。

2 思维导图运用于教学的优势及必要性

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一个直观标准就是学生反馈给教师的信息,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中医诊断学辨证教学形成性评价中是一个有效而必要的方法。

中医辨证传统教学过程中,通过病案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讲解,对分析不当的地方进行纠正及示错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基础知识的应用训练,但实际应用知识解决中医具体临床病案问题时还是很难做到融会贯通,部分同学在课堂上将病案讨论的内容完整地记录下来,但由于缺乏对证型的内涵、外延、规律的深入理解,没有将新知识中的关键概念与已有的其他概念联系起来,没有进行知识的内化和再建构,仅有概念的孤立记忆,导致知识点很快被遗忘。因此,笔者拟将思维导图引入形成性评价,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需要对过去学习过的各种理论知识的复习、运用与升华,而不需要对教材内容死记硬背,完成思维导图即是对知识的再构建的过程,是比较优选的一种学习知识及教学评价的工具。

思维导图是一种综合运用文字、符号、图片、色彩的图形思维工具[5]。思维导图的内容表征呈现一个网络结构,该法的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研究方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已初露端倪。由于其具有非线性结构化呈现出发散性的特点,与人类大脑的认知功能相类似,有助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提升教学和学习效率。整个思维导图需要一个核心词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发散性地展开自绘图形,内容的结构安排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在教学活动实施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将图片、图形、词语等,组合运用,梳理概念之间的逻辑思维顺序,使学生从一种全局和整体的视角思考问题,进而能够提高思维灵活性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近年来,教育工作者将其广泛运用于教学,大量文献表明该法有助于理清学生的思路,将思考过程清晰的呈现出来,而且完成思维导图过程是强化增强记忆力、发现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

3 思维导图在中医辨证教学形成性评价中的作用

教师常常需要处理好教学与评价的关系,把握形成性评价在整体课堂时间中所占的比例,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思维导图的使用使学习能够在有限的(或者利用课下)时间完成病案分析,高效地节约了评价时间。

病案讨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中通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通常容易跑题,而且讨论过程中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记录和整理,完成的效果不太理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中心话题即思维导图的中心,并发散地将联想到的症状、病机及时地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必要的整理,完成思维导图,发现问题寻求答案。

导图示例:徐 XX ,女, 39 岁,两天前因气候突变,出现恶风寒,发热,无汗身痛,咳痰清稀等症。昨日起体温上升至 39.5摄氏度 ,咳嗽加重而来就诊。现症见高热,咳喘,胸闷,痰多色黄而粘,口渴思饮,烦躁不安,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笔者曾选择 2014 级中医学专业本科4个班242人和2015级中医专业本科4个班275人为研究对象,学生均随机分班,入学高考成绩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2014级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病案讨论方式进行教学;2015级为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进行病案分析教学。对两组进行临床病案分析考核,对比考核结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

结果表明:80%的同学在独立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有加深知识点记忆的效果,在给出新的病案考题时候,经过思维导图训练的同学在诊断的正确率、分析的思路清晰度等方面均明显高于普通病案讨论的同学。可见,思维导图的运用,是一个变消极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探索学习的过程,由简单机械模仿向灵活开放学习的一个转变,能够极好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思维,提高他们今后步入社会继续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思维导图,全局把控,发现问题,重点讲授,释疑解難,刺激学生发散性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总之,思维导图在病案讨论分析过程中,能起一个很好的作用。学生将病案中的主诉作为思维导图的主题或次主题,通过积极思考列出各种症状及证候分析,并把它和最相关的次主题连接起来,就能得到一张思维导图的草稿。当完成各自的思维导图后,学生展开交流讨论,相互补充和完善。一个病案讨论就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完成了,在病案分析过程中,有利于记录、对比和总结。思维导图在中医诊断学形成性评价中利用有效的时间充分展现了学生独特的思维过程,突显了个性差异,这对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培养辨证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中医诊断学辨证分析结论的准确性,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岳君,陈玉翠.中医诊断学教学思路与方法探讨[J].中医教育,2009(1):44-46.

[2]赵精一.中医诊断学教学中应注重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医教育,2009(3):78-79.

[3]陈海琳,周韶虹,曾雪萍.形成性评价方式在中医内科临床能力考核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22):64-66.

[4]包海燕.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形成性评价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7):97-98.

[5]张海森.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8):120-124.

(收稿日期:2018-11-26 编辑:杨希)

猜你喜欢
形成性评价思维导图
形成性评价在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