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初中学生安全、法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2019-06-27 00:17杨碧秀
读天下 2019年13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最为关键。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宪法权威的观念和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的观念。知道公民应依法办事,违法必究,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树立社会责任感。因此,教育过程中要在遵循学校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传递空间,发挥各有关课程教学在进行法治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功能,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比较系统的法治教育。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下;初中学生安全;法治教育

一、 法治教育与教师的身教相结合,强化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

教师要加强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提高自身法治意识。搞好社会宣传,推广法律法规知识。同时要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法治教育读本》《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要求学生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二、 法治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进行法律知识的渗透

国家《中小学法治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将学科教学渗透法治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治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治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全国“六五”普法规划又明确提出:“创新法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教师如何将法治内容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呢?国家中小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科渗透法治教育要遵循“尊重教材、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渗透、自然贴切”的原则,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特点找到合理渗透点,从渗透点层层深入,潜移默化的进行渗透。如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许多法律的内容,如《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内容齐全,案例充足,思想品德课就自然成为法治教育的主阵地。而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学生普遍不感兴趣,甚至十分反感,学生积极性不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系统掌握法律理论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就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首先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可采用案例教学法,这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 法治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着眼于法治意识的培育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生理、心理上不断发生变化,独立意识、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要重视课外的法治教育,课外的教育和课堂教学相互补充,使学生能经常性地处在一种宣传法治的氛围之中。可以向学生进行集中教育,利用每周升国旗的活动向学生进行爱国与遵纪守法教育;利用电教设备播放法治教育电影、电视和广播,特别是观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真实题材的法治短片;还可以观看今日说法、道德观察等电视节目培养法治意识。还可以通过请乡镇司法所或派出所的有关同志来校集中作法治教育讲座或报告。他们的报告有许多实际的案例,不但内容丰富,警示性强,而且可行性、说服力也较强,这样能给学生较强的震撼力,对学生进行社会治安方面的法治教育,防止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或影响。这对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有较大的帮助。同时,要将法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在与学生交流时,经常向他们传授关于法律法规的知识。特别是有些学生有违法的想法或行为,就借助法律知识对他们进行疏导。由于这样的教育活动是在与个别学生交流中进行,对症下药,比较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 切实提高对中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识

目前,个学校虽然重视安全教育,树立了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也采取了一些安全教育措施,但是安全教育工作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教育的层次。安全教育是维护中学生安全的一项基本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人才保障的根本教育,它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发生学生安全事故,不仅仅是个别学生受到伤害的问题,还会牵动学生家长,涉及其他学生的情绪,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甚至还会影响到部分地区的社会稳定。因此,我们要把做好中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到能不能营造优良育人环境、能不能维护校园和社会的稳定、能不能实现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这一高度来认识,时刻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五、 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事实证明,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仅靠保卫部门和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靠学生管理工作者和学生组织及学生家长等有关部门和人员共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要发挥思想教育阵地的作用,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和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因人因事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教育。此外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有关课程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老师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治教育,如在化学、物理实验课中讲授有关防火防爆方面的内容等。

作者简介:

杨碧秀,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平塘县通州中学。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
高校法治教育的教学定位与方法创新
浅析高职院校法治意识素养的培育和养成
公民“习惯性违法”行为的成因与对策
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学研究
论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
浅谈法治教育在中职学校的开展形式与方法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