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混合式学习理论为基础,对学院17级新生开展以手机App进行辅助学习的教学实验,探究该学习模式对大学英语学习的辅助效果。通过实验数据,横向对比17级新生在第一学期听力、阅读、写作和翻译的测试成绩;纵向对比两个年级(16级和17级)第一学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过级率;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研究手段,探究了学习者对于手机App辅助学习模式的认可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借助手机App的大学英语学习模式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成绩;通过手机App的辅助学习,学习者的学习体验良好,学习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学习者认可用手机App辅助英语学习。
关键词:大学英语;手机App;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一、文献研究
近年来,教育界对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应用与研究如火如荼。在该模式之下,学习者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在教学环节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手机上学习类App越来越丰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之下,针对移动学习的研究大量涌现。
移动学习是继远程学习、电子学习之后出现的又一新型学习模式[1]。学者发现:“大学生认可移动学习,而且有很强的移动学习需求”[2]。基于App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交流互动、深化知识理解方面较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更具优势[3]。移动学习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所受的时空约束,学习者可随时随地获取知识、交流互动、融入学习情境,充分体现了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4]。众多学者的研究均指向一个积极的结论:移动学习,特别是借助手机App的学习是可行的。
二、研究背景
目前,智能手机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借助智能手机,能让学习者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5]。通过调查本次研究对象,发现他们智能手机拥有率为100%,这使得本次研究成为可能。智能手机上的各类App是极易获得的,且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免费的。本研究中涉及的英语学习类App均为免费使用产品,涉及了词汇、听力、阅读、写作和翻译,较为全面地辅助了学生的英语学习。
使用智能手机App辅助课堂和课后学习的优势如下:
(1)使用灵活,能自由地确定时间和场地进行学习,学习时长也可自由决定。
(2)自定义学习内容。词汇软件可确定词库范围和考核形式(听音、填空、辨析等)。听力软件可以确定难度(高中、大学四级、大学六级等)及听音形式(填空、判断、选择等)。
(3)智能确定学习进度。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制定个性化的进度非常有必要。现行的App可以根据学习者需求、个体学习者的学习进度, 自动生成已学词库供复习、新词词库供学习,极大地满足了学习者的个人需求,体现了个性化学习。
(4)携带方便。学习者不再需要携带大量、学习资料,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即可。
三、研究目标、对象与工具
本研究的研究目标是探究基于智能手机App辅助学习模式对于大学英语学习是否有积极的作用?研究对象为本学院17级学生。
在本研究过程中使用了测试、问卷调查、访谈、SPSS数据分析软件等研究工具。测试以16级学生第一学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过级率对比17级学生第一学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过级率。16级是按传统方式教学,没有进行手机App的辅助学习。因此对比两个年级的大学英语四级测试成绩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出通过手机App的辅助,学生的英语成绩是否有所提高。同时,还对比了本年级参与实验学生三次听力阅读测试成绩、三次作文和翻译成绩,以期更加客观。
在问卷调查中,问卷分成两类,一类用于调查学习者使用App的学习态度,另一类用于调查学习者的学习能力。问卷问题使用李克特的五级量表设计,使问卷结果能够客观真实地反应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能力。选项A、B、C、D、E分别对应1、2、3、4、5,从“1=完全同意”到“5=完全不同意”,量表的平均分越低表示学习者越认可,越高则越不认可。访谈环节主要针对突出个体进行约谈。最后的实验数据使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四、实验过程
1.前期准备
前期甄选出所需的App, 确定了使用百词斩(词汇类)、扇贝听力(听力类)、扇贝阅读(阅读类)、批改网(写作和翻译类)等App;同时确定学生的移动设備均能使用这些软件。根据各项软件的使用情况,制作各类App的使用说明,确定学生知道如何应用各类软件,安排好总体进度。针对四个板块的技能配定了相应的学习App,并制定了学习计划。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中,详细地向每一位学生讲解各类软件的使用说明,以及每一个软件的使用进度,确保每一位学生都知晓如何使用以及使用的进度。同时,各班确定好课代表,监督学生进度并及时反馈给教师。
2.实施过程
按照要求的进度,布置相应的作业,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做适当的调整。在过程当中,监测数据及时获得反馈,了解学生应用各类软件的进度。对学习者的App及学习进度做统一要求,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
同时,在借助App进行辅助学习的过程中,针对学习效果教师做了相关测试,以测试结果作为学习效度的依据。其中,针对听力和阅读,分别在学期前(实验开展前)、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三次课堂测试;针对写作和翻译则是借助批改网分别在学期前(实验开展前)、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了三次线上测试。
3.实验结果
在试验中进行的三次听力阅读随堂测试,以及三次写作、翻译线上测试结果如表2-4所示。
从表2可见,通过课后的辅助学习,学生的听力和阅读有较大提升,尤其在期中进步巨大;期末可见成绩呈现两级分化,个别学生获得满分成绩,但也有个别学生不足10分。
从表3的作文数据来看,学生有明显的进步。首先是低分段的人数减少,从最初10人到最后的无人;高分段也出现较大幅度变化,80-90分数段的人数从最初13人到第三次的93人。
从表4中可以看出,翻译部分同样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分从最初的66分提高到第三次的80分。低分段(0-60分)人数由第一次的29人降至第三次的1人,高分段(80-90分数段)的人数上升,从第一次的无人到第三次的113人。
此外,除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横向比较外,也采用了其与上一个年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过级率来判断学生综合性成绩的提高(见表5)。
由表5可见,17级的四级过级率相比16级提升了近11%,这是一个较高的比例。这反应出了本次教学实验中使用手机App进行辅助教学对学习者的成绩提高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五、实验结果分析
(1)在针对17级学生开展的横向成绩对比中,学期前(实验开始前)、学期中及学期后在听力、阅读、写作和翻译等方面都有很明显的进步。此外,纵向对比16级和17级两个年级在教学教材(包括课外四级辅导教材),对教师的上课进度、课程要求都是一致的,但16级的教学是采用常规教学:教师布置课外学习内容,没有要求学习者在课外借助App进行辅助学习。17级实验组,特别要求学生借助App辅助课后学习。通过比较两个年级学生第一学期期末大学英语四级过级率,发现17级学生的过级率有了较大的提升,这也反映出了该学习模式的有效性。
(2)学习者对该学习模式认可,两类问卷调查的结果如图1、图2所示。
通过问卷调查并分析问卷结果,发现学习者对于使用手机App的学习体验评估平均分是2.57,而自主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估平均分是2.47,这表明大部分学习者认为自己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较好的学习体验,并且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
在问卷调查中,只有16%的学生认为借助手机App的辅助学习模式学习体验不佳,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没有提高。但在访谈中,许多学生也提到了这种学习模式的不足:自律性低,有时难以跟上学习进度;与教师互动不足,难以得到教师的即时反馈。
六、评价
从整体来看,手机App对于英语学习是有积极作用的,至少在输入方面,它有一个较好的调整。移动学习开始让学习者学会“使用”英语,让他们自己去听、读、写、译,甚至说英语。学习者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利用各类手机App能较有效地进行输入训练[6]。
通过一学期的技能训练,对比学期前、学期中和学期后的考试成绩,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此外,从两个年级的四级过级率纵向比较来看,17级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这也从侧面论证了本次教学实验的可取性。
当然,工具的选择只是达成结果的一个方式。传统的布置课外作业没有效果,也许仅仅在于学生没有去完成,因为教师没有有效的手段进行监督;而借助于App进行课外训练的一个优势在于大大简化了教师的监督。教师仅需登录后台查看数据,通过简单操作就能完全了解几个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根本而言,不是手机App有神奇功效,而是手机App能协助学习者完成更多的语言输入训练,这种输入训练正是语言学习的必要环节。
手机App的辅助对于教学而言是有益的,但在 “怎么用”这个问题上,仍然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性研究。在借助手机App进行课后辅助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自律性仍然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强大因素[7]。即使有检查机制,仍然避免不了学习者的作弊行为。例如,词汇学习中,学习者可以通过“斩词”功能累积记忆单词量,而不是认真记忆后的成果。
手机是一个双刃剑,它虽是可以用作学习工具,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娱乐交流工具,如何最大化地发挥手机的学习工具功能,这是教师们应该正视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法强调师生的互动,这不失为一个好的促进学习的方法。改革式的教学法,更多地强调使用科技手段来干预学习,这在部分学者看来是强化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彰显了大学英语课堂内容的延展性[8]。从本次试验的反馈看来,完全依赖科技手段进行教学存在较大问题:半数学习者(51.5%)并不认同有了手机App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而完全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习的作用不可忽视。
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把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放在首位,即学生是真正学到了“内容”,而不是一味跟风,以新潮方式教学。对于新兴的科技手段,教師们除了合理利用,还需结合教学实践探究符合新时代发展的、有效的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鲍松彬.融合移动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4):144-147+151.
[2]王伟,钟绍春,吕森林.面向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的移动智能系统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11):64-68.
[3]窦菊花,文珊.基于APP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5):162-167.
[4]杨丽芳.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12(4):54-58.
[5]方海光,吴淑苹,李玉顺.基于EML构建移动学习资源对象单元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12):75-79.
[6]谭倩.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海外英语,2018(7):106-107+110.
[7]谭倩.微课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研究[J].海外英语,2017(7):87-88.
[8]苗宁.基于微信的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3):136-140.
(编辑:李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