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课程教学云平台的SPBTC慕课模式设计

2019-06-27 00:21汪治刘红燕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慕课

汪治 刘红燕

摘  要:文章简要介绍了移动课程教学云平台,阐述了MOOC与网络课程的区别,介绍了MOOC的发展演变,基于移动课程教学云平台创新性地提出了SPBTC——小规模限制性混合式教学课程慕课模式,论述了它的概念与开发规则,并就SPBTC相对于MOOC的实施优势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移动课程教学云平台;慕课; SPBTC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10-0006-04

隨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慕课、微课、VR、AR、移动教学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发生着根本变革。

一、云教学与移动课程教学云平台

1.云教学的概念

云教学是基于云计算技术所开展的教学活动,该活动结果将由活动过程的行为大数据全面呈现并基于该大数据实施客观的科学管理。云教学活动内容包括教学工具、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监督与评价等的全面云技术化和大数据化。教学活动行为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学活动过程包括课前学习、课上学习和课后学习教学全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2.移动课程教学云平台的功能

移动课程教学云平台(又称移动教学终端)是用来实现云教学的平台,如蓝墨的“云班课”、智慧职教的“云课堂”、学堂在线的“雨课堂”、超星的“学习通”等。

移动课程教学云平台的使用可以通过移动教学终端App或PC端Web网页进行。教师通过移动课程教学云平台创建一个课程,形成课程邀请码,学生通过邀请码或扫描二维码加入班课,所有学生的智能移动设备立即连接成一个教学互动网络。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轻松管理自己的班级课程,发送通知、学生考勤、设置助教、批改作业、发起课堂活动、开展教学互动,即时反馈。教师在平台上建立或组织学习资源,如课件、微课、微视频、图片、音频、文档等,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如投票问卷、头脑风暴、讨论答疑、作业、测试测验,供学生个别化、差异化地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现场或课外随时推送学习资源和开展教学互动活动,实现随时、随地的教与学。平台把学生参与的各种学习活动全程自动记录下来,给出形成性过程成绩,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实现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跟踪和学习成效评价。

二、 慕课(MOOC)概述

2012年,以“大规模”“开放”“在线”为显著特征的慕课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风暴,慕课是“互联网+教育”的结果,拓宽了多样化学习通道,实现了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成为推动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新引擎。

1.慕课与网络课程的区别

慕课与网络课程的主要区别在于:网络课程不需要注册,没有课程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所有的学习资源一次性全部开放,学习者可以随意挑选学习的内容和次序;没有作业和相互批改,没有考试和学习过程的成绩记载;没有最终的成绩和课程证书。而慕课则是一个完全在线课程的学习课堂,它虽然是开放的,但是需要注册,有课程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有测验、作业、考试完成的时间要求;学习的资源和学习活动是按“周”计算,一周一周地推送出来,对学习者的学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学习者需要在线上参加学习讨论,不仅要完成模拟实验、作业,而且要相互批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慕课平台自动进行了全程记录,并予以形成性成绩的记载;最后还有课程的考试以及课程的综合成绩,达到成绩标准的,慕课平台会发给一个由慕课教师签名的课程证书。

由此可见,慕课就是一个搬到线上的课堂,除了没有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指导,其他基本上都与线下的课堂学习过程一样。当然它同时实现了线下课堂难以实现的大规模和免费。

2.慕课的发展演变概况

(1)慕课功能的演变

初期的MOOC课程是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因此被称为cMOOC,也被认为是慕课1.0,主要的功能是以社会化网络(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形式组织,它关注学习者的社会和文化体验,而不是他们的说教性传播,强调知识的共建共享。学习者在cMOOC中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学习依赖于学习者的自我调控;学习者围绕共同的主题,基于多种社交媒体(如讨论组、微博、社会化标签、社交网络等)建立连接、构建学习网络,相互交流、协作,进行互动式学习,通过资源分享与多角度交互拓展知识的范围和构建新的知识。

随着MOOC的发展,产生了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xMOOC,也被称为慕课2.0,这种MOOC变成了具有更多课堂教育功能的网上课程,即具有授课、阅读、作业、讨论、测试等常规环节,更接近传统教学过程和方式,侧重知识的传播和复制。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类课程结构的模板化,使其能够在大范围内得到推广。[1]利用xMOOC,在教学模式上可以设计自主学习模式;在学习支持上可以提供课程索引、评价、推荐等功能;在学习分析上可以支持课程海量数据的学习分析,提高学习系统的适应性。xMOOC构建了一个由技术环境、社会环境和教学环境组成的学习生态系统,为开放教育带来了革新。[2]

应该说这两类功能的慕课都有存在的必要,具体采取哪种功能取决于开设慕课的目的,目前国内占主体地位的是xMOOC 。

(2)慕课的形式变体

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的形式基础上,已经陆续出现了多种变体的形式,如大型开放式在线课程(BOOC)、分布式开放协作课程(DOCC)、大规模开放在线研究课程(MOOR)、小型在线开放课程(SOOC)、区域性开放在线课程(LO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等等。

其中,SPOC在实践中的运用比较普遍。如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就专门设置了“SPOC与课程”的栏目,可以对学校的教师上课单独开放;许多文件、领导讲话和论文中也都提到运用SPOC开展教学的说法。[3]

3.对SPOC概念的误用

现实中存在误把利用“慕课”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称为SPOC。SPOC与MOOC的重要区别就是从开放性变为了限制性,不是谁想学都可以学,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经过允许才可以,由此也从大规模变为小规模。而SPOC的学习方式与MOOC是一样的,课程的实施运作方式也没有变,所以从概念到内涵SPOC都只能是纯线上学习,学习者仍然可以來自“五湖四海”。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误解,是教师们把自己的MOOC或别人的MOOC经过允许限制在只有自己本学期上课的学生可以进入,从而实现了小规模和限制性,就认为自己是实施了SPOC。但是不要忘记,教师还要在线下的课堂上开展课程的面对面教学,实际上教师是在利用MOOC开展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的混合式教学,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SPOC。

三、运用移动课程教学云平台形成“SPBTC”慕课模式的设计[4]

目前国内比较知名的慕课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超星泛雅、学堂在线、华文慕课、好大学在线、智慧职教、智慧树等纷纷登场,一些大学、高职院校也在学校内部建立了自己的慕课平台。但是,一名普通教师如果想利用慕课开展自己的课程教学,往往会遇到许多障碍,如需要得到学校的批准或慕课平台的批准等。另外,教师如果想要利用慕课平台上的慕课开展自己的课程教学,一方面是自己的开课时间和慕课的开课时间对不上,另一方面是无法把控学生慕课的学习情况。因此慕课对大学生的在校课程学习并没有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如何才能实现教师的慕课梦,如何让慕课的在线学习和在教室的线下学习有机融合,实现混合式的教与学?

1.SPBTC——小规模限制性混合式教学课程慕课模式的概念

这里的S(small)是小规模;P(private)是限制性,与SPOC中的S、P相同;BT是(Blended Teaching)指混合式教学,既包括线上和线下的教学,也包括课上和课下的教学;C(course)仍然是指课程。

教师使用移动课程教学云平台只允许上自己课程的学生进入和使用,实现了小规模和限制性;当教师把自己开发或收集的学习资源和自己设计的各种学习活动,通过教学设计有结构地放到移动课程教学云平台上,就可以开展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现了小规模限制性混合式教学课程(SPBTC) 慕课模式。

2.建设小规模限制性混合式教学课程慕课的框架规则

在移动课程教学云平台的Web端,对建立的班课中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进行合理分组,即以“单元”“章”“项目”来分组。

(1)把学习资源按照“单元”“章”“项目”来分组:把各种学习资源,即微课、课件、视频、动画、参考资料、链接资源等放入对应的组。

(2)把预置的活动按照学习资源的“单元”“章”“项目”对应分组:把各种活动,即问卷投票、头脑风暴、讨论、测验、作业、小组活动等放入对应的组。

(3)无论对提供的学习资源还是建立的学习活动,在命名时,除了自身的名称外,一定要加上“课前”“课中”或“课后”,便于区分何时推送。然后,在开课后根据学习的“单元”“章”“项目”,每次课都灵活地在课前、课中、课后为学生推送对应的学习资源和展开学习活动。学生在开课前需要在学校进行注册(或选课);学生按照规定的开课时间和结课时间参加课程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活动;移动课程教学云平台对形成性过程成绩自动记录;教师再把终结性结果成绩加入,给出课程总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慕课”—— SPBTC。

3.SPBTC的实施方法

开课前,教师在移动课程教学云平台上,对课程建立自己的班课,导入班课学生的学号与姓名(限制名单以外的学习者加入);完成学习资源的分组和学习活动的分组;导入各组的学习资源,建立或导入各组的学习活动;开课后学生按照课程进入班课。

每一次课,教师在课前为学生推送相关的学习任务、微课、视频、阅读材料,组织学生线上讨论交流、线上测验等;课上除了面对面的讨论交流、开展实训、完成作业活动以外,运用移动课程教学云平台进行线上考勤签到、使用活动功能推送问卷、讨论、头脑风暴、小组活动、测验等活动,也利用“课堂表现”功能开展课堂举手发言、抢答、选人发言、小组评价等活动;课后继续为学生推送作业、课件、讨论以及补充的微课、视频、阅读材料等,学生上传作业、相互批改作业。师生随时随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开展学习和讨论,开展适时教学(Just in Time Teaching,简称JiTT )指导。

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程、全天候的跟踪,记录形成性过程成绩,从而实现运用小规模限制性混合式教学课程,开展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甚至翻转课堂的移动混合式教学。

四、 SPBTC相对于MOOC实施的优势分析

1.在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推送上的即时性与灵活性优势

MOOC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是按“周”来进行一次性推送,而SPBTC是按照“一次课”来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分别推送,实现适时教学(JiTT)。MOOC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都只能事先定死,不能轻易改变,尤其是推送后是不能再改变的。而SPBTC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可以随时迭代、补充和更新。例如,教师在课下看到一个有价值的学习材料,可以及时地通过链接、拍照加入到学习资源里;在教学现场,教师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临时发起一个问卷调查或讨论,展开“课堂表现”活动;当教师一旦捕捉到有意义或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时,可以及时拍摄或录制下来,马上上传到班课的学习资源组中,推送给学生或投屏展示,展开质疑、讨论、学习。

2.成绩记录的多样化优势

MOOC的成绩记录全部是依靠系统平台自动记录,完全是客观的个人行为记录,无法反映群体学习的行为和学习质量的高低。通过SPBTC,教师们可以利用点赞“主观”地为学生增加“分数和扣分数”,还可以获得以小组形式学习的小组成绩,也可以把自己在线下记录的成绩和终结性结果成绩加入到最后的总评成绩中,实现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过程成绩和终结性结果成绩相统一、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相结合,促进了学生更加关注学习的過程,更加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互补充,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机融合,也更有助于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3.思想交流、情感交互的优势

MOOC只能是学生与网络的交互,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而通过SPBTC,教师在线上讨论答疑的活动中频繁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甚至与学生展开“私聊”,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创造出了一种师生间的“亲密感”,就像是在实体教室一样,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仿佛教师就在自己的身边,在和自己说话,能随时随地解决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行为、思考方式甚至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学生有更好的学习体验,更加吸引学生融入到课程学习当中,教学更加真实有效。

4.同时性的优势

MOOC虽然可以让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却无法保证大家能够在同一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达成共识,从而提高效率。而教师可以使用SPBTC,在课堂上发起讨论,使得课堂上的全体学生同时在网上进行讨论、分享、质疑、求同存异、形成共识,能够马上解决问题,不会因拖延而影响到效率。

5.班课可以不结束的优势

当MOOC结束后,平台很快就关闭了。而SPBTC课程学习结束后,只要教师不关闭自己的班课,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如果学生需要可以随时进入班课,进行再学习,甚至可以持续进行终身学习。教师则可以一直和自己的学生保持学习上的沟通,并持续发布新的、对学生有价值的学习资源。

当教师自己的SPBTC经过多轮的迭代、规范和完善,实践证明其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受欢迎的,如果教师愿意,就可以在更大的范围,例如在全校发布为在线学习的任意选修课,成为SPOC;甚至在全国公开自己的课程,只要移动课程教学云平台能够发放课程证书,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MOOC。这比没有经过任何实践检验就匆忙发布MOOC更加科学、合理、有效,也可以大大降低投入和避免浪费。

五、结束语

移动课程教学云平台,让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慕课梦想。移动课程教学云平台在课程教学中的SPBTC慕课应用模式,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学习资源丰富、学习活动多样的学习环境,实现个别化、差异化的随时随地学习,可以让教师终生为“学生”服务,实现从“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主动、合作、分享地学习。同时,把教师们从繁重的、重复性的教学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学习、业务规则、操作要领的学习通过线上来完成,学习过程和形成性过程成绩记录交给系统平台自动记载,大大增加了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学习上的沟通与联系,使得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内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反思、质疑、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交流和引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成长性的评价,使学生有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实现更好的教学成效。

SPBTC模式相比起MOOC具有许多的优势,建设简便、易于实施、可操作性强,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桥梁,应该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缪静敏,汪琼.MOOC研究国外发展概述[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11):3-10.

[2]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MOOC到xMOOC[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13-19.

[3]刘红燕,汪治.职业教育“慕课”建设分析与应用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9):78-81.

[4]汪治.运用移动课程教学云平台,实现自己慕课梦[DB/OL]. http://www.zhuanzhi.ai/document/c72f54044f2e72 f0168717cdbdd56926.

(编辑:李晓萍)

猜你喜欢
慕课
慕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
“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ESP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慕课”浪潮下高校教学改革探讨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