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佩
(苏州世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104)
纤维定性分析主要是根据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能不同,将不同纤维区分开。在FZ/T 01057.1—2007[1]《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第3部分:显微镜法》中规定:先用显微镜法[2]将待测纤维进行大致分类,主要包括动物纤维(如羊毛、牦牛绒、羊驼毛、马海毛、兔毛、蚕丝等)、天然纤维素纤维(棉、麻等)、再生纤维素纤维(黏胶纤维、莱赛尔纤维等)、化学纤维(锦纶、腈纶、聚酯纤维等),然后采用燃烧法、溶解法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进一步确认,并最终确定待测纤维的种类。
在实际检测中,对多组分纤维进行定性分析时一般采用显微镜法与溶解法相结合,显微镜法只能做大致分类,然后用溶解法依据纤维不同的化学性质依次溶解,剩余物取回与原样进行对比观察,此过程较为复杂且时间较长。如何快速地得出准确的检测结果一直是不断探索的方向。纤维成分分析中定性检测是决定整个纤维检测速度的关键,若定性不准确更是直接影响到纤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实验根据显微镜观察纤维在硝酸中溶解的过程来快速鉴别纤维。
挑针,剪刀,载玻片,盖玻片,CU-Ⅱ型纤维细度分析仪;65%~68%硝酸(优级纯),液体石蜡。
用显微镜观察滴入硝酸后纤维纵向形态的变化过程。
参照FZ/T 01057.1—2007,选用具有代表性的试样(标准贴衬),剪取具有代表性的纤维,用挑针拨散,将适量纤维均匀平铺于载玻片上,加上一小滴液体石蜡并盖上盖玻片,放在纤维细度分析仪的载物台上,在放大100倍的条件下观察其形态,在盖玻片边上滴加一小滴硝酸,通过与显微镜连接的电脑界面,使用相应的软件观察纤维溶解的过程,也可用生物显微镜直接观察(注意:硝酸需少量,且动作要迅速,否则将无法观察到纤维在硝酸中的溶解过程)。
图1a为桑蚕丝在加硝酸前显微镜下的形态;图1b为在盖玻片边上滴加少量硝酸渗入溶解桑蚕丝的过程,可见桑蚕丝在硝酸中溶解非常快且呈尖三角;图1c为硝酸渗入溶解后,由于硝酸量少桑蚕丝未溶解完全,可见水条状的溶解痕迹;图1d为深色多组分样品中的桑蚕丝,一般不会直接溶解而会发生溶胀并褪色。因此,桑蚕丝在加入硝酸后的溶解状态为“尖、快、亮,且有水条状溶解痕迹”,而在多组分的深色样品中,桑蚕丝一般不会直接溶解而会溶胀并褪色。
图1 桑蚕丝在显微镜下的形态
图2a为棉在加硝酸前显微镜下的形态;图2b为在盖玻片边上滴加少量硝酸渗入溶解棉的过程,可见棉在硝酸中不溶解;图2c为硝酸渗入溶解后,棉纤维发生溶胀。
图2 棉在显微镜下的形态
图3a为黏胶纤维在加硝酸前显微镜下的形态,图3b为在盖玻片边上滴加少量硝酸渗入溶解黏胶纤维的过程,可见黏胶纤维在硝酸中不溶解;图3c为硝酸渗入溶解后,黏胶纤维溶胀。
图3 黏胶纤维在显微镜下的形态
综合2.2、2.3,棉、再生纤维素纤维在加入硝酸后不溶解,但会溶胀。由于硝酸可以氧化纤维并使其褪色,不溶的纤维如涤纶、棉、再生纤维素纤维都会发生溶胀,比较容易分辨,所以在纤维定性时,对于组分较少的深色试样,可以直接在纤维上滴加少量的硝酸作为介质,盖上盖玻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并进行判定。
图4a为腈纶在加硝酸前显微镜下的形态;图4b为在盖玻片边上滴加少量硝酸渗入溶解腈纶的过程,可见腈纶在硝酸中溶解较快;图4c为硝酸渗入溶解后,由于硝酸量少腈纶没有溶解完,溶解端呈尖三角。因此,腈纶在加入硝酸后的状态为溶解快且溶解端呈尖三角。
图4 腈纶在显微镜下的形态
图5a为锦纶在加硝酸前显微镜下的形态;图5b为在盖玻片边上滴加少量硝酸渗入溶解锦纶的过程,可见锦纶在硝酸中溶解较慢;图5c为硝酸渗入溶解后,由于硝酸量少锦纶没有溶解完,溶解端较圆润且有水滴状痕迹。因此,锦纶在加入硝酸后的状态为溶解较慢、溶解端较圆润且有水滴状痕迹。
图5 锦纶(尼龙)在显微镜下的形态
(1)不同纤维在硝酸中的溶解状态不同,通过观察纤维的溶解状态可以更快且准确地定性,尤其在多纤维混纺的纺织品中进行纤维定性检测时更加快捷准确,特殊情况还需结合溶解法进一步确定。
(2)硝酸在纤维快速定性上的应用一般有:①样品组分比较少时直接滴加硝酸,显微镜观察切片,硝酸可以氧化纤维并使其褪色,不溶的纤维如涤纶、棉、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发生溶胀,更容易观察与分辨;②桑蚕丝在加入硝酸后的溶解状态为“尖、快、亮,且有水条状溶解痕迹”,在多组分深色样品中,桑蚕丝一般不会直接溶解而会发生溶胀;③锦纶在硝酸中慢慢溶解、溶解端较圆润,腈纶在硝酸中溶解较快、溶解端呈尖三角,纤维为多组分时从盖玻片一旁滴加硝酸渗透,可以用来鉴定是否有腈纶和锦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