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将来
(义煤集团公司总医院骨科,河南 三门峡 472300)
下肢骨折主要包括大腿骨折与小腿骨折,在高处坠落、车祸、运动及外力猛烈打击中时常发生[1]。目前,手术为治疗下肢骨折的主要手段,但围术期失血仍无法避免,且术中、术后凝血功能可能受到影响。此外,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多合并各种内科疾病,术后死亡风险较大,故如何减少围术期失血及改善凝血功能对保障手术治疗有效性至关重要[2-3]。氨甲环酸又名凝血酸,具有良好的止血、抗变态反应、消炎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围术期失血等。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病例资料,以探讨氨甲环酸在该疾病患者围术期中的使用效果。现将具体信息报告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2.19±4.0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7例,交通事故5例,跌倒摔伤36例;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粗隆骨折12例,髌骨骨折9例,胫骨平台骨折10例,胫腓骨骨折7例。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72.25±4.03)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6例,交通事故5例,跌倒摔伤37例;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9例,股骨粗隆骨折13例,髌骨骨折8例,胫骨平台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纳入标准①术前血小板、血红蛋白均正常;②无凝血功能障碍;③术前未接受过输血治疗。
1.2.2 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②过敏体质者;③有血栓病史者;④过敏体质者;⑤存在重大精神疾患且无法配合完成治疗者。
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双下肢静脉彩超等,并实施吸入复合、静脉麻醉。观察组在麻醉生效后切皮前10 min给予10 mg/kg氨甲环酸(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70),静脉输注;对照组根据患者体质量输入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术中由巡回护士对吸引器吸引液体量、切口冲洗所用0.9%氯化钠注射液量、术中使用纱布量等进行详细记录;术后给予抗凝、抗感染治疗,24 h可拔除引流管,并在术后1周内每天进行血常规检查,若患者血红蛋白<70 g/L,则给予输血治疗。
①记录并比较两组围术期失血量,包括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
术中失血量=负压吸引器液体量-冲洗用水量+纱布净增重量。
失血量中血容量=k1×身高(m)3+k2×体质量(kg)+k3;
男性k1、k2、k3分别=0.3669、0.03219、0.6041;女性k1、k2、k3分别=0.3561、0.03308、0.1833;
总红细胞丢失量=血容量×(术前红细胞比容-术后3 d红细胞比容);
总失血量=总红细胞丢失量/术前红细胞比容;
围术期总失血量=总失血量+异体血输血量+自体血回输量;
隐性失血量=围术期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
②分别记录术前、手术进行1 h、术后完成即刻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artial thrombin activation time,APTT),比较两组围术期凝血功能变化情况,所有数据均由贝克曼ACL7000全自动血凝仪测得。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失血量比较
与术前比较,手术进行1 h及手术完成即刻两组PT、APTT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术期凝血功能比较
伴随微创观念的逐步推广,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术中损伤及出血均明显减少,但受截骨操作的影响及手术入路的特殊性,即使术中对截骨创面及软组织做彻底止血处理,患者仍将丢失大量血液。相关研究发现,在未采取控制出血措施下,围术期失血量可达1500 mL,甚至更多[4]。故需重视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出血的控制,以确保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目前在控制患者围术期血液丢失方面,自体血回输、使用抗纤溶药物、术前补充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均为常用方式,但效果不一[5]。为探寻一种更为安全且有效的方案,本研究对9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进行1 h及手术完成即刻两组PT、APTT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表明氨甲环酸在减少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失血及改善凝血功能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人体纤溶系统及凝血系统处于一种相互制约的平衡状态;作为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能够通过阻碍纤溶酶原在纤维蛋白上的吸附,抑制纤溶酶原的激活,并使纤维蛋白不被纤溶酶所降解,从而达到理想的止血目的[6]。此外,术后2 h内通常为出血最多时期,伴随时间的推移,患者出血量将逐渐减少,且相关研究发现,术后6 h左右患者机体纤溶效应将达到峰值,术后24 h降低至术前水平,故手术开始至术后6 h为控制与减少围术期失血的最佳时间段[7]。氨甲环酸具有长达8 h的抗纤溶作用,手术切皮前给药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抑制机体的纤溶亢进。但需注意的是,与慢性非极性创伤性疾病不同,由创伤所导致的骨折患者,骨折后体内纤溶系统即被激活,且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通常采取择期手术治疗,加之患者多存在严重骨质疏松症状,难以实施有效的外固定,极易产生大量且持续的隐性出血,故在骨折后应早期使用氨甲环酸,以进一步提高手术耐受性[8]。
综上所述,氨甲环酸能够在减少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失血的同时,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具有较高实用性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