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琼
不可避免存在学困生,是每个老师必须面对的教育问题。在义务教育阶段,这种现象不是趋减,而是累加。原因是什么?近日,笔者因工作需要,走进县内多所中小学校进行调研,在贴近课堂的同时,收获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与契合。而这样一堂课,更是让笔者再次对如何解决学困生问题产生了一些思考,也获得了一些感悟。
这是一堂小学五年级的试卷讲评课,教师首先简单总结了此次考试孩子们的得分情况,对部分学生提出了表扬。接着,讲解分析试卷,从课堂展开来看,这个教师的教学状态或者说教学方法科学、合理、有效。她没有按照固有的模式,从第一题开始,一以贯之地讲下去,而是择试卷重点,以及孩子们的考试现状,有的放矢地把试题拿出来,进行梳理、引导、分析,并且在孩子们掌握了之后,又进行习题的拓展,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整节课40分钟,没有以往试卷讲评课的累赘感,层次分明且教学效果良好。这次单元考试,孩子们大部分考得不错,90分以上的孩子不少。课后交流,我一一列出教师在课堂上展现出来的亮点,尤其是因材施教的这种课堂驾驭能力。最后,我也提出一个问题:这个班的孩子高分多,但低分也不少,而中间层次的孩子最少,为什么?教师和我讲,她其实在学困生的辅优补潜上花了不少时间,但效果不明显,她也觉得很遗憾。
这个中年教师的困惑,应该说是不少人的困惑。花了时间,下了工夫,没在孩子身上收到成效。我说,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你可以到你的教室再去看看,到你学生的抽屉里去看看。她问看什么,我回答:“看数学课堂之外的东西。你有没有发现,你们学校十多个班级,教学设备配置科学、齐全,但没有一个班级有图书角。孩子们的抽屉里,除了教科书,没有几个孩子有课外读物,更别说和数学有关的读物了。”这些孩子为什么学困?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掌握好学习数学的工具———观察、思考、表达、阅读和书写等这些学好数学必须掌握好的学习技能。而这些学习技能,并不仅仅来自数学课堂,还来自两个方面:去大自然旅行,以及不间断地阅读。观察和阅读相配合,是儿童智力不断发展的牢靠基础,尤其是学科类阅读。很多时候我们能发现,某些学生之所以不会解数学应用题,正是由于他们不能顺畅有意识读题的缘故,或者说,根本读不懂题目的内容与理解其中的大意。因此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我从不给不及格的孩子补课,我只是教他们阅读、阅读、再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发展思维,掌握方法;让他们在阅读中收获思考,形成智能。
一个教师要成为本门学科的优秀者,不仅要成为“术者”,更需成为“师者”,加强理论修养,夯实文化根基。从这个角度来说,不仅孩子需要阅读,教师更需要阅读。只有阅读,你才能学会用科学的理论去反思、解决一些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做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桃子。
(作者单位:安化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