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基地在高中体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9-06-25 03:51袁晓云章育莹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课程基地终身体育体育教育

袁晓云 章育莹

摘  要:体育课程基地是指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要,以普通高中体育课程为服务对象,新建或改建体育场地设施构建的校内外体育教学基地。体育课程基地在高中体育教育中具有提供物质保障、丰富课程内容、拓展教学空间等积极作用。高中体育教育中应用体育课程基地需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采取适应选课模式、突出特色课程、重视课外功能、强化综合管理、提升教师素养等优化措施。为学生提供自主化的教学课堂体系,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意识。

关键词:课程基地  体育教育  自主探究  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4(b)-0166-02

1  体育课程基地的内涵与作用

1.1 体育课程基地的内涵

体育课程基地是指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要,以普通高中体育课程为服务对象,新建或改建体育场地设施构建的校内外体育教学基地。2010年,我国教育发展规划种提出实践创新能力是未来人才的关键能力,也是素质教育新阶段需要关注的重点。普通高中作为我国青少年能力塑型期的过渡阶段,应当构建将启发、探究、讨论和参与相互融合的教学方式,以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而体育课程是普通高中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授健康知识、增强学生体质、塑造良好品格和健康心理等多种多用。因此,体育课程基地应当以完善素质教育为核心目标,具备供学生深入开展自主实践、创新的物质条件,并与探究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模式相匹配。

1.2 体育课程基地的作用

体育课程基地的应用对高中体育教育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物质资源、课程资源、延申教育等方面。首先,体育课程基地有利于整合体育设施资源,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根据国家规定,普通高中人均活动场地应当大于20m2。但是,随着近年来城市重点高中持续扩招、农村教育资源集中建设,部分学校难以保障足够的场地设施。体育课程基地的应用可以提高场地设施的利率效率,有效缓解硬件不足对体育教育产生的阻碍。其次,体育课程基地是集中开展课程建设的重要场所。在素质教育发展新阶段,传统的体育课程亟待更新和完善。体育课程基地的建设为课程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也是新课程在实践中不断调整的重要保障。

2  体育课程基地在高中体育教育中的应用优化策略

2.1 适应选课模式

我国于2004年起在普通高中阶段进行了体育课程选课试点改革,命名为选项教学并逐步向全国范围推广。采取选项教学的体育教育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教育中统一课程的模式,重视培育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体育课程基地应当适应选课教学的新模式,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为专项课程建立完善的教学计划并持续改进教学方式。课程体系应当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高中阶段体育课程项目可以将球类运动作为主体,并融入体操和武术等类别的课程。按照“合四分六”建模,以学年为单位形成分层递进的课程内容。同时,注重选课中由于兴趣导向产生的个体差异,确保课程覆盖不同基础的学生。

2.2 突出特色课程

体育课程基地应用于高中体育教育时,应当充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探寻符合自身需求和特点的特色课程。体育课程基地不仅具有服务体育教育的价值,也是培育本校特色教学的重要平台。特色课程的建设可以从时兴项目和传统项目入手并适当增加知识课程。时兴项目一般是国内或地区性的热点体育运动,比如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网球。在开设时兴项目时,教师应当考虑基地硬件设施的承载能力,深入研究项目教学难点,采取模块化学习和单元教学的方式。传统项目则以民族体育为主,将为常见的包括武术健身操、长拳、太极拳等。此类项目对基地硬件的要求较低,适合全面推广。在教学中应当融入传统文化思想的教育,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构建教学程序和评价标准,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适应性。

2.3 重视课外功能

依靠有限的体育教学课时无法满足青少年的锻炼需求。新时期下,体育教育需要培育学生终身开展体育锻炼的精神,使青少年将体育活动作为日常生活娱乐的组成部分。从而促进体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体育教育中应当将体育课程基地作为学生课外锻炼、开展娱乐的主要场地,在全时段向学生开放并提供丰富多彩的项目。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体育课程基地,着重发展俱乐部、体育竞赛和体能体质测试。以选项教学为基础,组织学生成立各类运动项目的俱乐部。教师在业余时间为俱乐部提供专业性指导。可以将参与成员分为兴趣型和提升型两类,组织兴趣型学员开展技能锻炼,组织提升型学员开展专项锻炼。同时,为参与竞技类课程的学生在节假日组织不同类型的竞赛或表演活动。比如,由教师进行球类运动体能和技术战术训练的指导,将比赛引入校园运动会并在现场进行决赛。将武术、健美操的表演引入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学生更广泛的参与体育锻炼。

2.4 强化综合管理

体育课程基地融入体育教育呈现出功能多元化的趋势。为提升体育课程基地的应用效果,需要从教学、活动和设施三个层面加强管理,从而形成综合性的管理体系。完善的课程内容可以被看作体育课程基地的软件,也是教学管理的重点。体育教师应当在学年开始前提交年度教学计划,以模块或单元为单位列出具体进度和预期效果。成立教学管理小组以目标管理法(MBO)定期跟踪实施情况,以进度和结果评估监控教学质量。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纠偏意见并商定具体方法,实现动态管理。同时,基地管理小组,合理安排场地的使用计划。可以引入信息化管理工具,将基地的闲置时间在校园网站公示,合理设定使用条件。对满足条件的组织开放使用申请,采取先申请先使用的原则,以确保管理的公平公正。

2.5 提升教师素养

作为体育课程基地的管理者和使用者,体育教师应当持续提升专业素养,以满足高中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注重自我学习,增强创新交流和实践总结,突出名师效应带动整体教学能力的提升。随着体育课程基地应用日趋广泛,体育教师将面对更大的教研压力与创新压力。对知识和技术的持续学习是激发创造力,不断推陈出新的根本源泉。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便利,利用MOOC等平台广泛获取知识并应用在教学创新中。同时,在教学实践中相互观摩,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交流中加快师资队伍整体成长。学校应当为体育教师提供充足的培训机会,与高等示范院校开展项目合作。勇于将高等院校的创新项目引入校园,并安排本校教师参与项目合作,为体育教师提供接触前沿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机会。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体育教育中应用体育课程基地模式是适应新时期教育需要的創新举措。课程基地由设施设备等硬件和课程内容等软件共同构成。在整合硬件资源完善基地建设的同时,高中体育教学也应当加快对选课教学的适应能力。因地制宜的构建多样化、特色化课程体系。将课程基地作为学生开展课外锻炼和活动的主要场地,通过优化组织方法提升学生参与热情。注重对基地的综合管理并持续提升教师素养,从而实现高中体育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林强.试析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19(9):147.

[2] 耿红平.高中体育分层教学法的实践应用[J].田径,2019(1):47-48.

[3] 林思超.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模式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6):58-60.

猜你喜欢
课程基地终身体育体育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
立足课程基地 推进教学改革
构建活动化校本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推进人文校园建设,促进学生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