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视野下我国休闲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2019-06-25 08:29孙志方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设计研究当代艺术

孙志方

摘要:在“消费社会”语境下,艺术介入日常生活,无处不在的“先锋”主导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休闲建筑作为文化娱乐型建筑主导其生成的传统因数让位于“消费”,面对这种变革,我们的传统设计模式也要向新的话语模式转变。本文就当前消费社会语境下休闲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总结当代休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策略。

关键词:当代艺术 休闲建筑 设计研究

当今艺术陷入这样一种窘境,即消费社会已经消解了我们的传统艺术精神,无处不在的“先锋”艺术主导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休闲建筑作为文化娱乐型建筑形式被推上了消费社会语境下建筑审美转型的风口浪尖,无论是社会公益型还是消费商业型休闲建筑因为消费观念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着剧烈的改变,同时也产生了社会公益型休闲建筑的使用效率不高、消费商业型休闲建筑的生命周期不长等问题。

一、我国当前休闲建筑现状及特征分析

休闲建筑是隶属于公共建筑,这种类型建筑的产生是人的需要层级不断晋级的结果。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加,人的休闲需要不断提升,推动休闲建筑的发展。从休闲建筑的类型上来说主要分为两类,即“消费型休闲建筑”与“社会公益型休闲建筑”。在“消费社会”的语境下目前在我国的休闲建筑类型主要以消费型休闲建筑为主,而社会公益型休闲建筑则发展缓慢。

经过工业化时期的生产积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出现了以消费为主的社会转型,城市逐渐从原有生产中心转变为消费中心。我国在经历改革开放后近四十年的发展,城市的职能也在悄然地发生着类似的变更。伴随着国际文化经济交流的深入,西方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通过媒体和网络被我们了解和模仿。休闲娱乐消费在我国人民的生活费用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例,新的娱乐方式和相应的娱乐消费设施在这种历史环境中也获得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

我国21世纪以后城市逐渐步入“休闲时代”,即“第三产业时代”。据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27032亿元,占我国GDP的51.6%,我国休闲产业正在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商业型休闲建筑正在拔地而起。我国消费商业型休闲建筑的发展与欧美国家也愈趋相同。我国盛行的消费商业型休闲建筑主要包括三类。

首先,作为一种“外来品”的“会所”。会所是专门通过针对服务不同的专营性的休闲活动方式或不同消费能力的休闲人群来进行规划设计的。如高尔夫会所、马术会所、帆船会、社区会所、健身会所、美容会所等;其次,现代主题公园。主体公园的发展经历了由单纯的游览观光型演变为现代综合型主题公园的过程;第三,游憩商业区(RBD.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是现如今的消费商业型休闲建筑的重要转型,其中以HOPSCA模式最为成功。

多种多样的消费商业型休闲建筑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休闲需要,为人们提供多种感官式的休闲体验,并且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的提升做出了保证。消费商业型休闲建筑的生命是由休闲者的消费所决定,目前出现的状况是,成功的休闲建筑被重复模仿建设却没有去考量地理位置对经营成败的关键作用、规划设计和施工简单粗糙、项目缺乏特色、过多的内容雷同、消费门槛过高等问题。随着消费的越发多元,在消费社会背景下,休闲建筑愈发成为具有“狂喜的建筑”特质的“时尚宠物”。现今的消费商业型休闲建筑提供的主要休闲活动是为了激发人的身体的快感以便诱惑休闲者进行消费而建设出来的,所以现今的消费商业型建筑不追求建筑普遍和永恒的价值和规律,而是追求无限的可能和瞬息万变,不再有终极目标和确定的标准,只有“更多”和“更新”,在利益的驱动下成为表象的乌托邦,当前如何破解这个问题成为休闲建筑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休闲建筑的特性与设计原则

休闲建筑具有的三大特性,即“补偿性”“体验性”和“文化性”。这三大特性是休闲建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也是休闲建筑区别于其他类型建筑的主要差别。因此,决定休闲建筑成败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三点,即休闲建筑的选址和定性、休闲建筑的设计、休闲建筑的后期运营。休闲建筑的设计的基本原则有三点,即以人为本、符合社会城市发展、从休闲建筑特性出发的设计。

三、休闲建筑的设计策略

对于休闲建筑策略的探讨,必须是以休闲建筑设计原则为基准,综合考量影响设计的关键因素,并且始终贯穿休闲建筑设计评价公式的复核进而得到实际的设计策略,是能够为休闲建筑的设计进行一定方向上的指引,并且能使得我们的设计是大众能理解的、能够欣赏的、实用的并且是能可持续发展的休闲建筑。

策略一:选址优先原则

休闲活动是人除去工作和生活的第三个重点,因此休闲建筑通常是社会公共生活的焦点,也是城市的基本功能结构和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无论是社会公益型休闲建筑还是消费商业型建筑,正确的选址和定位都是决定其日后运营好坏的先决条件,因此在进行休闲建筑设计之时需要优先考虑选址。选址和定位所要考量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区位条件与场地的环境条件。

首先,区位条件是休閑建筑选址的重要因素。人的出行目的来考虑,无论交通状况是否拥挤、目的地是否远,普通通勤者都必须到达它们的工作地点。与日常通勤不同,休闲出行者往往需要舒适、安静、安全的出行环境,他们希望去往目的地的过程也能达到享受、放松的目的,沿途的风光能够赏心悦目等。而如果交通堵塞、停车困难等问题出现就会大大降低休闲出行者的乐趣,甚至休闲活动就根本不会发生。因此,休闲建筑基地周边良好的交通状况是选址的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就目前的休闲建筑所处的城市区位大概选址的地点要么是城市中心区域、要么是城市副中心或城市新的发展中心。选址在市中心的土地成本高,但是有很好的辐射范围。选址在城市副中心或新的发展中心土地成本较低,但是辐射范围也就相对较低。

其次,基地周边的环境来决定择址的成败。场地环境的决定因素有:具有良好的使用环境,用地条件是否方便建设、节约投资;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或人文资源条件的用地;用地周围的主要业态,是否有污染排放点,是否有足够的人流量等。

策略二:尊重“常識”与“使用者”行为

现在在消费社会的影响下,社会价值观趋于多元化,在这种影响下人的休闲活动方式的可选择数量剧增,人的活动变得具有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建筑师如何辨别其对未来的确定性的不同层次,从而做出相应的设计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对此解决方法在于建筑师知识的积累。这种知识不只是包括在学校学到的系统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一部分是人日常生活的经验获得的知识。这种知识是蕴含在日常生活中的知识。事实上,建筑师总是倾向于运用建筑学的术语将空间看作是抽象的概念,对空间进行想当然的分析,而不是把空间看成是行为现象导致的。他们倾向于通过研究书刊上的静态的,缺乏人的活动的建筑作品图片,依赖参考以前的设计。大多数的优秀建筑作品又是由其他有相同的价值体系建筑师评选出来的,这就更强化设计知识和生活“常识”被截然分开的恶性循环。所以建筑师是要很好地搜集和研究已有的信息,运用社会现象的方法来观察和评价建筑,而搜集的信息可以揭示建筑师预言中的不合理因素。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候不仅要掌握充分的专业知识,还要重视生活“常识”。

“如何做出相应的设计”最为有效的方法应该是建立在充分研究休闲者的行为习惯的特点的基础上。具体来说,可以将不同的休闲者进行一定的分类,观察研究他们的消费习惯、休闲活动的习惯,并且结合自己所即将要做的设计,把设计所服务的人群进行对号,依靠这些“常识”来指导设计。对此,英国学者布莱恩·劳森提出“语意差别”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简单方法,即询问人在一系列的情景中对刺激的反应,这一系列的情景通常是依据相对的反义词来创造,例如“善意的”和“敌意的”,或者“有序的”和“混乱的”。

利用“语义差别”法和恰当的词意相对的形容词。例如这些形容词可能包括了从“开敞”到“封闭”等这些范围。通常这个范围分为五到七个等级。一个奇数的等级允许被测试者选择一个位于中间或两到三个等级来强调不同的趋向。这样就可以提供一个简单的方法用来比较个人或群体对两处及更多场所的感受,也可以揭示不同的人群对同一场所的不同感受。最重要的是它能很好地帮助业主、使用者同建筑师进行交流,告诉建筑师什么样的尺寸是人们感到适宜的和什么是人们希望的设计的发展方向。

策略三:在平面布局与空间结构中突出休闲特点

对于休闲建筑设计来说在既定的基地里,如何使得休闲建筑最好地适应人的休闲需要,使得休闲建筑拥有更为长久的使用寿命呢?关键点就是在我们的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休闲建筑的三性:即补偿性、体验性和文化性。并将三性贯穿于建筑的平面布局与空间结构设计中。

总平面布置阶段。按照休闲建筑在基地中的分布和组织形态,设施总平面布置概括起来有三种形式:“集中式”“分散式”与“混合式”。其中“集中式”布置的总平面可以使建筑各功能组成部分的空间紧密相连,结成统一的整体,达成整体集中的建筑形象。同时有利于对人流达到聚集的效果、节约用地、方便管理;并且在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集中式”的总平面布局能有效起到降低建筑能耗的特点,使休闲建筑能符合现在社会对建筑节能、低碳的要求。“分散式”布置,休闲建筑设施内的功能组成部分各自分散或分组布置在基地总平面上。这种布置方式有利于对休闲活动进行合理的划分,可以避免各活动空间上的相互干扰和方便提供相对独立专业的经营,也有利于创造理想的室内外活动环境;“综合式”布置,这种布置形式兼具上述两种布置形式的特点,便于因地、因时制宜和灵活运用。它对不同基地环境不同建设规模或需要实施分期建设的各类休闲建筑项目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它能将能耗大的设施集中布置,将干扰大的设施分散布置,并且灵活的布置空间聚集活动点,它是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较为普遍采用的布置形式。

综上所述,以往在进行休闲建筑设计时,习惯对空间进行逻辑性强的空间划分,即功能分区十分明确。但是现在在社会多元的价值观影响下休闲建筑在空间设计上不再讲求逻辑感强的空间划分,而是盛行非理性化的浪漫的设计,对空间的界定不讲求明确的界定。因此,我们要运用已有空间理念表达休闲建筑的空间休闲性。注重被动休闲空间的设计,并寻找被动式休闲空间向主动休闲空间进行转换的方法。具体设计手法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依据人的生理需要,创造丰富的建筑的物理体验环境。如利用人对色彩的冷暖认知,巧妙的墙面材质和颜色搭配、补充人工光源,营造休闲建筑内部休闲环境;改善建筑室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度,给予人们多种触感,营造舒适的休闲环境。

第二,依据人的休闲需要,可在功能单一的休闲空间前复合其他休闲空间。如电影院的休息等候空间、商场的中庭空间等设大屏幕投影、设置各种尺寸的座椅、放置精美的广告牌等,均能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使枯燥的等候时间变得丰富,改善了人的心理感受。

第三,对原有空间功能的转换。如在学校单一功能的走廊中,使之转变为一条画廊。基地内室外休闲活动场地的布置应尽可能与相关的室内活动空间相邻接,以便内外活动联系沟通,使室外空间成为室内活动空间的有机延伸部分,增进使用功效。

第四,改变传统的建筑观念,使原来被动的空间场所变为主动的空间场所,如当代商业文化突出的代表一一步行商业街的出现。商店的含义已从单一购物的场所演化为一种购物、展示、观览、社交、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商业文化活动空间,其行为模式也由封闭的柜台式营业到开放的超级市场,使得整体被动行为转化为休闲主动的行为,被动空间转化为主动空间,这种消除被动、创造休闲空间的规划设计方法实为上策。

当代艺术多元的价值观在休闲建筑设计上有三个方面的含义:尊重使用者行为、与环境和谐共生以及空间功能的多意表达。空间的使用性质和功能要求由其中所容纳的人的行为活动决定,通过对休闲建筑设计策略的探讨,明确消费社会语境下,“人”作为消费行为的主体在休闲建筑的设计中的核心地位。

猜你喜欢
设计研究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下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设计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的教学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