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路径探析

2019-06-25 02:35邹艳辉
现代农业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

邹艳辉

【摘   要】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肩负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大学生接触和了解宗教的形式和途径多样化,大学生信教情况不容乐观,对大学生宗教信仰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概述了新时代新媒体对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的影响,并且对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宗教观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新媒体;大学生;宗教觀

Analysis on the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religious belief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the socialist cau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They shoulder the heavy responsibility of building China into a prosperous, strong, democratic, civilized,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socialist modern power.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has led t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forms and way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to contact and understand religion. The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religious beliefs is not optimistic.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guide and educate college students about their religious beliefs.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impact of new media on the religious belief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views on how to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form a correct religious view in the context of new media.

[Keywords] new media, college students, religious view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特殊意识形态的一种,通常被当做以信仰为手段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基于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现实过程,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人们的思想意识更为自由和开放,这也为宗教文化信仰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比较宽松的环境。

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以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电脑、智能手机、数字电视机等为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及相关服务,它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也称之为数字化新媒体,它具有虚拟性、及时性、互动性、展现方式的多样性、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这些特点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相应的增加了风险,它为社会进步带来了强大的力量,也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被称为“网络原住民”的00后已经正式成为大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都受到新媒体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新媒体在他们学习、交流、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伴随着新媒体发展传播的不健康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思想、心理产生了负面影响,宗教信息在新媒体媒介下的快速传播和广泛影响也会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宗教观带去消极的影响。

1  新媒体对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的影响

1.1  大学生获取宗教信息的途径变得多样化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流日益广泛,文化大碰撞、大融合,新媒体的兴起、发展与普及,使大学生获得宗教信息的途径不再是当初的口口相传、书写印刷、广播和电视,除了QQ、微信、微博等,宗教因素几乎渗透到所有的互联网应用形式中,比如各种网络平台和聊天空间等,大学生获取宗教信息的途径变得多样化。

1.2  大学生宗教信仰引导和管理的难度增加

由于新媒体具有互动性较强、展现方式多样、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网络上各种信息泛滥,对于别有用心的国外敌对势力而言,这种网络环境就给了他们可趁之机,宗教信息也混杂其中,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处于完善阶段且辨别能力较低的大学生容易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我们的管理也相应的增加了难度。

2  如何在新时代新媒体背景下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宗教观

2.1  利用新媒体技术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李岩梅说:“宗教的长期性根植于社会矛盾、集体心理与提供的不可取代的终极关怀上。”[2]因此,我们需要借助各种新媒体技术帮我们更好的了解学生,通过开通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及时关注学生发布的动态,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很多学生在面对面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不愿意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透漏出来,但如果我们会巧妙的运用新媒体技术就可以从中了解很多,大部分学生不愿意或者不好意思说的话可以在这个上面避免尴尬的说出来。新媒体技术可以让我们与学生进行全方位沟通,关注他们学习和校园生活中的的实际生活,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开解他们的困惑,更好地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避免学生想要获得心理慰藉而选择信仰宗教的情况发生。

2.2  开展正面宗教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党对于宗教,先后提出“充分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等政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宗教本身也存在和谐因素,不管是佛教、道教,还是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都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比如佛教的“众生平等”、“慈悲护生”,道教的慈爱和同、不伤生灵,儒家“仁者爱人”等,都体现了爱、包容、平等、和谐的思想,而这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和团结有宗教信仰的学生,并积极引导这部分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结合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积极引导这部分学生用马克思主义辩证观看待宗教,让他们在认识到宗教积极意义同时,也能认识到宗教的唯心主义本质,从而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精神,以促进全民族、全国人民的紧密团结。

2.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引领学生的价值认同,围绕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开展形式多样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在润物细无声中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结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和习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采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授课方式增加思政相关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他们的内在信念和自觉行为。

2.4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 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的精神动力, 是激励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然而,新媒体环境的开放性和全球性,可以拓宽大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但同时也让其他国家对我们进行文化入侵和意识渗透以可乘之机,与我们而言,急需及时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强化他们的民族国家意识,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爱国行为和爱国意识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革命根据地、伟人故居等活动,让他们深刻领悟祖国繁荣昌盛的背后付出了多少人的血泪,进而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奠定他们爱国情怀的基调。同时,利用大学生思想政治类课程让学生充分了解国际形势如中美贸易战始末、中非关系、台海问题、南海争端等等,激发他们内心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2.5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爱校、爱国、爱社会的情怀,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自我规划意识、自我突破能力等等,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通过加强学生社团、文化设施等阵地建设,健全相应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创建中,也可以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满足不同性格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他们提供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充分挖掘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可以使他们的情感有所依托,而不至于因为要寻找心理慰藉而依托于宗教信仰。同时可以利用学校广播电台、校报、校园宣传栏和校园网等宣传学校的校训精神、国际时事、国家最新方针政策等,营造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创新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让他们在大学生活中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强劲的精神动力,从而达到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的目的。青年一代肩负着让国家强起来的使命,因此高等院校最容易受到宗教渗透影响,开展积极向上、有利于学生和谐心理与和谐人际关系的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扼制宗教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有很好的消解作用。同时,在一个积极务实的校园环境中,也更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6  打造一支以辅导员为主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更好的引导大学生有正确的宗教观,还需要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既要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也需要辅导员在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不墨守陈规,要在新媒体技术的大背景下,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探求一条切实可行的工作路径,通过新媒体把新知识和新信息传递给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结语

大学生不是一般的公民,肩负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因此,在宗教文化信仰的传播和交流比较宽松的环境下,大学生们是否有信仰,有什么样的信仰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正因如此,对我们的青年大学生进行宗教观的正确引导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为抓手,逐步引导他们相信科学、崇尚科学、传播科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全国宗教工作会议 [EB/OL],  http: //china. cnr. cn/ news/20160424/ t20160424 _ 521964065. shtml.

[2] 李岩梅. 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管理研究[J]. 河南社会科学,2013, 21(02): 28-30.

猜你喜欢
新媒体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