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娟
【摘 要】 “乡村振兴”的理论框架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重要战略。本文根据农村的发展进程,阐述了我国农村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不同历史特点和农业策略,并结合新时期我国农村的发展特点,提出了乡村振兴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多维度的探索模式来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 乡村振兴;“三农”问题;战略意义
Look at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light of development
[Abstract]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as put forward in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rural area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gricultural strategies of rural areas in China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areas in the new period, puts forward the multi-dimensional exploration mod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issues of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peasants; strategic importance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乡村振兴,就是要用长远的、前瞻性的眼光,对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进行全面性的布局,并制订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来为其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本文主要围绕农村的五个历史性转折点及其影响因素造成不停变化、运动、调整的发展进程来描述。
1 近代中国农村发展进程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的三项改革阶,我国进入农村改革以来,以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改革、人民公社改革这三项改革最为典型,一系列的变革成为了我国当时农村改革方向的总基调。改革实现了农村由半社会主义向完全社会主义的转变、农业生产产生了空前发展[1]。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阶段,的指导思想是放权盘活农业生产环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和农村微观经营主体的重构与人民公社体制转变为乡镇体制,这几项措施都极有利地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
1.3 1985年一号文件的提出阶段
乡镇企业超快速发展阶段,一号文件提出将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最终改为“合同定购”制度。并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多元经营的方针,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民可以自主决定从事农产品的经营活动,享有完全掌控的市场自主权,这就是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初阶。
1.4 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
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阶段,1992年初,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了一个转折性的新起点,就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目标和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第八届人大会我国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使用权,并用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导地位[2]。
1.5 十五届五中全会至今
城乡统筹战略的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阶段,取消了农业税加大了对于农民的各种补贴、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了财政的保障范围、农产品平均关税从23.2%降至15.23%、农民收入年均增幅在6%以上等,这一系列的成绩都是广大农民伟大探索的体现,开创了改革发展的历史新进程是我国经济发展前所未有的好时期。
我国农村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一直保持着突破和创新的态势,为的是迎合当时的时代特性,为农村的振兴提供适合发展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
2 我国现代乡村发展现状
新时期的中国进入了新形势下的农村改革和发展,“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党通过“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战略,实现了从减税到免税再到给予补贴的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使“三农”的发展状况得到了极有利的改善。
2.1 农业基础薄弱
我国耕地面积约20.25亿亩,人均耕地面积约1.4亩,乡村人口约6亿左右,农户人均耕地面积仅3.4亩。从农业经营模式看多数地方仍然是精耕细作的小農经营模式,在资源环境限制趋紧的大环境下,农业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日益凸显;我国农业总产值一直在10万亿元左右,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农业整体所得利润水平也比较低;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在20万亿左右,农产品的产量不稳定,生产率低,产品质量差,存储和保鲜的技术存在问题,市场竞争力弱。
综上,我国的农业基础依然薄弱, 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依旧存在,在现有的土地流转制度下,农业的基本生产单位主要是中小农户,农业的发展体制机制和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机械化水平不高、农产品效益低且质量安全风险增多。
2.2 农村发展滞后
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以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相较低, 第三产业的发展态势也较弱;农村人口接受教育条件有限, 文化水平相對落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村长期以来受传统农业发展的影响,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难以投入到农村发展中去, 经济发展模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农村在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够完善,导致城乡经济在发展中出现失衡;农村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由于农村不合理的灌溉施肥、肆意偷伐,造成农村耕地流失、土地沙漠化和大量的水土流失, 加之农村工业污染及城市“三废”向农村转移, 严重污染了农村生态环境。
综上,我国农村创新不及时、创新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政府对创新技术、政策和资金的保障不够,农村现代化程度低、各生产要素资源污染问题日益突显,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经济的发展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2.3 农民增收困难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有一定比例的提升,但总体水平仍然不达预期。究其原因:一二线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减弱, 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 农民对先进科学的态度极其谨慎,对新科技、新知识的获取、掌握很有限;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防灾抗灾能力差,造成农民的收入没有保障;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 部分农产品出现过剩的现象, 农民在农产品的价格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农民的收入很不稳定。
综上,实现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农村文明、农民生活提质的重要保障, 它不仅是关乎农村社会的全面稳定、提高农民幸福感的重要手段, 同时更是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3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
新时期,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表现在乡村的发展上。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乡村振兴准确的说是要解决好“三农”问题,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是消除这种供给侧结构不平衡的行动纲领。
乡村振兴战略是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战略,在国家的层面做为治国理政的战略方针写进了国家的党章。把农村基层党建纳入法治化轨道是农村基层党建法治化的科学内涵[3]。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从乡村的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多维度来着手解决。要推动“红色引领绿色的强党、强服务、强产业观”,打造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
乡村振兴是我国迫切需要实现的奋斗目标、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农民的迫切希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手段,是发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突破。乡村振兴把“三农”问题与乡村发展任务结合起来,从国家战略的层面进行探讨,体现了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惠民工程的决心。
参考文献:
[1] 徐若滨. 聚力乡村振兴 推动“三农”发展[N]. 新农村商报018.
[2] 林 霞,王凤山.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强起来[J].就业与保障,2018(12):18-21.
[3] 尹华广. 农村基层党建法治化:科学内涵、时代价值与实现路径——以“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为例[J]. 长春大学学报,2017,27(11),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