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时政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19-06-25 02:37贾佳辰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课堂实施中需要融入新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时政资源作为一种特色的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补充,与思想政治教学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密切联系。如何恰当引用时政资源,巧妙衔接课堂内外,也就成了广大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关注的话题。文章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时政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时政资源;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贾佳辰,广东省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教师。(广东  广州  510260)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0-0104-03

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型、活动型课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中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与初中思想道德与法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等课程相互衔接,与时事政治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其他教学和相关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1]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将时政教育与高中政治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补充和丰富高中政治教学的课本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国家和国际大事件的关注度,对思想政治教学大有裨益。

一、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时政资源的现实意义

1. 有利于培育时代新人。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才能培育时代弄潮儿。教师恰当引用时政资源,巧妙衔接课堂内外,有助于学生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做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教师要将时政教学策略与课堂有效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勇担重任,与人民一道拼搏,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2. 有效补充和丰富教材内容。教材文本有相对滞后性,但时政教育不能滞后,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引入时政内容,可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增强思想政治教材的實用性。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要引导学生体会实践性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思想政治课堂必须较之其他学科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3. 有助于推动良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包括彼此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能体现教育教学活动的价值和生命意义。在高中课时紧张、高考升学压力大的现实情况下,受传统“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思想的影响,一些地方性的思想政治教学依然存在着教师“上课划重点,下课背大题”的“背多分”式的僵化训练。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通常是以教师丧失教学乐趣、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作为代价的,久而久之,必然就会伤害师生关系。将热门时政内容融入当前的教学之中,师生一起选题、一起探讨,实现实际生活与知识的有效结合,既是时代所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师生教学相长的必然要求。

4. 与高考命题紧密联系。就近年来高考真题而言,不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分析题,其中的命题材料都是从时下热点新闻着手,将情境与材料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蕴涵着高级思维的试题,不仅要求学生准确理解书本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深刻领会相关理论知识的本质,要求学生将书本知识与不同的材料相结合能够创生出书本中没有表述过的新表述,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2]若课堂教学不能补充新鲜时政材料,学生很难真正学好政治,在今后也很难实事求是地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的建设。

二、时政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1. 设时政类情境课堂,用“小课堂”小问题,阐述“大社会”大道理。教师有效运用情景教学能使课堂拥有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以问题为链接,将教材内容与时政资源进行有效结合,指引学生在时政情境之中研究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从而实现时政资源的有效运用。

比如,在教授“多变的价格”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将2018年国家新能源汽车补助、各地“汽车下乡”新政策、2018年广州车展资料等材料引入课堂,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减免购置税会使此车辆的需求曲线往何处移动?

豪车降价会使车辆需求量发生怎样的变化?

尽管国庆节购买车辆的优惠政策远超过之前商家的零星促销活动,但仍有很多消费者在待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经营粮食店的老陈见对面4S汽车店在进行打折后销量增加不少,也进行效仿,开展大米、鸡蛋等商品打折活动。你认为老陈的销售策略会有良效吗?为什么?

你认为今年豪车价格波动很大的原因是为何?此现象对于豪车生产商而言有什么启发?

请你就大众新能源车的成功思考企业应如何让自身得到发展?

……

以上问题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一经抛出,便引发了学生极强的求知欲,学生不仅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课下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研究经济生活的行动中去。学生周末积极走访汽车4S销售店,寒假去老家还会积极调查农村汽车市场。时政情境教学将实际生活中的热点新闻与教材的知识点有效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解决了“小课堂”中的“小问题”,带领学生接触广阔的“大社会”,明白“大社会”中的“大道理”。

2. 探究时政话题,用课堂活动小角色,培养社会领域大担当。角色扮演教学法源于美国社会学家范尼·谢夫特的《关于社会价值的角色扮演》,是在教学之中创设或拟定一定的实际生活片段,让学习者扮演角色,让扮演者将角色的表情、言辞、行为方式和内心世界充分表达出来,以学习新的行为或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教授“人民代表大会”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先讓学生聚焦“两会”,观摩全国人大的详细流程及会议内容,然后让学生扮演国务院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记者等角色,使学生明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构由其产生,受其监督,并对其负责。

“从人的成长角度来看,一个人发展的根本任务就是实现社会化。而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化有三项基本要求,即学会基本生活技能、学会社会规范和承担社会角色。”[3]角色扮演教学法与时政教学的有效融合,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的激情,还有助于学生了解时政、探究国情、感受民情。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指引学生亲身感受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各种责任担当,有利于学生理清错综繁杂的种种社会关系,坚守政治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判断,做一个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社会公民。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为学生提供一些热点时政新闻资料,提前了解学生对此类热点事件的观点和看法,有利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学。

3. 梳理时政专题,运用丰富多彩的小课堂,衔接蓬勃发展的大时代。教师在进行高中政治时政教学时,应对国家社会热点新闻、国家方针政策进行专题梳理。

比如,在教授“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知识点时,笔者要求学生以“新时代”和“劳动者”为关键词梳理时政材料,引导他们先将搜索到的“新时代的就业市场矛盾”“现阶段国家就业指导政策”“习总书记的青年观和劳动观”等资料梳理出一条“新时代的劳动观——新时代的就业观——新时代应如何维权”的时政专题,上课时再与课本上“劳动——劳动观——就业——就业观——就业之后——劳动者维权”的知识线索一一对应分析,如此双线交织的课堂,既能拓宽学生视野,又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劳动观与就业观,使课堂教与学都有了广度和深度。

时政专题不仅能运用于新课程教学,还能运用于综合探究课、复习课之中。人教版思想政治教材必修部分一共十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在体例编排和呈现方式上大致相同,各单元后面的综合探究和前面的课文同属于课堂教学的内容。“综合探究之所以在教材整体设计中被当作一个重要视点,除了目标设置本身的意义之外,还在于它具有展现相关单元中主要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功用”,此时梳理时政专题,对实现综合探究功用确实大有助益。在上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综合探究课“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笔者就引入了“家风建设”的时政专题。在此专题中笔者融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时政内容,这些内容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在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课本知识进行有效连接,有助于学生结合当前时代要求进行综合探究,充分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进而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党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等内容。

4. 重视时政分析主体,培养课堂的主人就是培育时代弄潮儿。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事,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对于时政学习主体的认识,通过激励手段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时政资源,促进学生发展其自主学习思维和探究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趋势,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学习状态,给予学生一定的激励和评价。

笔者曾提倡学生制作新闻册,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多地读报或关注一些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要求学生每周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剪贴在制作的新闻册上,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在制作新闻册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对时政材料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知识逻辑或问题逻辑对材料进行再次组织,最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加以论证分析。刚开始时,学生可能会感觉较困难,但是长此以往,学生就能找到规律,并乐在其中。笔者还会挑选时机来展示优秀新闻册,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资源库,教师在批改和评价新闻册的过程中也会受益颇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时政资源丰富多样,时政素材浩瀚如烟,教师一人之力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自主获取时政信息,对筛选的素材加以简单的论证分析,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方不知老之将至。时政资源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至关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研究如何开发和应用时政资源的确是件极有趣的事儿。教师应该有新风貌、新姿态、新方法、新作为,精心组织课堂、用心研究教学,只有这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会在一代代青年的不懈奋斗中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 徐光宇.深度学习:政治课教学的应然要求[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5):51.

[3] 李忠强,王慧.服务社会 课即人生[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4):56-57.

责任编辑   胡甜甜

猜你喜欢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思想政治课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导入策略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心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