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悦
摘 要:李商隐为亡妻王氏而作的悼亡诗主要以故宅、七夕、羁旅为创作背景,表达了对亡妻的追忆悼念、对幼子的怜爱之情和对身世浮沉、羁旅愁苦、生活艰难的慨叹之情。其悼亡诗的局限性表现为极少关注所悼之人和具有较强的“功利性”。
关键词:李商隐;悼念亡妻;诗作研究
一、内容综述
李商隐悼亡诗的对象,一为亡妻,二为故友。此处论述以其悼念亡妻之诗作为主。
838年,李商隐应博学宏词科失利,赴王茂元幕下,王茂元爱其才华,把女儿嫁给他。李商隐写下许多关于二人甜蜜婚姻的诗作,如《东南》、《韩同年新居钱韩西迎家室戏赠》等。王氏于851年去世,李商隐为亡妻王氏写下了多首悼亡诗。
《锦瑟》是李商隐传世名作之一,关于《锦瑟》的主题,其一认为李商隐《房中曲》中“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一句与《锦瑟》一诗寓意略同,是以锦瑟起兴,非专赋锦瑟也。我同意此观点,亦将《锦瑟》归为悼亡诗之一。
《房中曲》是李商隐为亡妻而作的悼亡诗代表作之一。王氏之死给李商隐带来了极大悲痛。“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己不见,锦瑟长于人”,妻子在最后一次离别之时似乎己预感到了生命即将陨落,因此还未开口,悲痛之感就油然而生,而当李商隐终于归来却要面对妻子亡故的消息时,内心悲痛就更为沉重。
李商隐对亡妻感情极深,也只有此至深之情,才造就了许多为其而作的悼亡诗。封建礼教下,古人常有“重友轻妻”观念,李商隐却因为妻子去世而推脱了亲友的宴饮之邀,有《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一诗为证。此诗运用多处典故,直接抒情,表达了沉重的悼亡之情。颔联“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中,上句对环境进行描写,描绘出室内空空、重帘垂地之景象,对句则巧妙化用了潘岳的《悼亡诗》“展转眄枕席,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尘满床,簟竟空,景物依然,人事全非,悲痛之情更显可悲。颈联直接抒情,“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忘”一句以“嵇氏幼男”、“左家娇女”借指自己的幼子衮师和女儿。《晋书·嵇康传》引《与山巨源书》:“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疾。”左思《娇女诗》:“左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晰。”通过描写对幼女稚子的怜悯顾念之情,表达出对亡妻的悼亡之情。
李商隐写下了一系列关于崇让宅的悼亡诗。
崇让宅是诗人的岳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在东都洛阳崇让坊的宅邸,诗人和妻子曾在此居住。《西溪从语》云:“洛阳崇让坊有河阳节度使王茂元宅,义山乃茂元之婿。”亦有李商隐曾在崇让宅写下的许多诗作为证。841年,李商隐于洛阳崇让宅写下了《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一诗,表达出对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思念之情和仕途不顺的悲愤之情。851年,妻子王氏去世后,昔日充满幸福与温情的崇让宅常给李商隐带来物是人非、凄清落寞之感,李商隐以崇让宅为背景,创作了多首悼念亡妻的诗。
《崇让宅东亭醉后沔然有作》作于851年初秋,此时李商隐妻王氏已故,李商隐在崇让故宅东亭睹物思人,作此诗。全诗寒气逼人,给人以沉重的压抑、孤寂之感,“身世玉琴张”一句感慨身世浮沉如玉琴之改弦更张,“万古山空碧,无人鬓免黄”一句以“空”写“万古”的山,更显凄凉,山即使万古碧绿长存也终究是一场空,何况孤身一人,发鬓怎难不黄?孤身一人临故宅,昔日温情已不复在人间,对亡妻的悼亡之情油然而生。此诗运用了多处对比的手法,如“密竹沈虚籁,孤莲泊晚香”将密竹与孤莲进行对比,茂密的竹丛却没有一丝声音,一切都只沉寂于虚无的寂籁之中,又如“如何此幽胜,淹卧剧清漳”一句将幽静的盛景与诗人颓废的状态进行对比。诗人内心的失落悲凉由此可观。
《正月崇让宅》作于857年正月。李商隐回到崇让宅,本是一年之始,却感到无限苍凉:门扉紧闭,苔藓丛生,月光含晕,花寒未开,一派凄清寒冷之景象。情景交融,更突显出诗人内心的悲凉。颈联“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从室外之景到室内之景,以动写静,诗人深夜辗转难眠,连“蝙拂帘旌”、“鼠翻窗网”这样微细的声响都听得一清二楚,甚至还以为是妻子到室中来了。尾联“背灯独共馀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写诗人立刻翻身起来,却没有见到妻子,神志恍惚之间仿佛听见妻子在唱《起夜来》的哀歌。悼亡之情之深莫过于此,深夜难眠之间恍惚见到亡人,仿佛听到哀曲,可终究是神思至极而产生的幻影罢了。
除诗名中有“崇让宅”字眼以直接表达对亡妻的悼念之情的诗作之外,李商隐还于崇让宅中作了许多由于睹物思人而生出物是人非、孤独凄冷的感慨的作品,如《昨夜》、《夜冷》、《西亭》、《早起》等。
七夕本是有情人相会之日,可对于失去妻子的李商隐而言,七夕这一时节,总能勾起人的无限遐思和悲痛。
李商隐于853年七夕之夜写下了《七夕》一诗。此诗运用了想象的手法,短短十四字“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就将牛郎织女会面的场景写得非常细致,诗人遥想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也希望世上的死别能有一年一度的相逢,“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表达出对亡妻的悼念追忆之情。
《七夕偶題》一诗亦表达了对妻子的悼念之情。颔联“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借嫦娥奔月留下亲人在世间,表达出妻子去世留下诗人孤身一人在世间之意。
除了以故宅和七夕为创作背景以表达对亡妻的悼念之情外,李商隐还在羁旅途中写过许多含有悼念亡妻意味的诗作。
作于851年秋的《宿晋昌亭闻惊禽》,表达了诗人因仕途不顺和丧妻而愁苦的心情。“飞来曲者烟方合,过尽南塘树更深。胡马嘶和愉塞笛,楚猿吟杂橘村巧”二联详细描写了气氛的萧瑟、羌笛的幽怨、楚猿的悲鸣等。尾联“失群挂木知何限,远隔天涯共此心”表达了深夜独宿、亲人远离亡故的孤寂愁苦之情。
同作于851年羁旅途中的亦有《悼伤后去东蜀辟至关遇雪》。是年李商隐赴东蜀上任节度书记,其妻王氏也于该年去世,故李商隐在赴蜀途中写下此诗。此诗以梦为意象,在剑外“散关三尺雪”的恶劣环境下,却没有家人给他寄来衣服,离家之悲、死别之恨在心头交织,惟有在梦中能看到妻子在织鸳鸯锦,如末句所言“回梦旧鸳机”。“鸳”字体现出夫妇相聚的情状,与夫妻已生离死别这一现实形成对比,悼亡之情跃然纸上。此诗的艺术手法在于运用联想。纪昀评:“‘回梦旧鸳机,犹作有家想也。陈陶《陇西行》曰:‘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是此诗对面。”
除此外,还有《赴职梓撞留别畏之员外同年》、《西溪》、《属疾》、《青陵台》等诗作。这些诗或表达了身世浮沉、年华易老之感,或表达了仕途不顺、壮志未酬之情,或表达了羁旅之苦。此情此景,对妻子的悼念之情不觉涌上心头。
妻子王氏去世后,李商隐也对续弦表达出否定的态度。《李夫人》三首就是主要借李夫人的事迹来悼亡自己的妻子,并明确表达了对再娶的否定和王氏不可替代的观点。
二、局限性
李商隐悼亡诗所表达的情感也决定了其中的局限性。一方面,诗人虽是悼亡他人,却很少关注所悼亡之人,情感重点在于自身失去配偶之后悲痛、失落等情感的抒发,而对于悼亡对象的个体魅力、情感特征、生命的苦痛等较少涉及。换言之,李商隐为王氏而作的悼亡诗中极少看到属于王氏个体独一无二的特征,可以说李商隐悼亡的是他的妻子,而不是王氏此人。另一方面,诗人极言自我遭遇与苦痛,却常忽略所悼亡之人,悼亡诗有一定的“功利”性质,即妻子无论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对自己有极大利处,但随着妻子的去世,这些利益会瞬间消失,丈夫自然陷入了极大的失去的悲伤中。
三、结语
李商隐的悼亡诗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表现手法多样,意象体系丰富,可也受限于时代,缺乏对所悼亡的个体的关注度且对亡人的悼念之情不够纯粹。但毋庸置疑,李商隐的悼亡诗是晚唐悼亡诗创作的一个高峰,通过他的悼亡诗亦可以看到晚唐的社会文化、伦理道德等。因而具有较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清)赵翼:《陔余丛考》[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唐)李商隐著,(清)朱鹤龄笺注,田松青点校:《李商隐诗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3](唐)李商隐著,周振甫注:《李商隐选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4]钱穆:《论语新解》[M],三联书店,2002.
[5]李聪聪:唐朝悼亡诗研究[D],山东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