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琦,郎 颖,徐 宁,张丽虹,马国栋
(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4)
目前我国每6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到204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3∶1[1]。老年人占比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之上世纪人口政策影响,当前老年人多处于“四二一”家庭结构中,家庭抚养比攀升,传统家庭养老已无法满足养老需求。人口老龄化以及其带来的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压力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2]。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5年国务院转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鼓励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融合发展等五大重点工作方向[3]。2016年,卫计委、民政部公布《医养结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共计36项,促使医养结合工作逐步落地[4]。
医养结合模式,即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以“医”为基础,“养”为核心,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的新型模式[5,6]。如图1所示,“医”指疾病诊断和治疗服务,具体包括全科医疗、老年病、慢性病管理等;“养”包括疾病预防和康复关怀服务,具体包括体检、检测等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以及康复、临终关怀、文化生活等专业康复护理服务。
中国的医养结合仍然还处于初级阶段,正在经历从顶层设计阶段向模式探索阶段的转换,相关服务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因此,本文旨在关注宁夏银川市老年人个体付费习惯,了解宁夏银川市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模式的支付意愿,分析其支付意愿影响因素,为健全医养结合模式,加快银川市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本次调查从银川市城区所辖3个区(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每个区随机抽取4个社区,每个社区抽取5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同时,在选取拦截样本时调查组综合考虑所选对象的年龄、性别等分布特征,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本次调查总计抽取了样本600名,有效问卷591份,有效率98.50%。
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经信效度检验合格后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社会学基本情况、身体健康情况、养老方式以及医养结合需求及支付意愿情况等几方面内容。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及核查,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主要统计分析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分析、χ2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图1医养结合模式图
在591名研究对象中,男女比例为1∶1.5;55.26%的老年人年龄于60~70岁,80岁以上老人占调查总人数的6.87%;婚姻状况中以已婚人数为主,占总人数的78.57%;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占比最高,为58.77%;退休前职业分布较为均匀;个人月收入方面,仍有32.51%的老年人表示自己月收入低于500元,其收入主要来源于退休金和子女供给,分别占39.59%和20.82%;52.84%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医疗保险方面则以城乡居民医保和城镇职工医保为主,分别为64.54%和19.62%;养老保险方面,66.42%的调查对象购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没有购买任何养老保险的老年人占总调查人数18.54%;目前养老方式仍以传统居家养老为主,约为86.35%;48.68%的老人选择同子女居住在一起;目前生活的主要困扰方面,32.14%的调查对象选择了疾病困扰。
本次调查发现,银川市城区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了解仍处于较低水平,有61.50%的老人表示自己从未听说过医养结合模式,听说过但不了解的占26.44%,基本了解的仅占10.03%,仅有2.03%表示对此模式十分了解。在支付意愿方面,在了解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后,有56.74%的老年人表示愿意为医养结合服务支付一定费用。
2.3.1 模型选择
本文所分析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支付的意愿是指老年是否愿意支付医养结合模式以获取养老服务。根据既有研究,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涉及面广,既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内部因素的影响;既受到受访者个人特征的影响,又受社会经济的影响;既包括客观因素的影响,又包括主观因素的影响,但对于支付意愿最终结果只可能有两个,即“愿意”和“不愿意”,是一个二分类变量,因此对老年人医养结合支付意愿的分析属于离散选择问题,而二元Logistic模型是对被解释变量是二分类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的有效模型。因此,本文选择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老年人医养结合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2.3.2 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利用SPSS 20.0软件对样本分别采用Enter方式(模型一)和Forward Stepwise方式(模型二)进行回归分析。如表1所示,模型一和模型二中仅列出了显著水平≤0.05的变量。同时,从表1的Wald检验值和Nagelkerke R2的显著性可以看出,模型二优于模型一,因此,本文的分析和讨论部分均围绕模型二得出。
由模型二可知,文化程度、退休前职业、个人月收入、是否患有慢性疾病、家庭居住情况、目前家庭生活困扰和当前养老方式是影响老年人医养结合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由此可知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是影响老年人医养结合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
本次调查发现,银川市城区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知晓情况并不乐观,有61.50%的老人表示自己从未听说过医养结合模式,有56.74%的老年人在了解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后,表示愿意为接受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支付一定费用。虽银川市早在2015年就开始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但这一调查结果与我国其他地区相关研究相比[7,8],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这可能是由于这种新型养老方式推行时间较短,相关部门宣传力度不足,加之老年人获得信息渠道有限所致。以家庭或传统养老机构为主要载体的养老模式仍占据当前养老市场的主导地位。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及医养结合认知度较低的现状,相关部门及市场参与者应根据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接收信息渠道多为电视、报纸等途径的认知特点,关注老年人生活习惯,安排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讲解医养结合,将其“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家庭、社区、医疗机构中去,提高社会认知度,为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社会氛围。同时,也应对其子女进行相关的教育工作,鼓励老年人接受医养结合这样的新型养老模式,帮助老年人安享晚年。
表1 银川市老年人医养结合支付意愿的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
注:① 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参照;退休前职业以公务员为参照;个人月收入以<1000为参照;是否患有慢性疾病以是为参照;居住情况以一室一厅为参照;目前家庭生活主要困扰以经济困难为参照;当前养老方式以居家养老为参照。②*P<0.05;**P<0.01
通过回归分析可知,文化程度、退休前职业、个人月收入、是否患有慢性疾病、家庭居住情况、目前家庭生活困扰和当前养老方式是影响银川市老年人医养结合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老年人文化程度越高,其支付意愿就越强,这是由于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其对新型养老模式了解程度越高,越易摆脱传统观念;老年人收入越高,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支付意愿越强烈,这是由于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收费水平仍偏高,收入水平限制了其支付能力;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相较于未患病的老年人更愿意为医养结合支付一定费用,这可能是因为患慢病的老人要长期奔波于医院与家庭之间,医养结合的养老方式恰好解决这一问题,让他们享受到高质量的老年生活。综上,说明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等现实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年人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
因此,在发展医养结合养老产业时,可以借鉴国外医疗保险机构做法,由专业机构对老年人的健康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后,给出专业化养老建议。同时,供应方在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推向市场时要充分考量银川市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支付能力等问题,根据老年人不同支付意愿养老需求,进行分级管理,精准抓住银川市老年人市场需求,提供多元化、便捷优质的符合银川市实际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分别收养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程度不同的老年人,从而实现服务体系的内部整合[9],让老年人真正做到“老有尊严”,实现健康老龄化。
研究发现,医养结合服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政府应发挥市场主导作用[10]。银川市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数量较少,举办主体多为政府[11]。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发挥市场主导作用,通过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独立于医疗保险基金之外的、统筹互济的长期护理保险基金,为老年人保持最起码尊严的制度保障[12]。保监会也应大力鼓励商业健康和养老保险的发展,解决社保基金压力。亦或是将老年福利与老年保健医疗结合起来,将老年护理服务市场化,允许民间力量参与,促进长期护理系统的可持续性[13]。此外,民政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经济困难的老年人经济支持,帮助老年人享受高质高效的医养结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