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烨峰
长期以来,农村学生的习作能力不容乐观,作文教学一直是农村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实际上,作文教学中对本地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把农村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学生的写作动力和写作源泉,有助于学生把书本知识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拓展写作的宽度,使写作教学生活化、多元化,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农村课程资源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谈一些体会。
作文教学的关键是贴近学生生活,这是作文的“根”。作文是学生自己生活实践的真实记录,是对生活的感受和表达。我们完全有必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并由此启发学生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精神营养,因势利导地将它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索人生可能面对的各种复杂境遇,以便让他们懂得如何去看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把握坚持与变通的关系。对处在转变之中的广大农村教学而言,到处都蕴藏着丰富的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我校所在地为揭阳市空港经济区渔湖镇。这里有三面环江、农田果园、奇花异草的自然环境,有“鱼米之乡”“柑橘之乡”“潮汕小食”式的经济资源,有端午节赛龙舟的传统节庆活动、七夕出花园的民俗风情等。这些都是很多农村学生童年生活的一部分,是和课程标准契合度最好的资源,是生成作文的最优质的资源。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增强农村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好好珍惜身边这些实实在在的写作资源。
1.建立农村课程资源作文素材库。我们身处其中的农村乡土历史文化,其多样的表现形式,完全可成为中学生作文最鲜活的素材来源。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待人接物,这些耳熟能详的文化现象,学生都直接或间接地体验经历过。诸如广东省(渔湖阳美、京冈、西寨)古村落、渔湖京冈隐相堂等人文景观;渔湖民间家庭分家、建房进宅、渔湖京冈清明不祭祖等民间风俗文化;中共揭阳县委第一次党代会旧址春泽公祠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名胜古迹、地方方言、乡土历史文化名人、戏剧艺术等等都可纳入乡土作文素材库中。这些事物或情形学生可能曾直接参与、认知、感受过,都可以作为作文素材,并写进作文中。因为有自己的感受与认知,这样的素材也最容易写得深入,能够发挥其应有的热量。对于丰富的农村语文课程资源素材,我们要分门别类地整合,把相同或相近主题的素材归类并编排好目录。
2.让农村课程资源与作文教学同步衔接。在积累了一定的农村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后,我们要充分考虑作文教学中题材、内容、指导的需要,把农村语文课程资源和作文教学同步衔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素材、体验的历程和人文的熏陶。从渔湖香蕉柑橘园和稻田,可以链接体验类习作,写拔草施肥、护苗的劳动场面;从渔湖各村落的“内河十八湾”可以链接自然类习作,描绘家乡的农居秀水;探寻千年化龙桥,参观渔湖的广东省古村落,便可以描写乡史乡貌,述说乡情;每逢传统节日,渔湖的大多数村落都有请戏(潮剧、木偶戏)庆贺的习俗,可以整理潮汕民间文化,介绍民情风俗;从“鱼米之乡”的水稻甘薯香蕉柑橘渔业入手,可以介绍家乡的物产;从地方特色的经济入手,撰写地方特色经济的有关小论文。农村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发展要兼顾到作文的特质,充分考虑到写作的需要。也就是说,农村语文课程资源的选择要有作文的基因,并不断地充实、更新与发展写作内容和要素。
1.注重实践,采撷写作资源。写作教学必须与社会生活相沟通,必须要加强语文的实践训练。我校所在的渔湖镇,历史上就是有名的“鱼米之乡”,人文蔚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和城市新景观众多,古有“浮水葫芦”“葫芦宝地”之美誉。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外来人口的增多、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交集等,让学校迎来了新的局面。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我总是引导学生结合农村地区实际,挖掘并整合农村各地得天独厚、富有特色的写作资源,努力探索农村语文教学资源整合发展的路子。
2.深入探究,整合写作资源。为开阔学生视野,增长见识,我经常组织学生走进社区,深入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凡人小事,采用各种途径收集生活素材,探究整合,激活学生的写作动机。渔湖地处榕江平原,历史悠久,先民多以礼义传家,民风民俗醇美绵延,寻找和探究这些民间风俗文化可作为作文教学和语文口语交际的一大素材。比如七夕节,渔湖习俗是凡出嫁且产子女的女儿家,须“煮初七”,即于当日煮粉条、甜花生仁等,送至娘家孝敬父母;而年满十五虚岁的少男少女于七月初七之日要“出花园”,这是一个独具地方特色的习俗,是本地人的成人节,它的文化意义在于提醒青少年已经成年了,必须肩负起相应的责任。每一个传统节日和每一种民俗风情,都有着特别的寓意。我引导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经过小组讨论整理后,再放到课堂探究讨论学习,并指导学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形成写作资源。从查询资料到实践体验,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在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整合,并且运用到作文里面,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3.加工提炼,发展写作资源。地方方言是地方文化最典型的体现,闪烁着祖国悠久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光华。经过时间淘洗而存留下来的地方方言精华,无疑可以作为我们展现生动语言的实录。渔湖地属古潮州之疆域,居民皆操潮汕方言。潮语的渊源为中原汉语,是当代汉语言中最古老的一支支脉。时至今日潮汕话里还保留了不少我国中古代时期的中原古音、古字和古词汇。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适当发挥方言的优势。比如广泛流传于本地的歇后语、俗语、格言、潮汕童谣、潮语口头禅、潮剧经典台词等,都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去援引,去应用。这些语言为老百姓口口相传,雅俗共赏。如若把这些带有文化因子、文化细胞的语言带进我们的作文,加工提炼,整合发展,则可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也会产生应有的感染力。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注重农村课程资源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使写作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回归社会生活,促进了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自我思考,自我解读,带着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把感受身边新型城镇化建设所带来的兴致、灵感、思考、困惑等融入到作文里。作文教学也就在这一过程中追寻着乡土历史文化的视野、意趣、情调,践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從而使学生获得文化的熏陶和启迪,乃至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境界与精神。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语文课程资源整合发展研究”(2018ZQJK056)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广东省揭阳空港经济区渔湖镇初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