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主体视角下高中经典诵读学生社团活动实施策略

2019-06-24 17:40江春华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古诗文社团文本

江春华

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得以传承的纽带,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延续的根基。而诵读这种形式与其他学习形式比较,对于传承经典精神内涵、陶冶学生品质情操,具有独特的效果。近几年来,随着“国学热”和“传统文化热”的盛行,“经典诵读”活动更是得到更为广泛的开展。

但是在笔者看来,目前“经典诵读”活动虽然很“热”,却仍然普遍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选择的经典文本著作大多数在蒙学经典和儒家经典著作范围内,有很大的局限性。二是大多“经典诵读”活动,追求华丽场面,严重流于形式。诵读者并没有对经典文本蕴含的情感与思想形成深刻的理解和体悟。诵读活动或者比赛只注重诵读者的服饰、音质等等,对经典著作蕴含精神思想的传承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三是大多数诵读活动,严重漠视、忽视“受众”的客观存在。有些活动根本没有观众只有评委,有的即使有观众也只是“旁观者”。经典诵读活动变成一种“自恋”、一种纯粹的表演,变成了被看的一种“热闹”。

“经典诵读”活动要发挥真正效果,必须正视多元主体的客观存在。“经典诵读”活动至少包含“经典文本”“诵读者”“聆听者”三个主体的现场存在。只有通过有效策略实施,形成多元主体之间的有机互动,才会产生实际效果。笔者所在学校从普通高中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入手,建立“经典诵读”学生社团,通过一系列实施策略,促成“经典文本”“诵读者”“聆听者”三者之间良好互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笔者就从三个方面来加以简要论述。

一、“经典文本”与“诵读者”的观照与交融

1.“诵读者”的挑选。笔者任教学校的学生语文基础相对一般,但是也有基础较好甚至是非常热爱语文的学生。社团成员必须经过精挑细选、层层选拔,才能进入社团“诵读者”队伍中。其筛选一般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诵读者”必须有较好的古诗文功底和鉴赏理解能力;二是“诵读者”的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语言和形体表达能力较强;三是“诵读者”在学习上要有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能够深入研读“经典文本”。

2.“经典文本”的确定。社团在“经典文本”的选择和确定上也应该加以斟酌和筛选。必须选出适合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发展水平的经典文本。笔者所在学校社团,选择的大多是经典文本中的长篇诗歌类作品。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杜甫的《兵车行》等等。此类作品不同于晦涩难懂的哲学著作,它更加便于学生去理解和感悟,进而提高学生审美水准,对浸润学生典雅品性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3.“诵读者”对“经典文本”研读。在社团指导老师悉心指点下,社团成员对经典文本进行逐层深入的研读。从对诗歌字面含义以及音韵节奏的正确把握,到对诗歌内在蕴含情感思想的理解和体悟,都要力求做到极致。同时借助朗诵、书写等各种学习方式,来实现“诵读者”与“经典文本”的交融互动,促使“诵读者”成员对经典文本内涵精神的感受与传承实现“内在生成”,力求让每一个成员与经典文本都能达成审美互动、交融契合的状态。

二、“诵读者”与“聆听者”的共鸣与默契

社团展演不是纯粹单方面的“经典诵读”表演,而是要做到与“受众”达成共鸣与默契。因此要着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展演前要做好充分准备。“经典诵读”社团活动展演之前,要在校园内广泛开展宣传活动。通过海报、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途径,对社团性质、成员风采、经典文本进行全方位介绍,引发全校学生对“经典诵读”活动的兴趣和关注。让“聆听者”对“经典诵读”展演产生强烈的审美预期,并自觉先行对经典文本予以关注。这样,带着热情和期盼的“聆听者”必然更容易与“诵读者”产生共鸣。

2.要增强活动的仪式感。一般的“经典诵读”只是被定位为某个活动中的一个“节目”、一个“环节”,缺乏足够的独立性,“聆听者”就成为了“旁观者”。这就需要我们增强“经典诵读”展演活动的仪式感,将“聆听者”纳入诵读活动中,让其成为活动主体之一。因此,诵读活动流程的安排、活动场所氛围布置、音响灯光效果优化等等都要根据“经典文本”的内容来准确定位。这样才可以形成全方位、立体的视听冲击,“聆听者”才能身处其境,与“诵读者”同频共振,形成默契,更好理解和感受“经典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内核。

3.活动开展要保持连续性。“经典诵读”的展演活动,不是一个学期随机举行一两次就可以了,必须要保持诵读活动的连续性。一方面是诵读内容上的连续性。一个经典文本的诵读展演可以举行多次,使“聆听者”接受多次的熏陶渐染,更好更充分地感受经典的独特魅力。还可以开发同一主题系列经典文本的诵读活动,扩展经典文本诵读的范围。另一方面是时间上的连续性。社团展演必须要定期举行,形成常态,最好能做到每月一次,甚至每周一次,最大限度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充分浸润。

三、“经典文本”与“聆听者”的对话与亲近

“经典文本”和“聆听者”之间,以“诵读者”为桥梁,在现场的诵读与聆听中发生了联系乃至互动,这一过程非常重要。但是一场诵读活动,持续时间毕竟有限。为了让“经典文本”与“聆听者”真正产生有效“对话”和“零距离”亲近,我们还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努力。

1.加强古诗文教学。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发扬传承越来越重视,对中小学古诗文教学也越来越关注。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同样必须重视和加强古诗文教学,特别是要运用好朗读教学法,不断培养高中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古诗文的阅读鉴赏能力。只有从整体层面上提高“聆听者”的古诗文知识储备和感悟能力,使之更好与“经典文本”进行“对话”,才能更好发挥出“经典诵读”活动的育人效果。

2.做好“经典诵读”活动的后续工作。“聆听者”不可能仅仅只靠参加活动短时间就能提高自身素养,现场诵读活动只是一个“导火索”,我们更需要以此点燃学生“诗意”的生命状态。所以,在一次诵读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应该举行各类后续辅助活动,以巩固和提高诵读活动的实际效果。比如,我校“经典诵读”社团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就组织参与活动的“聆听者”开展各类相关比赛和活动。此外,我们还组织诗歌赏析征文比赛,以其中一個“经典文本”为对象,要求学生写出诗歌鉴赏文章。我们从很多优秀的获奖作品中,完全可以看出学生对“经典文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总之,古诗文“经典诵读”这一活动在高中的开展,如果能够紧紧依托学生社团这一重要平台,充分展现出多元主体的显性存在和互动,必将使得“经典诵读”活动在高中学生中产生良好效果,从而有效地传承经典文化,促进学生在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等方面的提升。

作者简介:江苏省海门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古诗文社团文本
缤纷社团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