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璧云
由肾脏病引起的高血压,我们称为肾性高血压,属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加剧肾脏病变引起肾功能减退,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肾脏病患者的高致残率与死亡率。
我国慢性肾脏病(C K D)患病率达10.8%,在肾脏病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58%~86.2%。也就是说,大约60%的肾炎患者和90%的肾衰患者都会出现高血压。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肾病患者容易出现高血压呢?
肾性高血压可分为容量依赖型高血压和肾素依赖型高血压两种。
容量依赖型高血压 急性肾炎引起的高血压属于容量依赖型高血压。当肾实质损害后,肾脏处理水、钠的能力减弱。当钠的摄入量超过机体的排泄能力时,就会出现水钠潴留。水钠潴留在血管内,会使血容量扩张,即可发生高血压。同时,水钠潴留可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水钠含量增加,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血管阻力以及对儿茶酚胺的反应增强,这些亦可使血压升高。
急性肾炎是因水钠潴留而引起高血压的,大多是可控制的,肾炎痊愈、水钠潴留解除后,血压可恢复正常。急性肾炎治愈后,所引起的肾性高血压也可隨之治愈。
肾素依赖型高血压 发病机理为肾动脉狭窄,肾内灌注压降低和肾实质疾病,以及分泌肾素的细胞肿瘤,都能使球旁细胞释放大量肾素,引起血管紧张素Ⅱ活性增高,全身小动脉管壁收缩而产生高血压。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又能促使醛固酮分泌增多,导致水钠潴留,使血容量进一步增加,从而加重高血压。由于肾实质损害后,激肽释放酶及前列腺素的释放减少,这些舒张血管物质的减少也是高血压形成的重要因素。
肾素依赖型高血压较难治疗,也是不可能治愈的,需要长期服降压药加以控制,才可避免或减轻高血压引起的严重并发症。
有种肾性高血压是由肾素瘤引起,是肾素瘤分泌肾素等增多引起高血压发生,只要将肾素瘤切除,高血压也就会消失不见。
急性肾炎引起的高血压大多也好控制,其主要由水钠潴留引起,大多在限盐限水后再用利尿剂即可缓解。轻症患者可口服氢氯噻嗪,每次1~2mg/kg(毫克/千克体重),每日1~2次,有利尿降压作用。重症患者如少尿及有明显循环充血者,可静脉给予呋塞米强力利尿剂,每次1~2mg/kg,每日1~2次,再视情况酌增,水肿消退后血压也就随之正常。
但有些患者还需要加用其他药物治疗才能控制血压,如治疗高血压伴有水肿时,可用呋塞米1~8.5mg/kg,1天1次,效果优于利血平。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如卡托普利(用法: 0.2~1.5mg/kg,1天1次)较呋塞米(用法:2mg/kg,1天1次)聯合利血平(0.02mg/kg),能更好地控制仰卧位和站立位的高血压。有报告,依那普利5~10mg,1天1次,6天一疗程,控制超声心动图参数改变和高血压的效果比β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效果好。需要注意的是,ACEI有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引起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
有些患者可出现高血压脑病,此时应快速给予镇静、扩血管、降压等治疗,可选择以下药物:①硝普钠,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扩张,血压在1~2分钟内迅速下降,同时能扩张冠状动脉及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静滴时,需严控滴注速度,防止发生低血压。本品曝光后药物分解变成蓝色时即不能使用,故必须新鲜配置,输液瓶及输液管均用不透光的纸包裹以避光。②肼苯哒嗪,肌肉或缓慢静脉注射,每次0.1~0.25mg/kg,4~6小时后可重复注射。
有少数急性肾炎患者发生严重循环充血及肺水肿时,应卧床休息,严格限制水、钠摄入及降压。尽快利尿,可静脉注射呋塞米。烦躁不安时给予血管扩张剂如杜冷丁1mg/kg或吗啡0.1~0.2mg/kg皮下注射。明显肺水肿者,给予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用法同高血压脑病)、酚妥拉明(0.1~0.2mg/kg加入葡萄糖10~20ml中静脉缓慢注射),可减轻肺水肿。上述处理无效者尽早进行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目前认为洋地黄制剂易引起中毒,故多不主张应用。
★急性肾炎患者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休息。患者病初2周应卧床休息,待浮肿消退、血压正常、肉眼血尿及循环充血症状消失后,可以下床轻微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但3个月内仍应避免重体力活动,血沉正常才可正常活动。(2)饮食。一般患者在水肿、少尿、高血压期间,应适当限制水、盐、蛋白质摄入。水分一般以不显性失水加尿量计算供给,同时给予易消化的高糖、低盐、低蛋白饮食,尽量满足热能需要。尿量增多、氮质血症消除后应尽早恢复蛋白质供应,以保证日常活动的需要。(3)清除感染灶。存在感染灶时应给予青霉素或其他敏感抗生素治疗。经常反复发生炎症的慢性感染灶如扁桃体炎、龋齿等应予以清除,但须在肾炎基本恢复后进行。
大多急性肾炎患者经过以上治疗后肾炎治愈,高血压也就治愈了。但也有少部分急性肾炎患者未能治愈而转为慢性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