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霖
[摘 要] 企业经济效益是影响企业良性发展和产能升级的最主要因素,企业经济效益随着“营改增”政策在我国的全面实施而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分析企业“营改增”影响有效增值税税率的基础上,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营改增”对企业经济效益中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三项指标的影响,并从合理合法利用政策、完善自身财务管理制度和调整企业业务结构三方面提出利用相关政策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营改增;有效增值税税率;企业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F812.42;F27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5-0145-02
“营改增”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从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出发做出的重要决策。这一改革的目的在于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减轻企业赋税,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培育新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不仅能带动整个供应链中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分销商的经济发展,还可以推动整个社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营改增”对企业有效增值税税率的影响
自2018年5月1日起,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增值税税率的通知》(财税〔2018〕32号),增值税征收率由原来的17%、11%和6%分别下调为16%、10%和6%,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名义纳税率。由于增值税征收存在“免、抵、退”政策,相较于改革前营业税征收3%和5%的基本税率,改革后的企业实际缴纳的有效增值税税率究竟为多少,改革是否真正地降低了企业实际的纳税率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企业的有效税率是指扣除“免、抵、退”等政策优惠后,企业实际缴纳的税款与企业增加值的比值。2016年5月1日全面“营改增”后,企业需缴纳的流转税由原来的营业税和增值税并存转变为只缴纳增值税,这一税目通过资产负债表中“应交税费”项目核算,但根据财务报表统计原则,表中数据是资产负债表日的时点数,不能反映企业整个年度的增值税税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从与流转税相关的间接税出发,尝试倒推企业应纳增值税。
根据税法计算原则,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间接税是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流通转税额为计税依据征收的一种税,可以由增值税的时期数计算得到。计算依据为:应纳税额=增值税应纳税额*适用税率。故可以利用应纳增值税与城市建设维护税以及教育费附加的关系,倒推出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应交增值税税费的时期数。按照企业是否征收地方教育附加可以分为两类:对于征收地方教育附加的企业:增值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教育费附加税率+地方教育费附加税率);对于不征收地方教育附加的企业:增值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教育费附加税率)。其中现行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税率为3%,地方教育费附加税率为2%。
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为例,因为这些行业2014年1月1日已全部纳入增值税改革范围。通过沪深主板市场2014-2017年63家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得到企业的有效增值税税率,计算结果表明2014-2017年的平均有效增值税税率分别为2.46%、2.46%、2.54%和2.35%。其中,存在部分企业的有效增值税税率高于5%,部分企业有效增值税税率低于1%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数额较大,不同年份的購进和不同的摊销方法会造成不同年份进项抵扣的较大差别,进而对相关年份的有效增值税税率产生较大的影响。综合来看,这63家上市公司有效增值税税率在2014-2017年间的均值为2.5%,低于改革前3%的营业税税率,说明“营改增”确实降低了企业的税负水平。
二、营改增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和重要保证,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大部分由多方面的内容和环节构成,所以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任一经济效益指标只能反映其中的一个侧面。为了能够更加客观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选用财政部公布的十大经济效益指标中的三项: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来描述企业经济效益。现有研究表明,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可以有效评估政策影响效果,故使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营改增”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一)双重差分模型
双重差分模型最早在1985年由普林斯顿大学学者提出,我国学者周黎安和陈烨首次将其应用于税制改革方面,探究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模型的主要思路是利用一个外生的公共政策所带来的横向单位和时间序列的双重差异来识别公共政策的“处理效应”,第一次差分得到了政策前后的时间差异,第二次差分消除了第一次差分得到的政策前后的时间差异,准确的得到了特定政策的净效应,即变量。双重差分模型的重要前提是政策必须是外生的,这一假设确保了研究的样本可以随机进入实验组与对照组,本文所研究的“营改增”企业,由于试点政策是完全外生的事件,并且本文所研究的样本中也不存在企业变更注册地等情形的出现,因此适合采用这一模型进行分析。
一般化模型为:yit=β0+β1PY+βi+βt+βXit+εit,
其中βi代表了企业的个体效应(不随时间变化的非观测效应),βt代表了时间效应,Xit代表了因企业个体差异造成的指标变化,根据所研究的内容选取不同的控制变量,构建起面板数据回归模型。
(二)“营改增”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作为衡量企业经营效益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用来衡量和反应企业应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资产负债率是以期末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体现了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可以得到的系数为-4.524,p值为0.346,即“营改增”政策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的影响不显著,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水平的相对变动没有受到改革的影响。说明企业对于自身资产负债比率的决定受“营改增”政策的影响在短期内尚未显现。
2.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多用来衡量企业的流动资产在短期内偿还债务的能力,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一般来说,流动比率越高,企业资产的短期变现能力就越强,短期的偿债能力也越强,这一比率体现了企业的偿债能力。根据模型可以得到的系数为1.211,p值为0.082,表明“营改增”对企业的偿债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10%的置信区间内,“营改增”使得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提升1.211%,使企业的偿债能力有所增强。
3.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股东权益收益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净资产收益率越高,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这一指标体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营改增”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的模型结果显示的系数为-1.489,p值为0.159,即“营改增”对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不显著,在阅读了其他研究结果后发现蒋明琳等(2015)、杨默如等(2016)、张珩月(2018)等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说明在短期内,“营改增”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尚未显现,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三、全面“营改增”背景下企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对比企业“营改增”前后有效增值税税率和营业税税率发现,“营改增”降低了企业的税率,达到了政策减税的目的;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得到政策改革对经营活动中的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不显著,对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有显著为正的影响,说明改革提高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增值税的全面实施给企业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针对企业应如何利用好相关政策实现自身的利益增长,提出以下三点思考和建议:
(一)利用过渡性政策,科学合理规划企业投资出口
在“营改增”政策全面推行的过渡阶段中应充分考虑增值税抵扣和税收优惠政策,如:《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政策得到通知》,对企业的资产采购和负债配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安排。合法合理合规的在固定资产采购和更新中制定相应的策略,考虑进项税额的摊销,在不同的会计期间进行进项抵扣,充分利用对外出口的节税效果。
(二)升级企业财务管理功能,完善企业纳税管理
税制改革对企业纳税事项和计算方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现代企业应该针对变动进行成本管理手段的升级。首先,企业应对自身财务部门进行完善,建立健全财务核算体系,加大员工自身对增值税的理解和认识,完善增值税进项税发票管理,按期认证抵扣进项税;其次,企業要基于自身经营管理实际,通过内部成本管理、税务筹划、控制和审计等,提高自身业务技术水平,扩大“营改增”产生的积极作用,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绩效。最后,企业应当制定适当的经营决策,运用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手段,降低企业的营业成本,增加利润。
(三)调整企业业务结构,凸显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营改增”的全面实施彻底打通了我国三大产业的链条,使得企业购进服务可以全面进行纳税抵扣,这一税制改革促进了社会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生产,大而全的发展模式逐渐被专而精的模式所取代。企业应该充分发掘自身的竞争优势,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调整自身业务架构,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行业优势、技术优势等,对企业自身业务升级,使得企业能够充分利用政策提供的便利条件,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黎安,陈烨.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效果: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J].经济研究,2005(8):44-53.
[2]李成,张玉霞.中国“营改增”改革的政策效应: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检验[J].财政研究,2015(2):44-49.
[3]李伟,李卫平.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税负和财务的影响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6,(1):61-70.
[4]樊轶侠.交通运输业“营改增”前后实际税负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17(6):117-122.
[5]宋丽颖,杨潭,钟飞.营改增后企业税负变化对企业经济行为和绩效的影响[J].税务研究,2017(12):84-88.
[6]蒋明琳,舒辉,林晓伟.“营改增”对交运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15,29(3):68-77.
[责任编辑:史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