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返璞归真的 音乐课程哲学实践

2019-06-24 03:09张俊梅孙红成
人民音乐 2019年6期
关键词:声势乐曲动作

张俊梅 孙红成

自2000年以来,在《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其修订版的引领下,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无论课程理念还是教学实践都有了质的飞跃。抛开不同音乐教育哲学观念之间的纷争,从课程建设的中观角度,目前尚存诸多问题,最突出的则是有效音乐课程资源的匮乏。对此,主持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的王安国教授,基于对面向全体学生、以“唱、奏、听、动、创”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主体的重视,针对这一制约音乐课程发展的关键,编著出版了一套《中小学音乐教学备选素材》(下简称“素材”)。①

这套《素材》由上、下两册组成,包括三方面内容:班级合唱、多声部节奏组合及音乐听赏资料。从出版至今已经重印了9次,深得音乐教师的喜爱。我们认为,这套“素材”体现的是当下急需的一种返璞归真的音乐课程哲学,或者称为实用主义音乐课程哲学,其价值判断的基础为:对音乐教学有用的,能促进学生音乐学习的课程内容。从实践层面来看,这套书经受住了老师和学生的双重考验。具体而言,主要基于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一、内容贴近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水平

合唱在中小学音乐课中的重要性勿容赘言,各界人士纷纷建言,希望能在学校中大力普及合唱。現行不同版本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也选取了相当数量的中外合唱作品,不乏经典。但这些作品除了专门抽出来训练的学校合唱团能胜任外,绝大多数学生由于平时缺少有效的合唱练习和铺垫,在课堂还是只能齐唱主旋律声部。于是乎,印在教材上的合唱曲谱形同摆设,教师难教,学生不易学,令人失望。

为了让课程内容真正满足广大音乐教师音乐课堂的需要,《素材》以学生全员参与的合唱为切入点,精选了适宜教师和学生的片段。其中,包括9首随堂合唱练声曲,50首短小合唱曲及合唱片段。为了真正让教师和学生都能胜任,首先,在合唱练声曲中充分照顾了学生的兴趣与水平。选择的《小星星》《蓝色多瑙河》《吉哟》《森林水车》等音乐形象鲜明的经典主题,经过细致的编配,赋予其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学生练习起来就不显得枯燥乏味。其次,50首短小合唱曲及合唱片段,多以我国各民族儿歌、中外少年儿童歌曲、优秀创作歌曲、中国传统器乐曲和中外音乐名作主题为主旋律声部改编而成,关键在于它是以“零起点”的绝大多数中小学生为对象,因此都具有音调好记好唱、声部织体单纯、形象生动有趣等特点。

体态律动和节奏练习亦是中小学音乐课常见的教学形式和内容,但其适用范围多在中低年级,到了高年级和初中,低幼化的律动就难以适应学生的认知和行为特点。《素材》找到了一个较好的突破口,即以民间打击乐曲为摹本,利用我国民间打击乐器中的几个主要乐器,结合声势动作,编配了适合学生参与的体态律动和节奏练习形式。为此,设计了单人的声势动作节奏练习,多声部四人组合的声势动作节奏练习,以及分组对决的“擂台赛”,并将“数列化”游戏糅进活动中,形式丰富多彩,能有效调动学生全员的参与兴趣与热情。

《素材》的下册以中国经典音乐作品的欣赏为主要内容,针对教师分析作品时的种种困惑,从乐曲来源、作曲家、创作背景、音乐展开过程(曲体结构)、主要音乐材料、乐曲表现题材到听赏教学提示等方面,对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常用的乐曲进行了全面、立体的介绍与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建议。这些闪烁着真知灼见的音乐分析与教学建议,都是一线教师备课、上课最需要的音乐材料。

二、预示了音乐课程建设的基本方向

关于中国音乐教育及课程建设的走向,在接受中国教育报的记者采访时,王安国教授曾重点强调:“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广泛而有效度地从中国五大类传统音乐(民歌、民族器乐、歌舞音乐、曲艺、戏曲)精粹中,发掘并将其转化为适宜中小学生循序渐进学习、理解、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材料,使内含于其中的民族音乐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听觉记忆中存活”。②

《素材》正是以这个基本方向为指引,认真梳理了传统音乐的经典文献,使之真正转化为有效的课程内容。《素材》中编创的班级合唱曲目,绝大部分音乐主题源自中国民歌和各族童谣,如《乃哟乃》《毕兹卡酒歌》《小黄鹂鸟》《凤阳花鼓》《阿西里西》《花蛤蟆》《数蛤蟆》《阿凡提骑驴》《依拉拉》《小放牛》《溜溜山歌》《一根竹竿容易弯》《风吹竹叶》等。这些民歌和童谣结构短小,生动、活泼,形象鲜明、有趣,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和中国风格,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学生过程中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和浸润,真正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基因的存活、传承与发扬。

编写者对以中国民间打击乐曲为摹本的多声部节奏组合,为音乐课程的中国化开辟了新的路径。作者以易于学生掌握的节奏和音色要素为切入点,用不同节奏分声部组合敲击为表现形式,把中国常见打击乐器——锣、鼓等为主要音色载体,结合拍手、跺脚等声势动作,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所选14段素材包括西安鼓乐、土家族打溜子、苏南十番锣鼓、汉族民间秧歌以及少数民族(傣、壮、苗族)鼓乐(傣族象脚鼓、壮族铜鼓以及苗族踩鼓等),涵盖了我国民族民间打击乐的五个主要乐种。③其中“修宝塔”“蛇蜕壳”“金橄榄”“螺蛳结顶”“鱼合八”“十八六四二”等都是中国民间打击乐中的精华,以念谱和打击乐谱结合得到了很好地呈现。此外,对经典打击乐曲《老虎磨牙》《鸭子拌嘴》《锦鸡出山》《八歌洗澡》等,选取了音乐形象最鲜明的片段加以编配,顺利完成了音乐作品的课程转化。在实践操作形式上,既有单人利用声势动作的练习,也有双人或多人的合作打击练习,所用的声势动作朴实、自然,适合每一个学生,即便是打击乐器也能通过日常用品来代替,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学生上手练习。

从音乐教育实践的情况来看,声势动作代替打击乐是常规音乐教学的需要。它实现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课程资源有效转化,把“发掘并将其转化为适宜中小学生循序渐进学习、理解、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材料”在基础教育语境中落了地,以达到让学生能在母语音乐文化的浸润下,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这是解决中国音乐创作、音乐教育、音乐生活大面积受到西方音乐浸染,中国传统音乐被边缘化的现实问题的根本之道。

《素材》下册中供学生听赏的100首音乐作品,全部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优秀代表作,如文人音乐《梅花三弄》《月儿高》《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民间乐曲《一枝花》《五梆子》《小放驴》《百鸟朝凤》,近现代和当代作曲家刘天华、何柳堂、聂耳、任光、贺绿汀、丁善德、马思聪、李焕之、朱践耳、王义平、吴祖强、杜鸣心、辛沪光、施咏康、彭修文、刘文金、何占豪、陈钢、茅沅、王西麟、鲍元恺、叶小钢、谭盾、瞿小松等人的作品(由于声乐作品相对而言数量大且比较易于欣赏,故未涉及)。这些是我国从古到今器乐作品精华的汇集,是国民不可不知的中国音乐文献。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甚至高校的艺术课程不仅是十分有用的教学材料,也鲜明地体现出深具民族文化属性的课程建设基本方向。

三、体现了课程内容对教学的引导

《素材》中无论是合唱作品的分析与提示,还是对器乐作品的教学导言,都体现了课程内容对教学的有效引导,这对于课程建设者尤其是教材编写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经过对音乐主题和片段的编配,作者深入浅出地总结了“先横后纵、以横引纵、化横为纵”的声部组合原则④,还为每一首作品都撰写了细致而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主要包括作品分析和艺术处理两个方面,特别是教学建议中的包含了丰富的合唱音乐实践经验,甚至对教师在教学中可能会涉及到的许多细节都有所提示。这对于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而言,具有很强的操作指导意义,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教学财富。

另一方面,《素材》中创立的适合全员参与的声势动作,具有更加鲜明的教学引导性。用声势动作代替常用的打击乐器,可以适应更复杂的教学实际。每一种常用的锣鼓演奏,都有声势动作与之对应:大锣(“仓”),动作为双手拍击大腿外侧;钹(“才”),动作为手掌平开合击;小锣(“台”),动作为右手指拍击左手掌;休止(“乙”),动作为双手握拳平放,鼓(“冬”“打”),动作为双手或左右手交替拍击大腿正上方。这样,即便学校没有常用的打击乐器,学生也能用声势动作来进行演奏。运用声势动作来代替常用打击乐器,一下子拉近了具有鲜明形象的打击乐曲与师生之间的距离,克服了全员参与打击乐练习和演奏的最大难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其加入到生动活泼的打击乐演奏中去。

《素材》中的音乐听赏教学材料在对作品音乐本体进行深入剖析基础上,将其主要信息绘制成“音乐展开过程视听引导图”。引导图把乐曲的结构、段落、小节数、表情术语等融为一体,让教师对音乐本体特征一目了然。有的还采用图形谱形式,便于师生理解,更能让师生在音乐课堂欣赏时直接运用,以掌握音乐的基本特点。很多音乐教师不知道音乐欣赏该如何上,总是大而化之地以背景介绍、乐曲情绪等,难以从音乐本体深入带领学生感受、领悟音乐的美,实际上是教师本身对乐曲的把握程度比较低。有了这样的欣赏引导图和图形谱,以及简洁欣赏及教学提示将大大提升音乐欣赏课的质量。

当然,《素材》中也还有一些可以进一步完善之处,如合唱作品的层次性还不太鲜明,让教师在选择时还要费些思量。外国音乐作品的欣赏教学,仍然值得再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引导。不过,这些问题随着作者一次又一次的培训和讲座,有些已经得到了解决。不过,有几句关于《素材》题外话,对于广大音乐教师而言可能更有启发。作者曾经在各种场合向来自不同省(区)市、不同层次学校的音乐老师们,做过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工作。台上努力讲解,台下部分老师却“坐不住”,让他逐渐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在自序中这样自我批评:“我才逐渐反省到自己因长时间在高等院校和专业音乐研究机构生活和工作而带来的学术行为局限性——理论多、实践少,务虚多、务实少,观念多、点子少,原则多、方法少,目标多、行动少,‘做什么多、‘怎么做少。如此学风,怎能指望提振老师们听课的兴趣呢?”这样严厉的自责,既令人汗颜,也让我们对其为人为学深感敬佩。

就当下的音乐教育而言,仅仅靠顶层设计不能解决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必须深入到课程内容与教学的内部。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说: “如果有人问,是什么原因促使我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编写这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教学‘素材,我会非常明确地回答,是那一双双我平时接触到的中小学音乐老师们期盼的目光。”

那些目光中,飽含对音乐教育水平提高的殷切期盼。

① 这套书由湖南文艺出版社于2013年、2015年版。

② 赵晓雅《应把握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访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之一王安国》[N],《中国教育报》2012年4月10日。

③ 王安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备选素材》(上)[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第109页。

④ 同③,第20页。

张俊梅  湖南城市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孙红成  博士,湖南文艺出版社教材部主任、副编审

(责任编辑  荣英涛)

猜你喜欢
声势乐曲动作
始乱
雷声与闪电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动作描写要具体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