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黎 陈庆鸿
摘 要:能源“四个革命”是国家战略,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是实践能源革命,推动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电网企业作为能源输送和转换利用的枢纽,加快向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转型迫在眉睫,但目前缺乏创新商业模式探索和发展阶段性战略部署。所以对以下问题开展研究:对综合能源服务的市场潜力和竞争环境进行分析;运用五要素法对电网企业背景的综合能源服务公司的商业模式框架进行设计;结合电网企业的资源禀赋,对于推动商业模式实践落地的三个阶段的战略进行部署,主要包括有序启动阶段、社会能效管理阶段、互联共享平台阶段。
关键词:综合能源;商业模式;电网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8-0173-03
引言
无论从基层实践还是顶层设计来看,向综合能源发展是能源供给和消费的整体趋势。新一轮电改〔2015〕9号文啟动后,发电侧和售电侧领域竞争逐步放开,传统能源行业边界逐步消退,市场主体更为多元化。我国能源战略方面,未来我国能源变革的三大方向均与综合能源服务强相关[1]。考虑到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呈现“贫油少气缺核矿,有水富煤多风光”的特点,电力电能最适合作为综合能源中的主能源。同时,电力网络作为连接终端客户的枢纽,电网企业具备丰富的客户服务资源、渠道以及良好的品牌形象,最适宜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然而,电网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供应商转型缺乏创新商业模式探索和发展阶段性策略描绘。因此,本文就电网企业综合能源服务商业模式进行设计,并就发展阶段性策略提出相关建议与思考。
一、综合能源服务市场潜力分析
根据中国电力传媒集团能源情报研究中心测算,到“十三五”末,我国能源服务相关产业有望超过8万亿元产值规模[2]。从市场需求看,若仅选取供电、供气、分布式光伏、节能服务、微电网、储能六个主要的业务领域进行分析测算,到2020年市场潜力至少为5.5万亿元。
二、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目前,综合能源领域的参与方主要有五类:电网企业、发电企业、新能源企业、传统非电能源企业、新兴技术公司。本文拟选取典型企业进行优劣势分析,了解竞争对手情况,知己知彼,为电网企业开展综合能源服务提供借鉴。电网企业具有基础设施优势、技术和人才优势、品牌和用户优势、实践经验等优势,但市场灵活性不足、商业模式创新不足。发电企业(如国电投)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意识、资金实力和发电运行经验,但营销能力不强,用户资源贫乏;新能源企业(如光伏或风能)具有参与增量配网试点经验多,装备制造、微电网研发能力强等长处,但又面临资金压力;传统非电能源企业(如石油燃气等)具备能源资源优势、管道网络布局优势和油气站的资源优势、客户资源优势等,同样也面临体制机制束缚等劣势。新兴技术公司,如阿里等,有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轻资产运营模式等优势,但同时也有无实体运营企业根基不稳等劣势。
综上,通过对综合能源服务市场潜力与竞争形势进行分析,有如下判断:一是市场前景广阔。二是当前传统能源企业与新型能源企业均在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寻求机会,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呈现多主体激烈竞争的市场态势。三是传统企业具有基础设施、运维经验、用户基础、资金实力等方面优势,也面临市场灵活性、营销服务和创新不足等劣势;新型能源企业具有技术研发、市场开拓能力等方面优势,但也面临资金紧张、用户基础等劣势。
三、电网企业综合能源服务商业模式设计
综上,对电网企业而言,应充分运用现有优势,在商业模式方面进行创新设计,以求快速布局,抢占市场,抓住综合能源发展机遇。根据文献研究[3,4],商业模式创新通常需要考虑五大要素,包括企业定位、企业价值、关键资源能力、营利模式、业务布局。本文拟根据此五要素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设计。
(一)企业定位与价值
企业定位。以传统电网企业为背景,充分依托电网企业资金、市场、客户、数据等资源优势,建立具有独立经营权和决策权的竞争性业务公司。该类公司着力在营利模式、产业布局、机制体制方面实现突破,搞活综合能源服务,打造具有独特竞争力的新型综合能源服务商。
企业价值。综合能源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从综合能源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能源供应、设备运维到能效管理等全产业链服务,量身打造综合能源服务方案,为供能客户提供高效能源供给策略,为用能客户提供高效用能方案,降低投资运营成本,创造能源效率价值。
(二)电网企业的关键资源能力
网络运营技术与管理能力。电网企业在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配网建设与维护技术、用电端技术等领域掌握了相关核心技术。以电网企业为背景的综合能源服务公司的较强的网络运营技术和管理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营销能力。电网企业具备多年电力营销服务管理经验,拥有专业营销服务团队及全方位营销支持体系。其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具备良好业务拓展基础和潜力,能够通过服务创新和营销组合创造更好用户体验,提升客户满意度。
客户资源及客户服务能力。电网企业积累了大量的客户用电信息,这些信息具有独占性,为其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将来业务拓展及客户服务创新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撑与保障。
品牌与信用。以电网企业为背景的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具有突出的品牌与信用优势,在业务拓展、营商环境、融资贷款方面更具优势。
(三)业务识别与布局
以电网企业为背景的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开展业务时需充分依托电力系统的“能源心脏”作用,利用分布式发电、智能电网、节能技术、信息交互、储能等技术,借助电网企业的客户资源信息及客户服务能力优势,优先布局国家相关政策大力支持的领域。随着市场完善和技术发展,以“云大物移智”(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化)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最终推动综合能源服务向多能源综合高效利用的能效管理和能源互联共享的高端阶段发展。以综合能源服务产业链为基础,将业务领域划分为三个板块,即能源供应板块、能源传输板块和能源消费板块。每个板块根据其自身业务功能的不同,又分为若干个业务内容。
(四)营利模式及收入来源
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在参与市场过程中,利益相关方包括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用户三类。发电企业主要包含传统发电、新能源发电、分布式能源站、多能源供应商、供热企业等;电网企业含传统大电网企业和增量配网企业。
以重资产电网企业为背景的综合能源服务公司,从资源优势和能力分析来看,在能源供应侧可为发电企业提供综合能源规划设计、辅助服务、能源金融等服务,以获取服务费收入;可为电网企业提供能源供应、配网代维服务、辅助服务、大数据分析等服务,以获取能源费和服务费收入;在能源消费侧为电力用户提供能效评估、节能改造、需求侧管理、能源供应、充换电服务、碳资产服务,以获取服务费、电能量费等收益。营利模式结构如图1所示。
四、电网企业综合能源服务商业模式实施步骤
从政策层面看,《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等提出能源服务公司可提供但不限合同能源管理、综合节能,多能源优化组合、市场化售电等相关工作。加之现阶段工业节能技术日臻成熟,光伏发电、电动汽车充电桩制造等成本逐步下降,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及应用成熟。未来随着智能终端系统、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综合能源將实现物理流、信息流和价值流三流融合,形成完整生态圈[5]。商业模式具体实施可依据先启动政策支持基础好的业务,随着技术的成熟逐步拓展。
(一)第一阶段:综合能源服务有序启动阶段
电网企业已经有节能服务、市场化售电、三联供、电动汽车充电、分布式能源方面的业务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节能服务、客户代维、售能(电)代理、充换电服务等能源消费侧业务为起点,逐步拓展到能源供应侧,结合资源情况开展分布式发电、新能源发电,并进一步把消费侧和供应侧有机连接,选取大型的工业园区或者商业综合体开展增量配网、三联供系统服务,试点探索储能、智能电网、微电网,重点培育能源投资金融业务,为各项业务提供资金支撑。
在基本形成了能源“供应-传输-消费”的业务体系的基础上,能源传输和能源消费的智能化水平达到了一定高度,能源的代理市场、销售市场基本培育成熟,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市场和客户基础。在此基础上,再重点开展技术含量高、市场条件成熟的需求响应、虚拟电厂和能源托管等业务。此三项业务具备国家支持、符合节能减排要求、市场潜力较大、利润空间较高等特点,在本阶段开展正合时宜。此外,虚拟电厂等业务的开展还能进一步推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下阶段构建多能源调度系统和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奠定基础。
(二)第二阶段:社会能效管理阶段
本阶段通过打造以电能为核心的社会能效管理系统,实现能效数据规范统一、信息互联互通、需求自动匹配,达到全社会电能能效优化和提升的目标[6]。
一是统一标准,开发电能能效管理系统。首先,建设覆盖全社会的电能能耗数据采集监测网络,研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等能效数据管理的技术标准,推动形成行业认可、社会统一的社会能效数据管理标准。其次,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面向多种应用和服务场景,为能源系统提供互连互通的开放接口、网络协议和应用支撑平台,支持海量和多种形式的功能与用能设备快速、便捷接入,实现全社会电能能耗数据实时采集、实时监测,定制可视化的电能能效管理系统,开发用电监控、用电统计、用电消费分析、重点能耗设备管理等功能。
二是依托系统,提供多样化社会能效管理增值服务。首先,为电网企业提供区域电量预测与优化服务。开展用电行为、用电模式等多维度评估,结合经济增长预期、行业景气分析,构建科学量化的电量模型,实现区域电能需求数据的精确预测。在电量预测的基础上,综合评估电网复杂性和客户需求之间的关系,平衡和优化区域电能供需关系,为区域电能系统的最优配置提供解决方案。其次,面向用电客户提供全面能效管理服务。在能效诊断方面,主要针对高用电客户提供从能效流追踪、能效分析到能效改进的一揽子解决方案,通过能源流、负载曲线、工艺参数、核心设备能源桥等多种数据信息分析手段,帮助客户深入了解自身电能成本构成,挖掘用电设备及工艺流程改进点。在能效提升方面,公司可以将各种节能措施、节能项目打包,通过实施一揽子节能计划,就地调节和平衡区域能源余缺,打造“能效电厂”。
(三)第三阶段:互联共享平台阶段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发展,综合能源各项业务趋于成熟,“云大物移智”等技术相对完善,供应侧和消费侧的双向交互需求旺盛,此时,构建统一的综合能源服务平台的时机已经成熟[7,8]。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可实现多种能源售能代理,为用户提供多能源互补搭配的能源供应套餐,让用户一次性解决所有能源需求。综合能源平台将集有海量用户数据,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为客户提供更精准、更个性化的用能服务和增值服务。与之相配套的是多种能源调度系统,实现区域能源网络中不同形式能源和资源的分层管理和优化调度。进而借助电网企业的网络、数据和客户优势,吸引各类综合能源服务商、运营商、用能用户、政府及社会机构接入,形成贯穿能源供应侧、中间服务商和能源消费侧的综合能源生态圈。
结语
随着能源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传统电网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是大势所趋。本文从电网企业面临的市场机遇与竞争挑战展开分析,根据电网企业的资源禀赋特点设计了以电网企业为背景的综合能源服务公司的商业模式的关键要素,提出该商业模式实施的三个阶段性步骤规划,并对相应的配套体制机制提出了建议,为电网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转型描绘了一条可预期的发展路径。
当然,电网企业的综合能源服务公司需要建成符合市场要求的竞争主体,形成完备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这是竞争类业务单元能够参与市场化竞争并得以发展壮大的核心。除了商业模式创新,相配套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还面临很多实践的挑战,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2014—2020年)[S].2014.
[2] 封红丽.综合能源服务转型探析[J].能源,2018,(6).
[3] 魏炜,朱武祥,林桂平.基于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的商业模式理论[J].管理世界,2012,(12):125-131.
[4] 奥利弗·加斯曼.商业模式创新设计大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5] 贾宏杰,穆云飞,余晓丹.对我国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的思考[J].电力建设,2015,(1):16-25.
[6] 余晓丹,徐宪东,陈硕翼等.综合能源系统与能源互联网简述[J].电工技术学报,2016,(1):1-13.
[7] 孙宏斌,郭庆来,潘昭光,王剑辉.能源互联网:理念、架构与前沿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19).
[8] 孙宏斌,郭庆来,潘昭光,王剑辉.能源互联网:驱动力、评述与展望[J].电网技术,2015,(11).